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倪海厦 伤寒论 讲义.doc

58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0646864
  • 上传时间:2017-11-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5MB
  • / 58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前言:倪注《伤寒论》在难经中有“五十八难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否?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伤寒这两字,就广义的定义来说,应该说是“伤于寒” 以上五种病,广义地来说,都是伤于寒之后所引起的另一种外感病我们称为时疫,也就是不管体质如 ,男女老少感染时疫之后,都是同一种症状,所以我们可以分为伤寒、时疫这两类,在治病的时候,处方用药的思路略有不同医圣张 仲景为集经方之大成者,以内经热论中六经辨症的思路,很适当地将古人传下的经典汤方,用六经辨症的法则,来让后学者都能很精准地使用经方 在讲六经之前,我们用一个图来给诸位一个概念,所谓的五运六气中的六气,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我们分为六气,如图下所示如逆果是一般常人正气的运行,是顺时针运行,这是无病的状态,医生必须知道什么健康状态,中医是健康专家,不像西医是疾病专家,病人如果得到肝病,去找西医的肝病专家,结果病人与医生都死在肝病如果是病情在恶化,往内传,则是由太阳进入阳明或少阳;若进入阳明则 不再传,停在阳明;若是进入少阳,则可能进入太阴、少阴、厥阴隨證治学之伤寒论必须学好条辨;伤寒论的条辨是“言简刚中”,中国的相书2上讲到“言简刚中” 的人是君子、是人才,讲话扼要有条理。

      张仲景就是一位“言简刚中”的人,也因为他的“言简刚中”,让很多人看不懂伤寒论因此学完伤寒论的条辨以后,必须做整理,而我的工作,就是 已经帮诸位做好整理的工作,不然学完伤寒论,就算整个背下来,没有整理的功夫,还是不会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一、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八纲辨症中表里的“表”, 太阳为寒水,所以常人皮肤表面是冰凉的,手脚是温热的,体表有这太阳的寒水,可以保卫我们不受外界寒热的影响,调节体温这寒水不是停滞的,是不断的代谢更新的 张仲景的观念:人身体很虚弱的时候,就是体力不够,免疫系统较差的时候,平常素体虚弱,本身就很虚弱的人,它的原因就是肠胃不好,因为肠胃是后天之本,有一天突然感冒,风寒一进来,免疫系统马上出去相抗,因为风寒从表面进来,所以免疫系统一抗,一定是在表面上堵到,在皮肤表面上抗争,所以摸到的脉是浮脉,浮在表面上何谓浮?手指头轻轻的碰,就摸到脉就是浮脉,所以病人有感冒表证的时候,摸到的脉就是浮脉为什么在表?因为血里面的免疫系统在表上和滤过性病毒相抗产生的现象,所以第一个症状叫作脉浮,就是脉会浮出来,人平常不会脉浮的为什么有的人常年不感冒?因为他肠胃好,所以后面治疗的方剂都是从肠胃下手 的,西医说感冒是滤过性病毒引起的,西医的药物学说,滤过性病毒没有抗生素可以杀它,但是感冒的时候,西医开抗生素的药,来增加抵抗力,抗生素下到胃里面,肠胃第一个受到损害,本来3就是肠胃不好,才会表不固,才会抵抗力差,才会得到感冒,所以西药吃下去,肠胃会越来越差。

      张仲景的脉法,最常用的就是浮沉迟数,浮脉与数脉是阳,沉脉与迟脉是阴在针灸学中教过,浮脉就是轻轻地摸在皮肤表面就摸到脉初病如果脉是浮脉,或加上一点“大”“动” 、 “滑” 、“数”,这是阳脉,代表阳病;若病久了,变成沉脉,或加上一点“涩” 、 “微” 、 “弱” 、“弦”这是阴脉,代表阴病;就是病势在进、在恶化中若反之,原来是阴脉,后来变成阳脉,则是病势在退,在恢复中正常人的脉是“不浮、不沉、不迟、不数”,就是常脉 张仲景的脉诊只是辅助,望闻问切中,有些中医若单用切法只是巧匠、下工,结果开药方出来七、八十味药,这不是正统中医,治不好病张仲景很擅长于望诊、闻诊、问诊,不是只有诊脉,因此不需要把脉法分的很细 张仲景的观念中,认为阳有病、不可以看到阴脉,有病当见阳脉只有经方的力量,才可以觀其很快脈地證把阴脉的病,才几天就变成阳脉在一些感冒或者心脏病的案例,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为什么头项强痛而恶寒,人身上的穴道,风池、风府、风门,都在背后,后脑是受风的地方,所以有一句话说“神仙也怕脑后风”,不要脸对着冷气孔吹,第二天会面部中风口歪眼斜,脖子4后面对着吹,第二天项脖子强硬,因为这个地方就像免疫系统的开关一样,这地方一受到寒,温度就低,温度低,寒则缩,缩则血管、神经就被绑到了,血管变小了,血过不去,病人就会感到酸痛,痛在 皮逆肤表面,在经络学上可以看到。

      张仲景当年虽然不知道有冷气,但是处方是一样的,理论是一样的,所以经方还是能够通用为什么恶寒怕冷?恶寒就是一直发抖,因为人身上的水道系统,皮肤表面上都有一层水气在上面,人身上的汗水,是经过汗腺到皮肤毛孔的,如果汗水已经离开汗腺了,但是还没到皮肤毛孔,这时突然碰到表寒,毛孔都闭起来,水出不去,只好停在皮 下,水一离开汗腺,汗水就变成冰的,所以会有恶寒的现象隨證治只之要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些症状,就是太阳证我们不管他里面是什么病不管是肺癌、肝癌,就以太阳证来处方用药就对了如果病人原来是厥阴病,治疗了以后,最后变成太 阳证,就是快好了如果反过来,太阳证的病人,治疗后变成厥阴证,你当医生的就要反省检讨 了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的中风证,就有下面的症状,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如果肠胃功能很好,体力很好,也会有得到感冒的时候,如果不动,不会得,如果运动后,汗大量流失的一剎那,突然受5风、受寒,感冒了,就会摸到很浮的脉,浮的脉,就是有外证,有表证所以如果摸到很浮,很紧的脉,就代表这病人的身体很好所以如果摸到浮缓的脉,就代表这病人的身体素虚为什么会发热,免疫系统产生相抗的时候,会有热能散发出来。

      这里的『汗出』是主证,是一种“病汗”,平常没事,天气很好,大家都不流汗,只有他一个人流汗,也是一种“汗出”的症状这里的发热,有时候会发热、有时候没有发热;中风证的发烧,一般不是高烧、温度不是很高所谓的风,并不会把皮肤毛孔收敛起来,寒,会把皮肤毛孔收敛起来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会引起病人的皮肤毛孔收束起来,病人完全没有汗,嘴巴讲好冷,摸身体是滚烫的,热能散不出来,但是病人感觉是冷的,这 种就是有一种是病人会流汗,但是汗流出来,病人的症状并没有抒解怕风,就是不喜欢吹到风,就是恶风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暂且不管,“必”,就是一定有的症状,一定有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这就叫作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这在临床上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因为人的体质不一样,体质好的人,得到伤寒会发热,体质不6好的人,看不到发热,病直接进到里面了,但一定有的症状是恶寒,怕冷的现象水停在表面上,会感觉到冷,水停滞,造成温度下降人的神经,血脉系统,都是一直在循环、突然这部份被寒束到,产生障碍,神经没有好的营养去供应,病人会感觉到痛,这个痛就是因为压力而且冷,所以要把水排掉,如何把水排出去,同时把病毒排出去?因为人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水份,如果攻的太过,结果感冒好了,人也脱水了,所以在排水的同时,要把丧失的津液同时补足。

      为什么会「呕逆」?一般来说,当病情进入少阳的以后,会有呕逆的现象,但在这里并不是进入少阳,而是病人本身肠胃有问题的人才会产生的现象,或平常肠胃很好,而大饱大饥之后或吃坏肚子上吐下泻的时候,感冒进来,才会呕逆,呕逆觀其就是脈东證西吃不下去,并不是每个人得到伤寒都会有呕逆的现象脉阴阳俱紧,阴阳脉,过去有两派说法,一说左手为阴,右手为阳;左手为血,右手为气一说轻轻摸到表面上跳得紧数强,重按到骨边,跳的更强,表是阳,里是阴,这二说法皆可现在我们来做个总结,所谓阴阳脉,所谓寸为 阳、尺为阴,这在临床上是最有用的,所以临床上摸到寸脉与尺脉都是又浮又紧,就是脉阴阳俱紧 太逆阳病,有一种会流汗,没有恶寒,但风吹的很难过,病人会发热、发烧(中风),有一种没有流汗、恶寒、怕冷、全身骨节酸痛,这是因为水排不出去(伤寒)中风为什么不会骨节酸痛,因为水排得出去,所以滤过性病毒千百种,只分这两种就好了,按症处方,就是辨症论治若以节气来看,“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 ”所隨證以在治霜之降到春分这段期间,被寒气所伤,就称为伤寒因为寒气乃是冬天的正气,所以被冬天的 正气所伤而产生的伤寒,并非疫病,所以不会传染。

      在南方一样有伤寒证,在美国佛罗里达很多,例如长时间在冷气房工作,或是游泳突然跳 进冷水中,都可能出现伤寒证如7果是身体很强的人,吹了冷气,可能只是皮肤痒一下就好了, 所以平常要保养身体,除了食物选择以外,就是要把肠胃保养好;人体要清灵、天是虚灵,人是清灵的意思,就是食物进入身体,二十四小时就要排出去,新陈代谢很好,就是“清”而能够“灵”动我们临床使用麻黄或桂枝,就是看病人有汗或是无汗,就是中风与伤寒这两种病症的区 别四:「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静者,为不传也;若脉数急者,为传也一开始初得病,是在人体的表面,也就是太阳,如何知道病有没有入里,如果是进入阳明,就是肠胃,阳明无死证,也就是病进入阳明就停住,不会再进,到此结束如果是进入少阳,就可能继续进入太阴、少阴、厥阴 一日,是一候,差不多不足七天,正确算起来,足足六天,为什么六天?人和大自然是相通的,中医的观念是天人合一,在风水地理上,有节气,从立春到雨水,这中间相隔十五天,如果把十五天当定数,每十五天分成上元、中元、下元,如果把四十五天定数,每四十五天分成上元、中元、 下元如此累积起来,在易经八卦来讲,这是宇宙间的东西,在节气上也可以看到,台风来的时候,没有连吹五天的台风,也没有连热五天、到第六天还没改变节气的。

      大寒,也没有8连冷五天的,到第六天一定会热起来,阳会回复过来,这是自然界的现象,世间没有一样东西在转变中间,超过六种转变,所以易经是六个爻,所以一候,是阳六,人的阳数回复回来了,人也是这样反应脉静者,为不传也,脉静就是脉没有变化,如果摸到脉是浮缓,到第六天还是浮缓,这病不会传经,一直停留在太阳上面,不会再进入里面了,静就是脉没有变若脉数急者,为传也,如果脉本来是浮缓的,突然跳的很数很急,就是往里面传了,传到少阳或阳明或少阴,不一定的,为什么不一定?临床上绝大多数都是心脏受到影响而使病情传经,例如情志受到影响,因为人的情志不一样,如果正好感冒,却遭小偷,被吓一跳,恐伤肾,就进入少阴了,如果正好感冒,跟老公吵架,怒伤肝,就进入蹶阴了;这就是传经,传到那一部位不一定的还有一种是被西药所伤,例如吃了抗生素,结果舌苔变成地图舌,就是心脏功能受损了所以保持平常心,不要吃西药,就算病进来了也 只能在表,「百病风之始」,所有的病刚开始的时候都是风引起的觀其五脈:「證伤寒」二三日,「阳明」 、 「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烦躁者,为传也9太阳症状,分「中风」和「伤寒」,太阳病进入身体的时候,有的时候是进入少阳再进入阳明, 有的逆时候是进入阳明再进入少阳,阳明证主要的症状是「但热不寒」,在太阳少阳的时候,有时候还会觉得冷、寒,进入阳明的时候就看不到寒证了,全部是热证。

      少阳,就是「往来寒热」,好像打摆子一样,忽冷忽热,一下冷一下热,这是主证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一进入一条经的时候是一候,就是六天,如果经过了二三候,本来是伤寒无汗关节酸痛,看 不到阳明证和少阳证,代表「表证」还在,并没有传经,颇欲吐,若烦躁者,为传也,很想呕吐、烦 躁,少阳证的时候,胸胁苦满,如果想呕吐,有吐的症状、恶心感觉的时候,这就是少阳证才有的 症状阳明证,因为是但热不寒,病人一定会烦躁,烦就是心情郁,心情很不好,压力很大的感觉, 躁就是情绪很不稳定,看到人就很火大,很容易发脾气,动作上没有办法定下来,情志上没有办 法安定下来,晚上失眠反复,通通可以称为烦躁所以看到颇欲吐,就是少阳证,看到烦躁的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10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所以温病跟时疫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