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措施研究2400字_教育论文范文.doc
2页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措施研究2400字摘要:摘要: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性的人才,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 临着困境木文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入手,分析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的困境,并试图找出一条适合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关键词:关键同: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虽然我国在总量上 存在着优势,但总体素质较低,这对社会的发展非常不利如何培养出综含素质较高的实用 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一、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历经30年,不仅在数量 上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而且在办学上也有了自己的特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实用性的优秀人才人才培养是民办高校的基本职能,而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实体做好专业建设,对学科 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有着重要作用,体现了民办高校以培 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想民办高校应社会发展需要,也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但由于开设时间短,师资力量薄 弱,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师资力量薄弱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不少的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 时间较短,师生比超标民办高校招聘的专职教师一部分是应届的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 另外一部分是公办高等学校退休的教师,教学经验虽然丰富,但是新理论和典型案例讲授不 多另外,外聘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归属意识,教学时间很难协调,也会影响到教学质 量另一方面,为了节约教育成木,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师承担了大量繁重的教学任务, 有的教师一学期承担了两门或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教师身心十分 疲惫,教学质景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教师没有时间去钻研教学技能,无形当中也影响到教 学质量的提高二)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的教学研究型、研究型大学培养理 论和实践并重的夏合型、应用型人才,也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操作技能型人才有的民 办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偏高,不合时宜,有的定位偏低,与高职无异,不 符合木科人才培养目标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 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民办高校由于经费相对紧张,加上对学生安全等方面的考虑,造成对 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四)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相对单一长期以来,教师采用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重 要环节民办高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在考试形式上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很 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实用型的人才三、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措施(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本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不能全是理论授课的高手,必须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社 会人士参与教学由于民办院校往往没有所谓编制和名额的束缚,可以多聘请一些长期从事 实践的人士来学院授课、讲座,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民办高校鼓励教师从事兼职工作,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师资建设,加强教师的实 践教学能力要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选任制度进行彻底改革,鼓励青年教师花更多的 时间去搞科研,鼓励教授走进课堂,同时将竞争要素引入教师管理机制,以提高教学质量二)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因为民办高校的办学机制灵活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市场接轨比较紧密。
所以,人力资 源管理专业定位方面,应该以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为主,以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为 辅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规划、招聘录用、薪酬管理、绩效考核、人员测评、劳动关系 等核心功能模块,重视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三)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更好地配含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构建人才培养实验平台, 争取核心课程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模拟操作通过模拟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 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进行参观和实践人 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对象是复杂的,只借助校内实验室进行培养和训练还远远不够,最直 接有效的方法是校企合作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实地考察和模拟演练,增强学生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 改善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结合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要求和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指标体 系将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综合运用闭卷、 开卷、笔试、曰试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脑、手、曰齐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 考试的积极导向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及 反应能力,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总之,民办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需要抓好实践教学,需要教师进行不断探索, 也需要学校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让师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使理论和实践很好集合, 从而达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目的参考文献:[1] 朱新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政策[J],中国水运,2006, (12).[2] 廖英.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Sl).[3] 刘沫,陈海宁: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实现人才充分就业的战略选择,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3.[4] 林苏.学做合一高职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6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