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钢笔行书书法欣赏大全.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72349027
  • 上传时间:2023-12-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7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钢笔行书书法欣赏大全   36计是中国的计谋之书,里面有很多令人惊叹的计谋那么当36计和钢笔行书搭配起来,到底是怎样的效果呢?下面是XX为你整理的钢笔书法三十六计行书,期望对你有用!  钢笔书法三十六计行书欣赏  钢笔书法三十六计行书图片1  钢笔书法三十六计行书图片2  钢笔书法三十六计行书图片3  钢笔书法三十六计行书图片4  行书的笔法技法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个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含有它本身的特点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么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  这么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显著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改变,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紧了很多  点画呼应:因为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因此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显著的顾盼呼应关系。

      如55页  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经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如:  通常情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对应轻些,但不可截然跳动,不然呆板无神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关键特征之一,但却要利用适当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停,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微弱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一位书法家讲过“连和断效果不一样,连易断难,故当知断”所以将牵丝引带和点画呼应分开来讲以区分它们的不一样功用,这是行书的又一主要特征  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了简化的作用,加紧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降低,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如  其中“无”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替代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其他各字也是用这种方法形成了现在的写法有时为了行笔的便利,行书字书写时,甚至能够改变原来的笔画次序,如:  收放改变: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和草书共同的特点。

      即它可依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比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能够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长,亦可使之方、扁,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征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而行书则随笔顺势转折,改变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如:  所以注意到方圆的改变,使之自然融汇,使书写的效果现有方笔的雄劲力度,又富圆笔的通畅灵动若一味方折,则显板滞、生硬,纯用圆转则又俗滑、疲软总而言之临习中要多观察,创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部分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极少应用了,更多利用的是顺势提、按的利用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提按处于行书中几乎随地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改变如《集字圣教序》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如:  至于一篇之内的依据章法的需要而出现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历代书家对此各有体会,仔细品味后面作品即可领会提按在行书书写中的妙用。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用笔今天看来,有些人认为前人这个论断未免偏颇其它如章法、墨法之类当然也很主要但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提升线的表现力往往是书法家一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类也离不开线条去完成表现,而线条的表现力全在于笔的利用,所以,前人的说法可谓一语中的,不容忽略  谈到用笔,不能不提到运腕,二者是不可分这一点初学书法的人往往轻易忽略或不甚明确  前面提到笔的运动能够组合出秀美、雄强、古朴、稚拙等不一样风格的作品,那么用笔的关键是什么呢?当然,是大脑,但大脑的设想是靠指、腕、臂的合理配合来完成的,指过于细弱,精巧处或许尚可,总体上却力不从心谁也不能运指写出盈尺大字来臂又过于粗大,写榜书或许差强人意,然要精到完美却难尽如人意那么只有腕居中承启,能兼领二者的功效尤其是行书的灵动精妙处,有时全凭腕的运动来完成  运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腕要有意识地指挥毛笔左右挥洒,疾徐提按,使转变幻以使书写效果灵动流畅举例来说:写百字时百笔落纸后腕须往左倾推笔向右,至横的末端马上腕须转向右摆,提笔带过再向怀内压至小竖折处提锋向右上,使转带下向内提笔作点收,这一系列的运动全部是腕的左右推移转动,假如光靠臂来运动则显然难以正确地使笔恰到好处地写出轻重变幻的线条,部分灵巧之处更难正确地表现出来,写半尺以内的字则显得费力不讨好了。

      当然假如写檗窠大字,则需臂的帮助运动,而控制笔还靠腕来完成所以,运腕是行草至关紧要的练习课程当然,腕和臂、指的相互配合亦是不容忽略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