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满井游记知识汇总.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57991889
  • 上传时间:2023-10-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城基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九年级中考复习卷(1)内容:课内文言文知识归纳 收集人:庄咏雪 日期:2011年3月《论语》十则 知识归纳1、关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鲁国的小官吏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春秋》,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以致用”、“学”“思”结合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论语》简介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一种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3、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这篇课文只出现前两种体式这两种体式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大多是某些事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都具有格言性质4、课文理解 这十则《论语》节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等篇,下面将逐条讲解:  第一则——谈到了学习的方法、乐趣和个人修养三个方面     第二则——谈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第三则——谈到了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第四则——谈到了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这段讲的是学习态度问题,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第六、七则——这两章都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固然值得学习,对于别人的短处,也要及时借鉴反省  第八则——这句是指做人修身的,曾子的意思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第九则——这句是指人所应有的修养品格的,经得起困境的考验,方显出君子本色  第十则——这其实是儒家学说“修己以安人”的做人修养的集中体现5、问题思考  (1)《<论语>十则》哪些是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谈思想修养的,哪些是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A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章;B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4、5、6、7、8、9、10章;C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10两章   (2)在从师这个问题上,孔子的意见是什么?  孔子认为,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而这样的人却不必是十全十美的人他的优点,吸取过来;他的缺点,如果自己身上有,就加以克服实际上,在孔子看来,任何有可取之处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师,自己都应当向他们学习。

        (3)在新知识与旧知识、在学与思的问题上,孔子是怎么认为的?  在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学和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对自身是没有好处的6、按原文填空(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或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9).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0).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7、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D )A【学】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 B【省】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D【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 ( A ) B、人不知而不愠 ( B ) C、思而不学则殆 ( B ) D、择其善者而从之 ( A ) (4)、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B/C )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A、(1)(2)(3)/(4) B、(2)(3)/(1)(4) C、(2)(3)/(1)(4) D、(1)(3)/(2)(4)城基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九年级中考复习卷(3)内容:课内文言文知识归纳 整理人:庄咏雪 日期;2011年3月 《满井游记》 知识汇总一、关于袁宏道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二、文章主题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的初春美好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作者抓住了初春特征性景物,给以细腻的描写,显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物我交融,情致盎然三、内容分析  文章的第一段,描写了燕地“余寒犹厉”的情状,抒发了就写了“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之情  第二段是全文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

      作者就偕同“数友”,如脱笼之鸟,飞出城门,来到郊外但见长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旷辽远,一派生机作者写景,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其中,写水写山的部分是重点最后作者总括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一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是全文的主旨句  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四、写作特色 这是一篇清新自然的游记短文,在写景状物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白描的笔法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2、拟人的写法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把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如他说苏州虎丘“如冶女艳妆”(《上方》),写杭州西湖为“山色如娥,花光如颊”(《初至西湖记》)在《满井游记》中这种写法也很突出  3、生动的比喻。

      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袁宏道运用起来自有他的新奇之处在这篇游记中,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如上文分析过的写水写山的句子;但也有的是写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五、理解性默写1.《满井游记》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满井游记》中,用比喻的方法,写出自己出城游玩的心情和感受的语句是:若脱笼之鹄3.《满井游记》总写春景的句子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3.文中作者用两句话分别写出了初春水光和春山之态,请写出初春水光: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春山之态: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4. 《满井游记》中,用比喻的方法,写出山水清澈的语句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5.《满井游记》中,写出雪洗的春山之美的语句是: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六、选择题1.与“娟然如拭”中的“然”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 D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B.呷浪之鳞,悠然自得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2.与“泉而茗者”中的“茗”字语法功能不相同的项是( B )A.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D.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中的两个“之”字的正确义项是( D )  A.前者为助词;后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助词,的,两个“之”一样  C.两个“之”都是代词,它  D.两个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选择恰当的解释始:A.刚  B.才  C.如“尝”(1)始(  B  )知郊田之外,未始(  C  )无春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 A   )掠也5.与“鳞浪层层”修辞手法不相同的项是( A )A.呷浪之鳞,悠然自得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C.麦田浅鬣寸许D.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6.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土膏微润,一望空阔A.一男附书至      B.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