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成材率的研究.docx
4页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成材率的研究 胡日查[摘要]2010年以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作为自治区国际式摔跤青少年训练基地,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摔跤运动员本文主要研究了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成才率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有益参考[关键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 成材率 影响因素[]G820.2 []A []1009-5349(2016)06-0137-01摔跤是一项重竞技的体育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反应敏捷程度、心理素质、运动技巧等的要求非常严格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优秀的摔跤运动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课题锡林郭勒自古就是蒙古式摔跤的传承与发展之地,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在世界古典式摔跤、中国式摔跤、自由式摔跤等项目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是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培养摔跤运动员的底蕴之一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命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为区国际摔跤青少年训练基地到目前,该学院在摔跤运动员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向社会输送了国家一级运动员2人,二级运动员4人,众多摔跤运动员在自治区运动会上取得摔跤项目各级前八名的有10人,其中3人获得金牌,在自治区国际式摔跤青少年锦标赛上取得各级别前八名的有66人,其中23人获得金牌。
该学院能够在摔跤运动员尤其是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是值得研究的本文针对该学院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成才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一、科学选材科学选材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在科学选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运动员身体素质良好、体魄健壮、反应敏捷、耐力良好、骨骼发育健壮、力量较强、耐力较好,为后续的训练和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选人方面,该学院运用《我国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成果汇编》《运动员科学选材》《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与选材标准》、“奥运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摔跤项目)等研究成果,针对青少年摔跤运动的选材编制了评选标准该学院重视获取青少年运动员候选人的现实状态信息,通过调查和测试,从形态、生理、心理、遗传、各种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发掘候选人的潜力及适合的发展方向之后,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评价和群体特征比对,从而确定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培养的人选二、优秀的教练员队伍优秀的教练员队伍是提高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成才率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教练员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发展前景目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已经建立起了一支优秀的国际式摔跤教练员队伍,部分教练员来自退役的运动员,大多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战经验,有利于从青少年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训练指标和训练方法,为运动员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的培养机制为了做好青少年摔跤运动的培养工作,提高成才率,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形成了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如对运动员初期训练实行检查、分析、总结的制度,一方面评价教练员的教学成效,另一方面有利于发现教学、学习、运动员成长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到解决方法又如,该学院强调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配合、教练员与文化课教师的配合,在提升运动员竞赛能力的同时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全面型的人才四、科学的训练方法在训练方法上,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首先强调全面及专项的体能基础训练,之后才开始进行专业的摔跤运动技术训练,确保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既打下坚实的基本功,又掌握纯熟的实践技能同时,该学院总结了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把表象概念和技术运动形象结合起来,帮助青少年正确规范地掌握摔跤技术比如,对于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教练员会将其分解,按概念、步法要求、身法要求、摔法、防守策略等进行教授,再对运动员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这样就避免了运动员形成错误的技术定型五、非训练因素影响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成才的非训练因素有很多,如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在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培养中,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努力为运动员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如该学院十分重视向运动员讲解当地悠久的摔跤运动历史和发展历程、优秀的摔跤运动员事迹等,使青少年运动员形成热爱摔跤运动的意识又如,该学院加强训练场地的建设和器材、设施等的配备,使运动员更好地投入训练该学院还组织运动员参加、观摩比赛现场,使运动员亲身体会比赛环境,并通过对比赛选手的表现进行分析,增长运动员的见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六、存在的不足客观地讲,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在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培养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选人方面,该学院缺少骨龄测试相关设备,影响了选人时的全面测试和评定,无法全面了解候选人的发育类型;二是部分教练员文化底子薄,难以把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领域知识融合到训练中,多依靠自己的经验教学,缺乏“专家型”教练员,影响了训练的科学性;三是教练员的学术研究薄弱,也缺乏与其他院校学者的交流,对运动员训练与培养的研究成果较少责任编辑:彭海多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