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薛宝钗的艺术形象.doc
18页引 言引 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红楼梦》中众多的女性形象中,薛宝钗是十分重要的人物之一薛宝钗是一位出身金陵富家的皇商之女,顺从乖巧的她接受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是封建正统的忠实维护者,是受过封建正统教育的大家闺秀1美丽端庄,贤淑大方1.美丽端庄,贤淑大方薛宝钗是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一位典型的封建淑女形象,她不仅才貌双全,博学多才,而且天资聪慧,品格端方薛宝钗一出场,书中就真心地赞美了她的貌美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 “品格端方,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问渊博”,“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1]这概括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出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1.1形 美她美貌动人,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行酒令时抽签,宝钗抽到了牡丹签,上面写着“艳冠群芳”[2]对于她的美貌还直接写到宝玉见了她的忘情之处,说她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从书中多处可以看出:“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一一一一第四回“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髻,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坎肩衣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盘,眼若水杏 一一一一第八回寥寥几笔写出了她沉鱼落雁的美貌宝钗生的肌肤丰泽”,“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 一一一一第二十八回宝钗具有杨妃的贵态之美,这是大家所公认的,第三十回宝玉就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3]而且宝钗的美是一种不加雕饰的自然之美,她不爱打扮自己,连自己的卧室蘅芜苑也弄得很朴素宝钗的美在外,美得动人第二十八回“羞笼红麝串”宝玉看到宝钗的形容,“不觉又呆了”,“不觉动了羡慕之心”,[4]岂不是美得动人1.2才 美薛宝钗是曹雪芹笔下众多美人中的一个,不仅貌美而且才华横溢,见识过人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就了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在她身上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甚至连《西厢记》、《琵琶记》“元人百种”也多有涉猎,学问自是十分扎实,颇见功底如:她能随意道出《唐诗品汇总集》中的“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来论理财之道时又能顺手拈来《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之语,甚至今已佚失的《姬子》之句“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背得也朗朗上口。
对医学理论知之甚笃,经验丰富,言之成理,甚至于参禅悟机那一套也是了如指掌,娓娓而谈,滔滔不绝可真是“博学杂收,无所不能”,就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能及薛宝钗在艺术创作上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如她在画论中指出,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心中有丘壑,才能对素材进行精当的剪裁和处理,才能达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别开生面”她的诗反对跟着别人的脚踪走的摹拟和模仿的见解,无疑是颇有见地的薛宝钗自己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与她抗衡在多次诗歌比赛中,她是经常夺冠的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这样,薛宝钗的形象上又赋予了浓郁的书卷气和优美的诗人气质 薛宝钗过人的才智,在书中《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一回中,当宝玉搜索肚肠,应命题联之际,宝钗转眼瞥见“怡红院”一首起稿内有“绿玉春犹倦”,变趁众人不理论,推他道:“贵人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才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偏又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她分驰了?况且蕉叶之典故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为蜡字就是了。
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朝韩愈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都忘了么?”听了,不觉洞开心意,笑道:“该死该死,眼前现成的句子竟想不到,姐姐竟成了一字之师了……宝钗一面说笑,因怕他耽误工夫,遂转身走开了[5]正因为她有如此才情,才进京为了侍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当才人赞善之职”的1.3德 美贤孝才德皆备的薛宝钗是社会所造就的,是曹雪芹刻意塑造的一个形象在她的品格中端庄大方,行为豁达,集贤淑于一身她曾多次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风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是封建统治者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却谈不上什么政治权力作为封建社会的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这就是社会关系的特殊性。
正因为她信奉封建礼教,四德兼备才被选为宝玉的妻子,也正是这些封建礼教毒害并毁灭了这个青春少女的形象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她性格中的一个亮点她出生于“本是书香继世”的皇商家庭父亲在时,令她从小“读书识字”,接受封建文化道德的教育熏陶薛家义又是“皇商”,十分有钱,但薛宝钗幼年丧父后哥哥薛蟠在母亲的溺爱纵容下,老大无能,经营上一窍不通,后来又犯了死罪,打官司花去了大量银子,遂使家庭衰落下来母舅王子腾又在外任,照应不着薛宝钗生活在这样的处境中,使她从小就“为母亲分忧代劳,”再加上从小深固的文化教育熏陶,封建的思想意识已经渗入了她的灵魂深处,使她不得不为了家庭而入京侍选“才人赞善”她待人忠厚,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如: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也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还有一次,湘云要开灶作东,宝钗因怕她花费引起婶娘抱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的,性情直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都没妨碍的。
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也都给过种种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宝钗善良真诚,细致体贴、冰雪聪明又善解人意,在与周围的姐妹的相处中体现出一种长者般的风度她能在绮罗锦绣从中,一片欢声笑语背后,看出湘云和岫烟的艰辛,帮助岫烟取回所当衣物,又能在酒令中察觉黛玉“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的失语,“兰言解疑痴,”这旨在保护黛玉免受谤议的从旁点拨,让黛玉深为感激,那一番女子“识礼守分,德重于才”的说教,更是让黛玉心下叹服黛玉起初对宝钗是怀有敌意的,总认为她“待人极好”是“有心藏奸宝钗的善解人意和虚怀若谷,最终感动了黛玉,使其自觉错怪了她,进而与之尽释前嫌,互剖金兰之语“竞比他人好了十倍”[6]宝钗温柔平和,宽容忍让,尽量避免口角是非,卷人矛盾纠葛,却不是那种软弱可欺之辈,她以其机智敏锐和深刻的城府维护着她的尊严和骄傲不被侵犯宝玉拿她比杨妃,宝钗借题发挥,表达了心中的不悦,大怒之下以冷静的方式“语带双敲”巧妙的将奚落引到宝黛二人头上[7];恶嫂压丈夫惫怠,欺婆婆善良,也欲将至宝钗”,而宝钗“察其不轨之心,每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金桂知其不可犯,便欲寻隙,苦得无隙可乘,到只好曲意俯就。
[8]虚怀若谷.宽以待人,这个名门淑媛应有的美德,在宝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别人的攻击,不到实在忍无可忍,她都因顾全大局而不加以追究黛玉曾心怀敌意,屡次拿话刻薄,宝钗总是装作没听见,不与计较面对恶嫂金桂寻衅滋事,宝钗随其母前往劝解虽说是丝丝在情,句句在理,可她的一腔善意反倒遭来金桂的羞辱讥讽虽是羞愤难当,却因心疼其母而忍气吞声,宽容大度,大事化了17处事圆润,手腕高超2.处事圆润、手腕高超别林斯基曾说过:“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无论是思想方式还是行为方式都是依赖社会的正是因为封建社会的礼教才造就了宝钗,宝钗非生来就是淑女,只因适者生存,她无奈以泯灭童心天性,丧弃自然真情为代价,以“舍”换“取”,“因得而失”,做着高雅却乏味的淑女为了游刃有余的行走贾府;她将自己磨成了一块鹅卵石她在封建礼教下做了一个末世的淑女,是一个人生的悲剧在《终身谈》曲子中,将薛宝钗与林黛玉二人放在曲中暗示了这位淑女的结局都到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术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寥村叹人间,美中不足方信;纵然是齐眉齐案,到底意难平2.1罕言寡语,一味装愚,恩分随时,自云守拙薛宝钗的处事哲学是“罕言寡语,一味装愚,恩分随时,自云守拙”。
书中王熙凤也常用这两句话来评薛宝钗“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脂评说:“宝卿待人接物,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行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浓密之情,形诸声色[9]宝钗所居蘅芜院,满载藤萝,薜荔等香草,这些攀缘植物,柔软蔓生,依附他物而上就某个侧面而言不能不说是宝钗隐而不张却坚忍不拔,意图通过劝导夫君立身扬名来实现自己“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性格的一种象征不过宝钗的这个性格并不能简单的轻视为“追求现实功利之欲”,它是封建时代倍受压迫处处遭禁的女性对男性的希望和寄托封建社会要求女子只能被动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她只能将自己的梦寄托在享有大范围权力的男子身上有道是“一人高升,福荫后世”,只有她所从之男子成功了,她生命的归宿才有可能是幸福的所以没有一个世俗的女子不期望自己的亲人(丈夫)“读书明理,走经济仕途事实上,世俗之人有功利之欲,并不是什么过错,对于薛宝钗来说,所谓的“功利之欲”,也不过是做一个“显贵之妇”,“淑仪之典”,这是封建社会女性的最高境界,是封建社会标准的淑女形象2.2“会做人” “会做人”的处事风格狄德罗指出:“人们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薛宝钗世俗的社会性格决定了她“既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的行事准则,这也是说她“会做人”的主要原因。
她依靠着“会做人”的诀窍,周旋在荣国府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和周围的上下老幼,无不相处得八面玲珑,尽得人心她的会做人表现在她会处处奉迎贾母,取悦贾母,来使自己站住脚她很善于奉承迎合而又做得自然,懂得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有一次,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在贾母的上房摆了几桌酒席家宴,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其余皆是自己人贾母是主人,且自拿体己与宝钗做生日,本就识礼守分的宝钗自然是“客随主便”,怎好一味依着自己的性子来“喧宾夺主”呢?倘若执意推让不点,反而矫情生分得让贾母不悦,不如依着老太太的嗜好口味点上几样菜几出戏,落得大伙都共同开心贾母是长辈,宝钗是晚辈正所谓“孝顺孝顺,三分孝七分顺”宝钗对年老的下人都会“大让一步”,[l0]更何况是对年逾古稀的一家之长——贾母呢!宝钗的乖巧,柔和,孝顺,善解人意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她做出这些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