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浸式-鱼式.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n****m
  • 文档编号:15723400
  • 上传时间:2017-1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全浸式(鱼式游泳)全浸式是很酷,看上去象一条大鲨鱼露鳍在水里游动本人的体会是:只有真正学会了全浸式,才能体会到这种游法的轻松、省力我认为全浸式并非一定要身体全浸在水中,应根据自身的平衡条件来学,不要只为了追求全浸而强行将头深埋在水里,从而破坏了身体的平衡我是通过练习全浸式才练好了我的弱侧换气的开始学全浸的时候是比较费劲,掌握好以后就会轻松了我认为能否学会全浸式是判定一个业余爱好者游泳水平的条件之一我的理念是学会更多的泳姿总是对自己有益的!下面介绍一些前辈对全浸式自由泳的解说:一、手a、移臂:(手臂尽量不发力,利用腰背大肌肉群,使手臂得到放松)1、推水到位之后,借着惯性出水2、手指几乎划过水面3、腋窝张开,就像是给隔壁泳道的 MM 展示你浓密的腋毛,看不到腋窝就没到位,注意小臂入水的角度,拇指和食指首先接触水4、全浸的移臂要有“二轴” 的意识,不要在身体中心线入水,而是在肩的延长线入水5、不要打扰水,轻轻的入水,就如我轻轻的出水6、送肩,这个很重要能让身体侧转,并且对肩髋一体有很大的帮助b、划水:(注意力放一些在另外一侧的送肩上,你会发现滚动的力量让划水也变得轻松)1、全浸的划水是近体直划还是 S 划?其实都可以,因为全浸不强调划水,也没有权威说法,个人认为全浸中 S 划比直划舒服。

      如果加速游,侧身角度变小,那么直划比较好一般情况下,S 划比较好2、不要有把水往后划的意识,只作为一个支点,把身体往前方送,在全浸里,流畅的转体和手的前伸比用力划水更有效二、腿a、时机1、二次腿的时机是由手的入水决定的,这是全浸式的基本与 6 次腿不同,二次腿不是侧重于推进,而是对身体的平滑转动起主要作用躯干转动与手的前伸同时进行(在意识里要把手的前伸作为转体的延续)所以、打腿的时机在转体之前,也就是在手开始入水的时候2、指尖碰到水面就开始准备打腿了所以意识上的配合时机是「入水的瞬间」 、等到做出鞭水的动作的时候就变成是「入水的手向下斜插的过程中」了b、过程1、开始踢腿:为了减少阻力而笔直的伸着的左腿、在右手入水的同时,膝盖微沉为打腿作准备保持高肘状态的右手在入水后要伸向前进的方向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0.1 秒) ,膝盖就要落下、快速地鞭水2、鞭水结束:从沉膝到鞭水再到腿伸直为了让这个时间变短,脚踝必须要放松在鞭水结束阶段,腰向右转入水手的方向是从斜下变为完全向前3、把躯干的转动变成动力:从鞭水得到的腰的回转、一边向背部传递,一边作为“扭力”把这个“扭力”加到前伸的手上去、更可以让手实现加速前伸。

      4、想要二次腿产生推进力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踝关节“的柔韧性这个关节的柔韧性最容易被忽略却产生第二大阻力5、快速提高二次腿的推进力: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二次腿的推进力,有个诀窍,像蝶泳的第二次腿那样先沉大腿(沉膝) ,然后鞭水,全浸二次腿,跟传统的打腿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动作太刻意的话,太慢,而且弯曲过大,会出水花的,要用爆发力,要快三、呼吸1、手一旦出水就开始吸气2、手一旦越过头顶即停止吸气四、转体与避免扭动a、转体1、初学者,很难掌控的地方是肩髋一体的转体,这一点是全浸的关键点2、转体是要手、腿、肩、髋的配合才能完成的肩髋一体!b、避免扭动1、转体不好,其实就变成了扭动,反而增加阻力,转体不要勉强,可以一点一点增大角度,意识里把肚脐眼作为中心, “脐望两旁”的转体才正确.2、移臂的“二轴” 的意识,不要在身体中心线入水,而是在肩的延长线入水3、二次腿不是侧重于推进,而是对身体的平滑转动起主要作用4、良好的肩部柔韧性也可以有效避免扭动5、呼吸的时机与髋部的转动精巧的配合:髋部转动到最高点吸气五、滑行:1、全浸的配合时机真是太重要了2、体会不到滑行的根源在于腰腹控制能力低下,软弱的腰腹经受不起移臂时所带来的缺乏支撑的压力而仓促入水。

      Total Immersion (TI) ---- 中文译文全浸 既是一种(指导)游泳的方法和态度, 也是此类教程作为商业推广的商标名创始人是美国教练 Terry Laughlin (特瑞 拉夫林), 旨在教会习泳者更加自如而有效地游泳.TI 与其他的比较有一些朋友会拿 TI 和" 所谓"传统的游泳进行比较, 并且询问究竟是学 TI 好, 还是传统的好.在下可以在此解释一下.TI 对水感, 身体平衡, 肩髋一致的转体, 是极其重视的, 里面的 DRILLS(练习) 都是基于此开发出来的."传统" 的游泳比较注重手部的划水和下肢的踢水, 认为动力来源于四肢. 所以当时的训练模式也是就此为基础而指定的. 但这是上世纪 70.80 年代和之前的一些主流观念. (很多新观念在当时已经涌现, 只不过暂时还不能推翻主流而已)进入 90 年代, 这些“传统”观念逐渐开始被淘汰, 主流观念开始倾向于对躯干的中轴(线) 非常重视, 同时把腰腹看作是力的源泉.换句话说, TI 的理念和现代游泳的理念是一致的, 或者说 TI 就是建立在现代游泳理念上, 只不过, 对比现代的竞技游泳, TI 更加注重突出轻松自如的游进,而把速度放在其次的位置. TI 的优点(着重点)上面谈到 TI 对水感, 身体平衡, 肩髋一致的转体, 是极其重视的. 这是最大的优点.1.熟悉水感 可以帮助初学者克服对水的恐惧(如果有的话), 亲水, 找到游水的快乐 .2.身体平衡 不言而喻, 只有做到平衡, 才能放松(肌肉紧张只会促使你下沉), 才能做到力有地方使.3.肩髋一致的转体(自仰)除了减少阻力, 提高效率, 更重要的是避免肩部肌肉的劳损.全浸式是利用手臂尽量向前伸而增加划水长度的,划水长并不一定费劲,关键是如何划水,我的体会是手臂在拉水阶段并不费劲,推水阶段比较费劲,因此,我认为手臂推水时没有伸直就出水会比较省力。

      另外,我观察过多位长游好手的游法,他(她) 们都是前交叉游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