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专题—烧伤基础知识与早期创面处理.ppt
72页烧伤基础知识及早期(zǎoqī)创面处理 第一页,共七十二页一 烧伤基础(jīchǔ)知识第二页,共七十二页 烧伤烧伤(shāoshāng)(shāoshāng)概念概念•(狭义)指热力 ,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或粘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和/或粘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 (广义)由于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害和临床过程和热力烧伤相近(xiānɡ jìn),因此临床上习惯将其统称烧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sǔnshāng)(sǔnshāng)(sǔnshāng)(sǔnshāng)统称烧伤(统称烧伤(BurnBurn))第三页,共七十二页烧伤流行病学(liú xínɡ bìnɡ xué)特点•烧伤无论平时和战时均较常见•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约为3:1•平时烧伤中,以青年和小孩多见•夏季(xiàjì)(每年6、7、8月)发生率最高•均以中小面积占多数,约为80~85%•以暴露部位(头颈、手、四肢)居多。
第四页,共七十二页烧伤(shāoshāng)的分类•目前烧伤(shāoshāng)分类很多,国际上尚无统一的烧伤(shāoshāng)分类标准第五页,共七十二页至伤原因(yuányīn)•烧伤可能会由不同的外部热源接触皮肤导致(dǎozhì),比如火焰、化学品、摩擦、电流、辐射和高温等•因此烧伤也可以据此分成化学烧伤、电烧伤、辐射烧伤和烫伤等第六页,共七十二页伤情(shānɡ qínɡ)评估第七页,共七十二页伤情评估包括(bāokuò)以下几个方面• 烧伤深度的估计 • 烧伤面积的估算• 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吸入性损伤(sǔnshāng)烧伤面积和深度是估计烧伤严重程度的主烧伤面积和深度是估计烧伤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进行治疗的重要依据要因素,也是进行治疗的重要依据第八页,共七十二页烧伤(shāoshāng)深度•三度(sān dù)四分法1.组织学划分2.临床表现3.预后第九页,共七十二页烧伤(shāoshāng)组织损害第十页,共七十二页烧伤深度伤及层次临床表现预后I度度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局部发红,烧灼感,皮肤温度增高3-7天后脱屑愈合,不留疤痕浅浅II度度表皮生发层、真皮乳头层红肿明显,疼痛剧烈,可形成大水泡,基底红润。
1~2周左右愈合,通常不留疤痕深深II度度真皮深层,即网状层痛觉较迟钝,亦有水泡形成,基底红白相间如无感染,3~4周愈合,一般留有疤痕III度度全层皮肤,甚至伤及皮下组织创面苍白、焦黄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常见树枝状栓塞血管网除非面积很小,一般需手术植皮第十一页,共七十二页I度创面度创面(chuāngmiàn)第十二页,共七十二页浅浅II度创面度创面(chuāngmiàn)第十三页,共七十二页 深深IIII度创面度创面(chuāngmiàn)(chuāngmiàn)第十四页,共七十二页IIIIII度创面度创面(chuāngmiàn)(chuāngmiàn)第十五页,共七十二页电烧伤(shāoshāng)第十六页,共七十二页判断烧伤(shāoshāng)深度的注意事项 •人体不同部位,皮肤厚度不一因而同一条件下的人体不同部位,皮肤厚度不一因而同一条件下的烧伤所引起的损伤深度也不一样烧伤所引起的损伤深度也不一样•同一部位的皮肤、因年龄、性别同一部位的皮肤、因年龄、性别(xìngbié)(xìngbié)和职业等不同,和职业等不同,其厚度也不一其厚度也不一 。
•烧伤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一致烧伤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一致•皮肤的隔热作用较大,散热也慢烧伤发生后,虽皮肤的隔热作用较大,散热也慢烧伤发生后,虽然脱离了热源,但在一段时间内热力仍可继续渗透,然脱离了热源,但在一段时间内热力仍可继续渗透,使创面加深使创面加深 ,应动态估计应动态估计第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烧伤(shāoshāng)面积•中国九分法 头面(tóu mian)颈=1 9 双上肢=2 9 躯干 会阴=39 臀 双下肢=59+1 口诀 “三三三头面颈, 五六七双上肢, 五七十三二十一, 十三十三会阴一第十八页,共七十二页n 手掌法手掌法Ø 伤者本人五指并拢的手掌占总面积的 1%Ø五指自然分开的手掌面积约为 1.25%Ø 适合(shìhé)于小面积烧伤测量第十九页,共七十二页儿童(ér tóng)和成年女性儿童烧伤面积计算 头面颈面积=[9+(12-年龄)]% 双下肢面积=[46 -( 12-年龄)]% 儿童头大,下肢小儿童头大,下肢小。
成年女性(nǚxìng)烧伤面积计算 双臀及双足各为6% 女性骨盆较大,双足较小女性骨盆较大,双足较小第二十页,共七十二页估计(gūjì)面积时的注意事项•计算烧伤总面积时,Ⅰ度面积不计算在内,总面积后要分别标明浅Ⅱ度、深Ⅱ度及Ⅲ度烧伤各自的面积,以便治疗时参考 •不论哪种方法,均系估计,但求近似,并以整数记录 •大面积烧伤,为计算方便,可估计健康(jiànkāng)皮肤的面积,然后从百分之百中减去健康(jiànkāng)皮肤面积即为烧伤面积 •吸入性损伤不计算面积,但在诊断中必须标明其严重程度(轻、中、重度)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二页烧伤(shāoshāng)严重程度 烧伤的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烧伤原因、部位、面积、深度,是否有中毒及合并伤,伤员年龄,伤前健康状况,伤后处理是否及时正确等,其中尤以烧伤面积和深度最重要,是判断烧伤严重程度的基本(jīběn)指标1970年上海全国烧伤会议 确定中国分度标准 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二页•轻度 总面积9%以下的Ⅱ度烧伤•中度 总面积(miàn jī)在10%~29%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miàn jī)10%以下 。
•重度 总面积在30%~49%之间或Ⅲ度面积在l0%~19%之间,或烧伤面积不足30%,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②复合伤(严重创伤、冲击伤、放射伤、化学中毒等);③中、重度呼吸道烧伤(呼吸道烧伤波及喉以下者)•特重烧伤 总面积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达20%以上者 ;或已有严重并发症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二页吸入性损伤(sǔnshāng)•以往称“呼吸道烧伤”,是较危重的部位烧伤•呼吸道的吸入性损伤(sǔnshāng)除热力作用外,还由于燃烧时烟雾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被吸入深达肺泡,引起局部腐蚀和全身中毒是烧伤救治中的突出难题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二页诊断(zhěnduàn)标准•燃烧现场相对密闭•面颈和前胸烧伤,特别口、鼻周围(zhōuwéi)深度烧伤者•鼻毛烧焦,口唇肿胀,口咽部红肿有水泡或粘膜发白者•刺激性咳嗽,痰中有炭屑者•声嘶、吞咽困难或疼痛者•呼吸困难或/和肺部可闻及哮鸣音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二页吸入性损伤(sǔnshāng)临床分度 病变范围 主要症状 主要体征 X线 血气分析轻度 鼻、口、咽 咽部发干、疼痛 鼻毛烧焦 -- -- 鼻咽部发红中度 喉、气管 声嘶、上气道梗阻 气道梗阻 气管狭窄影 ± 喘鸣、干啰音重度 支气管、肺泡 缺氧、呼吸窘迫 干、湿性啰音 肺水肿 低氧血症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二页。
死亡(sǐwáng)原因 •吸入性损伤40%~80%•感染50%~60%•内脏(nèizàng)功能衰竭(含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70%~90% 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烧伤(shāoshāng)休克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烧伤休克(xiūkè)的特点•1.烧伤病人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急性失血性休克不同烧伤病人的体液丢失和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是逐渐发生的,且有一定的规律性体液渗出以伤后6~8小时为最高峰,36小时后开始回吸收•2.体液丢失的主要成分是蛋白、电解质,因此(yīncǐ)有明显的电解质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主要表现为低钠、低蛋白血症•3.代酸与呼碱并存•4.烧伤病人发生休克的时间和程度与烧伤面积和深度有关•5.烧伤病人休克重,极易诱发内脏并发症,如不能平稳度过休克期极易发生肾功能障碍和败血症,对预后有很大影响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二页烧伤(shāoshāng)休克的早期诊断•1 神志方面的变化 早期多为烦躁不安,原因a创面疼痛刺激,b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所致,病情加重则转为反应迟钝,神志恍惚,甚至昏迷 •2 口渴(kǒu kě) 为烧伤休克早期常见的表现之一,一般需在体液回吸收阶段逐渐缓解。
•3 血压的变化 低血压是诊断烧伤休克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早期指标早期血压可维持在正常范围或略有增高,以舒张压增高较明显,突出变化是脉压变小如不能得到充分的液体复苏,血压可明显降低•4 心率增快 心率的变化可 作为诊断烧伤休克的早期指标之一第三十页,共七十二页伤休克(xiūkè)的防治烧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二页早期(zǎoqī)的补液公式: ● 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shāoshāng)面积每kg体 重需补充1. 5ml,同时补充基础水分 2000ml(小儿另按年龄体重计算) ● 伤后第二个24小时的补液需要量:第一个 24小时输入量的一半,另外补充基础水分 2000ml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二页 Evans公式(gōngshì)•伤后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需要量:成人每1%烧伤面积每kg体重需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各1ml,同时补充基础水分2000ml•估计量的一半于伤后8小时内输入,另一半于以后16小时内输入•伤后第二个24小时的补液需要量:胶体及电解质液皆为第一个24小时输入量的一半,另外补充基础水分2000ml。
•烧伤面积超过(chāoguò)50%,补液量仍按50%烧伤面积计算•伤后第一个24小时内,输入总量不能超过10000ml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二页补补 液液 注注 意意 事事 项项 •((1)三先三后:先晶体后胶体)三先三后:先晶体后胶体(jiāo tǐ),先盐后糖,先,先盐后糖,先快后慢•((2)伤后第三天以后,静脉补液可视情减少,逐渐)伤后第三天以后,静脉补液可视情减少,逐渐增加口服液;增加口服液;•((3)任何公式都只能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使用,切不)任何公式都只能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使用,切不可生搬硬套(输入太多可生搬硬套(输入太多→→心衰,肺水肿;输入太少心衰,肺水肿;输入太少→→休克发生休克发生 )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二页烧伤休克的辅助(fǔzhù)治疗•1.镇静、镇痛 :哌替啶、冬眠合剂 等 •2.抗生素的应用:感染与休克的关系•3.应用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PH>7.30不必纠酸•4.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654-2 (改善胃肠道微循环,纠正隐匿性休克)•5.氧自由基清除剂的应用:大剂量Vc、甘露醇等•6.保护、改善重要脏器功能:心、肺、肾、脑等•7.其他药物治疗:激素、补充外源性ATP、纳洛酮•8.加强营养支持:早期(zǎoqī)喂养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二页。
烧伤营养(yíngyǎng)支持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二页烧伤营养(yíngyǎng)支持原则•1.以三军大烧伤(shāoshāng)热量供应公式【1000kcal×体表面积(m2)+25kcal×烧伤面积(%)】或Curreri公式【25kcal×体重(kg)+40kcal×烧伤面积(%) 】估算成人烧伤总热量成人面积=(身高-成人面积=(身高-0.6))×1.5 小儿面积=(年龄+小儿面积=(年龄+5))×0.07•2.三大营养素比例:蛋白15~20%,糖50~65%,脂肪20~30%非蛋白热卡(kcal):氮(g)一般为150:1,小儿为200:1,严重烧伤者可为100:1注重谷氨酰胺、精氨酸的补充•3.营养供应途径以胃肠道为主,辅以周围静脉营养,必要时可选择中心静脉营养•4.休克度过平稳,胃肠情况较佳者,尽可能给予早期肠道营养,这可维护肠道粘膜质量,降低分解代谢,预防肠源性感染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烧伤(shāoshāng)感染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病理病理(bìnglǐ)生理生理 广泛的皮肤屏障破坏广泛的皮肤屏障破坏 → 细菌侵入细菌侵入(qīnrù)烧伤烧伤 → 创面大量组织坏死及渗出液创面大量组织坏死及渗出液 → 细菌繁殖细菌繁殖 → 感染感染 肠粘膜应激性损害肠粘膜应激性损害 → 细菌移位细菌移位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二页。
一般(yībān)资料•感染一直是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国内第二、三、四军医大学9329例烧伤病人的资料,分析死亡原因死于感染者占51.87%•北京积水潭医院分析烧伤面积(miàn jī)大于80%者75例,死于感染者占57.4%•上海瑞金医院5262例烧伤病人,死于感染者为70%•美国Cincinnati shriner烧伤中心的资料,烧伤面积超过30%的死亡病例中,约3/4死于感染•感染亦是MOF最常见的“启动因素”第四十页,共七十二页烧伤(shāoshāng)感染常见菌的变迁•抗生素问世以前,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致死菌)是溶血性链球菌;•青霉素应用后,是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随着抗生素的发展,革兰染色阴性(G-)杆菌转趋突出,特别(tèbié)是耐药性强的菌种,如绿脓杆菌等•当前,烧伤感染的常见菌仍继续变化,特别应引起临床注意的是一些“机会菌”感染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二页烧伤(shāoshāng)感染病原菌的侵入途径•创面感染 是烧伤(shāoshāng)感染中明显而主要的病原菌侵入途径•静脉感染 静脉是一重要的医源性感染途径•呼吸道感染•肠源性感染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二页。
创面(chuāngmiàn)感染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二页创面(chuāngmiàn)严重感染的征象•创面坏死加深变为Ⅲ度;•Ⅲ度焦痂意外地迅速分离;•创缘炎性浸润、创面大片出血点、色泽暗;•创缘下陷如刀切样,上皮生长停止;•创面或正常皮肤出现紫黑色质硬的局灶性出血性坏死斑,坏死斑随细菌的入侵深度(shēndù)可扩展至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二页创面感染(gǎnrǎn)的处理原则•1.感染创面应充分引流 ,尽可能及早(jízǎo)去除坏死组织,及时完善的予以覆盖感染创面湿敷时强调创面清理,勤交换单纯应用等渗盐水湿敷时有时可使感染扩散,引起致命的后果•2.全身及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3.浅II度创面感染时,应将水疱皮全部去除,以淋洗、浸泡、湿敷等方法引流去除脓液,创面多可自愈•4.深度创面感染时,应以脱痂或剥痂的方法,有计划的清除痂皮或焦痂,并尽早植皮,封闭创面必要时“抢切”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二页静脉感染(gǎnrǎn)的防治● 能够进行静脉穿刺的应尽量避免切开;能使用浅层静脉的少用深部静脉;尽量避免自烧伤创面上进行穿刺● 静脉输液过程(guòchéng)中注意局部的消毒与护理。
● 要限制一个部位留置导管的时间,72小时是个危险时限● 发现输液不畅,或不明原因的发烧、菌血症等,应坚决拔管,同时作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二页 烧伤(shāoshāng)肠源性感染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二页肠源性感染的发病(fā bìng)机理•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紊乱•粘膜(zhān mó)屏障的损害•免疫功能受抑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烧伤肠源性感染(gǎnrǎn)的防治•尽快纠正休克尽快纠正休克 烧伤后低血容量休克和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所以严重烧伤后尽早开始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应属第一措施,因尽快纠正休克的内涵就有抗感染的意义•全身性应用抗生素全身性应用抗生素 在大面积烧伤的抗休克阶段,尤其是延迟补液的病人,应加强抗感染的措施,短期使用较广谱、针对易经肠道侵入的几种常驻茵如大肠杆菌、沙雷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乃至(nǎizhì)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有指征的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二页烧伤(shāoshāng)肠源性感染的防治•早期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 应尽早开始肠道营养,尽管入量不多,也有利于刺激肠道的生理功能;饲养成分(chéng fèn)中还可配入一些肠粘膜修复必需的氨基酸,后者又是静脉营养配方中不易组合的成分(chéng fèn),如谷氨酰胺等。
•减轻严重烧伤后的应激性损害减轻严重烧伤后的应激性损害 应用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扩血管药物第五十页,共七十二页全身性感染(gǎnrǎn)的诊断 •1.性格改变兴奋多语、幻觉、大喊大叫;或神志淡漠•2体温骤升或骤降,波动幅度大(1~2oC )体温不升者常提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3心率加快成人达140次/分以上 •4呼吸急促 •5创面骤变常可一夜之间出现(chūxiàn)创面生长停滞、创缘变锐、干枯、出血坏死斑等 •6白细胞计数骤升或骤降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二页全身感染(gǎnrǎn)的防治•积极处理创面:清除坏死组织,尽早永久封闭•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医源性感染:防止静脉、呼吸道、尿道及接触感染•烧伤感染的细菌学监测:明确(míngquè)感染源及菌种,做到针对性用药和临床监测•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清除或减少脓毒症时过多的细菌毒素和炎性介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二页 •烧伤创面早期处理•皮肤(pí fū)移植方法 二二 烧伤创面烧伤创面(chuāngmiàn)处理处理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二页烧伤(shāoshāng)创面早期处理方法l非手术(包扎、暴露、半暴露、湿敷、浸浴)l手术(shǒushù)(清创术、焦痂切开减压术、削痂术、切痂术、剥痂术、刮痂术、磨痂术)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二页。
非手术创面处理(chǔlǐ)方式 •包扎方式包扎方式 ((用于浅度创面,四肢、躯干等部位))•暴露疗法暴露疗法((深度烧伤(shāoshāng)及面颈、会阴等无法包扎的部位))•半暴露疗法半暴露疗法 ((渗出较少的创面、供皮区))•湿敷湿敷 ((感染创面以及术前准备))•浸浴或浸泡浸浴或浸泡((大面积烧伤病人后期残余创面治疗))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二页清创术【目的】除去异物,清洁创面(chuāngmiàn),防治感染,减轻疼痛,减少创面(chuāngmiàn)渗出物与水肿,为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创面(chuāngmiàn)愈合打好基础适应证】1.各种原因引起的中小面积烧伤2.大面积烧伤,经积极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禁忌证】烧伤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二页注意事项•1.清创可在镇痛、镇静药物下进行一般可用哌替啶或吗啡(ma fēi)(小儿、老人、颅脑损伤或呼吸道烧伤者忌用),或加用异丙嗪主张简单清创•2.做好准备工作,缩短清创时间,减少搬动,操作应迅速、轻柔以减少对伤员的刺激•3.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交叉感染•4.注意保温,室温保持在28~30度•5.掌握好清创时机争取伤后6~8h内进行。
中小面积立即清创大面积患者不论有无休克,均应抗休克治疗2~4h后待生命体征平稳时进行简单清创•6.对于陷入创面的砂屑,煤渣等不易移除时可不必勉强,以免增加创伤,但面部皮内异物应在清创时尽量除去,以免遗留难以清除的痕迹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二页注意事项•7.浅II度的水疱皮一般不予移除水疱低位引流如水疱已污染、破碎(pò suì)、皱褶,因易招致感染,应将其移除化学烧伤的水疱应完全去除•8.不要在创面上涂有色的药物以免对深度的判断造成困难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焦痂切开减压(jiǎn yā)术•【手术指征手术指征】•(一)临床指征•1.逐渐加剧的肢体疼痛•2.肢体循环障碍,肢体远端苍白,发凉,动脉搏动微弱甚至消失•3.肢体远端肿胀,感觉迟钝•4.颈、胸、腹部烧伤病人呼吸(hūxī)吃力进而呼吸(hūxī)困难,频率浅快•(二)检验指征•1.血气分析出现低碳酸血症•2.组织测压计示组织压升高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二页、123456第六十页,共七十二页削痂术•【目的目的】是通过手术方法去除凝固带坏死组织,保留淤滞带间生态组织,使其在有效的创面覆盖物保护下恢复生机 •【适应证适应证】适用于深Ⅱ度创面及尚未累及皮下组织的浅Ⅲ度创面。
•【作用作用】1.促进深II度创面愈合 2.对于混合度及III度创面经消痂后植皮修复较切痂植皮外形较丰满,平整,功能也较好•【削痂深度削痂深度】1.深II度削至呈现瓷白色、湿润、有光泽,松止血带后创面有细小、密集的渗血点为正常层次(céngcì)2.III度烧伤削痂后以露出光亮、鲜黄、湿润的脂肪为宜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二页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二页焦痂切除术•焦痂切除术是在烧伤的早期,以手术的方法使烧伤坏死焦痂切除,清除病灶,从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同时配合早期植皮覆盖创面,达到挽救生命,缩短疗程,尽早恢复功能的目的•【手术适应证手术适应证】1.III度烧伤•2.引发全身感染的深度(shēndù)烧伤病灶•3.化学性烧伤(如黄磷、有毒物质等)•4.特殊部位的III度烧伤,如手、足、关节等功能部位•【手术时机手术时机】•中小面积III度烧伤切痂时间越早越好,大面积深度烧伤取决于病人的全身情况,若病情平稳可争取在1周内完成,可于休克期切痂对化学性烧伤如黄磷烧伤需急症手术对来院较晚,治疗延误,已发生痂下感染引发创面脓毒症的病灶,接诊后及早切痂,清除病灶。
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二页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二页123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二页剥痂术•剥痂术是在烧伤(shāoshāng)创面治疗后期,通过手术将尚未分离或已经开始溶痂的创面焦痂坏死组织清除,创面立即或延期植皮修复•【手术适应证】 1.大面积深度烧伤切、削痂后剩余创面 2.已发生溶痂或痂下感染的烧伤创面 3.颜面部等特殊部位烧伤后期创面第六十六页,共七十二页刮痂术•刮痂术是对深II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的一种新的治疗办法•刮痂就是在创面上用(shànɡ yònɡ)手术刀迅速刮污物、坏死组织,减轻创面的菌量,预防感染,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各种生长因子的释放,促进创面愈合•适用于早期新鲜的深II度创面第六十七页,共七十二页1234第六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磨痂术•磨痂术是目前处理深度烧伤的一种新方法,主要应用于深II度、III度创面,尤其是颜面部的深度创面•对深II度创面磨去表层坏死组织,保留下有生机的真皮深层组织,加快促进创面愈合过程•对III度创面以积极的方式磨去坏死组织,保留下有生机的深层组织,使创面能积极地尽早(jìn zǎo)的植皮修复•【手术时机】烧伤后48h内第六十九页,共七十二页。
注意事项:•1.佩戴防护眼镜;按范围逐片“扫”,不可在一点过深的磨痂;术中不断(bùduàn)冲洗创面•2.磨痂深度:创面苍白色的坏死组织磨除,创面呈现色红、充血、有珠状的小渗血点为宜•3.术后3天打开敷料,根据创面情况决定保守治疗或植皮封闭第七十页,共七十二页第七十一页,共七十二页内容(nèiróng)总结烧伤基础知识及早期创面处理表皮生发层、真皮乳头层1.烧伤病人(bìngrén)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急性失血性休克不同体液渗出以伤后6~8小时为最高峰,36小时后开始回吸收● 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每kg体重需补充1. 5ml,同时补充基础水分伤后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需要量:成人每1%烧伤面积每kg体重需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各1ml,同时补充基础水分2000ml能使用浅层静脉的少用深部静脉第七十二页,共七十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