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导游词简短(32篇).docx
84页龙门石窟导游词简短(32篇)龙门石窟导游词简短(精选32篇) 龙门石窟导游词简短 篇1 游客们,你们好,我是这次龙门石窟的导游,龙门石窟已经被列为了《世界遗产名录》,它建筑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至今已有了1500余年的历史,现在我就带领大家去观赏吧 龙门石窟的雕刻,精彩绝伦,而且石质坚硬、结构紧密,和其他的石头相对比,它更可以保存许久也不会被破坏可是,最近去龙门石窟参观的游客们都随地乱扔果皮、饼干包装等等一些生活垃圾,讲到这一点,我希望你们要保护龙门石窟的环境卫生 龙门石窟的佛像更是犹如星星般多,你们看这些佛像已经超过了1500余尊,形态名异,最大的是丰先寺的卢舍那佛像 龙门石窟的墙壁上有七个洞型大窟,它们代表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真是各有各的风范游客们,你们说是吗? 龙门石窟跟长城一样,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造出来的那些雕刻师担任着给那些神佛和帝王造像的重要任务,那佛像的表情又是那么的栩栩如生,有喜悦、慈祥、威严、苦痛、严肃,各式各样的表情它就是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奇特博物馆一样! 龙门石窟 是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那时,他还是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移到洛阳中,立刻招集各地的能工巧匠,做成这气魄雄伟的龙门石窟。
游客们,你们看,这里的风景多么美呀!希望你们有机会再来参观 龙门石窟导游词简短 篇2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实验二校四年级二班的赵程锐,大家可以叫我赵导,很高兴能跟大家来旅游河南省洛阳市 一进门,大家可以看到一个池子,它叫禹王池,是大禹治水时留下来纪念大禹的往前走,可以看到一个药王洞,是为了纪念药王李时珍修建的接着,大家可以看到两幅画,一幅叫《皇帝礼佛图》,另一幅叫《太后礼佛图》,现在在纽约的艺术博物馆还有一个洞,里面有一个大佛,它仅耳朵就有2米多高,它的旁边是文殊菩萨,再旁边就是四大天王了 各位游客,对龙门石窟的参观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简短 篇3 大家好!欢迎光临世界遗产---龙门石窟,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黄钧,大家可以叫我小黄,很高兴为大家服务现在我带大家去龙门石窟游览,跟我来吧!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公里处,是我国的5A级景区,与莫高窟和云冈石窟称为我国三大石窟,20__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471年&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20__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个,佛像97000余尊。
现在,我们来到了奉先寺看!这里有九座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如弯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地凝视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容 各位游客们,这里就是古阳洞了传说,老子曾在这儿炼丹,所以古阳洞又称老子洞古阳洞是由天然的石灰岩开凿成的主佛为释迦牟尼,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坐在方台上 游客们,现在你们可以自由地去游览龙门石窟,记得要时刻保护文物哟! 龙门石窟导游词简短 篇4 各位朋友: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
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
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大量的现实生活,活生生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结果真可谓是在雕刻艺术上将佛祖和人表现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构思布局的完整,气势的贯注,整体的坚实有力,性格变化的多样,面部表情的生动逼真,衣纹线条的流畅优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借鉴外来文化,在技法、风格上精心创造、大量创新、突破传统、刻意经营的结果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龙门石窟象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种的几个主要洞窟 (在潜溪寺)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清代时洞外修建有木构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称斋拔(fú)堂”窟内洞顶漕进为一朵潜刻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在宾阳洞) 我们通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一敞口石龛,正壁上嵌有一块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匾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书那末,陈传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个仕途落魄,以隐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赏识的传奇式人物,先后在武当山、华山等地修炼。
我们看过石匾,南行数十步,进入一座幽静的院落,院中有并排坐西向东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00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用工个宾阳三洞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寻为宾阳盖寅宾日出之义”,即朝阳或向阳之意虽宾阳洞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15年宣武帝崩年仅7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政权实握在他母亲胡太后手中,由于宫廷发生内乱,故宾阳的雕刻工作实际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宾阳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的宾阳三洞是由三个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同那末如何辨别呢?请大家跟我来,我先从宾阳中洞给各位讲 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
释迦结中国跌坐(为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两脚交结,脚背挨着左右股上),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健的石狮胸毛左右分向后披,这是北魏雕刻狮子的特征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南北两壁还各有造像一铸,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这就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中洞内前壁的南北王侧,自上而有四层精美的浮雕以前游人可以进去看现在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不再受到侵坏,所以在洞前加铁栏杆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理解 宾阳中洞外南侧,依崖镌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阙佛龛之碑》,记载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为其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做功德开窟造像的一篇法愿文(贞观15年即公元641年)。
此碑文已严重腐蚀,难辨其文 宾样中洞原为北魏雕凿,由于宫廷发生内乱而止故半途而废该洞是北魏至淌初的过渡洞该洞高9米、宽8米多、进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高8米多,脸型稍长、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