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doc
11页蔡林森教学法参照教案《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谢二中 韩芝红教学目的:1.反复朗读,借助注释理解大意;读准字音,对的断句2.归纳、整顿重点字词;理解文意,精确翻译;争取当堂背诵3.对比《桃花源记》,联系当今社会生活,理解“天下为公”和“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意,归纳、积累文言重点字词;背诵课文2.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略、理解“大同社会”的丰富内涵教学措施:1.朗读与背诵联系现实生活,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解;文章简短,力求当堂背诵 2.合伙探究把课堂学习任务分层次梳理,学生合伙探究,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先学后教课堂学习以生生互动为主,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上,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学习问题,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集中归纳,点拨指引4.课堂训练以适量、有效为原则,进行当堂训练,通过训练,查缺补漏,反馈教学效果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根据课下注释,熟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标出自己有疑难的地方2.根据预习状况,提出自己的问题,涉及字词理解,文意理解;完毕背诵3.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时安排:1学时教学过程:Ⅰ【辅助环节】 (5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分钟)同窗们,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有一种出名的“天下为公”的题词,这一社会理念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刚刚学过《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那个美、乐、奇的世界人们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种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种安定、和平、富足、文明的美好社会中,人们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诚信相待。
那只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呢?其实早在在两千近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给出了答案,她称之为“大同”社会那么,大同社会究竟是如何一种社会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大道之行也》,共同找一找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吧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二、出示教学目的 (1分钟)同“教学目的”三、自学指引 (2分钟)1.朗读课文,同桌互相听读,指正读音检测措施:指名朗读;齐读;教师做朗读指引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整顿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大意;完毕背诵检测措施:指名学生按照字词类型做归纳、梳理;翻译课文其她同窗指正或补充,教师做总结翻译课文;根据提示背诵课文3.在理解文意的基本上,就课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结合《桃花源记》所学,联系当今的生活现实,谈谈自己的理解检测措施:分组或自由提出自己有关“大同社会”的理解或问题,其她同窗解答,教师引导梳理问题,适度深化引导Ⅱ【核心环节:先学后教,合伙学习】(30分钟)四、完毕学习目的1: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对的断句(用时8分钟)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听读,注意断句和节拍;指正错误读音(各1遍)★课文有某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① 选贤与(jǔ)能 (通“举”,选拔)② 讲信和睦(mù) (和睦)③ 幼有所长(zhǎng) (成长)④ 矜(guān)、寡、孤、独、废弃者(通“鳏”,老而丧妻的人)⑤ 男有分(fèn) ⑥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2. 学生熟读的基本上,教师做朗读指引(用时3分钟)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中,“故”,它是表达提顿的,“因此”的意思,这里有一种小的停止。
人”是使动者,统领如下两句,也有一种小的停止因此这一句应这样读:“故/人/不独亲其亲”⑵“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个“者”也是表达提顿,也要停止一下读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和“力”也是应当强调的,因此“货”和“力”背面要有小的停止⑷“是故”表达承上总结的,也要停止,“是故/谋/闭而不兴”;下一行的“故”也是同样,“故/外户而不闭”3. 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指正(2-3人)4. 齐读课文一遍,教师再指引与否存在问题五、完毕学习目的2:译——梳理重点字词,精确理解文意(用时10分钟)(一)借助课下注释,按照类型梳理、归纳本课的重点字、词;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实词同步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标示下来 1.先由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其她同窗协助解答,教师点拨 2.师生共同按类型梳理出重点字词,由学生完毕解释,教师补充明确⑴通假字①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⑵古今异义①大道之行也大道:古,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宽阔的路。
②男有分,女有归归:古,女子出嫁;今,返回,回来③盗窃乱贼而不作乱:古,造反;今,杂乱,捣乱等 贼:古,害人;今,小偷,窃贼⑶一词多义①不独亲其亲前一种“亲”用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引申为“奉养”;后一种“亲”是名词,“父母”②不独子其子第一种“子”是用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引申为“抚育”,后一种子是“子女”的意思③闭:谋闭而不兴;闭,杜绝外户而不闭;闭,用门闩插门⑷词类活用①选贤与能贤、能: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品德崇高的人,能干的人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子:名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亲,引申为奉养;以……为子,引申为抚养③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老、壮、幼: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⑸重点实、虚词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道,抱负,王道;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行,施行,履行;为,是②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指职业、职守;归,女子出嫁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兴,发生;作,兴起④是谓大同动词,叫做二)尝试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遵守“信、达、雅”的规定,灵活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措施1.先由1-2名同窗完毕翻译,其她同窗指正,最后教师补充明确。
注意某些采用意译方式的语句,教师要给学生解释清晰 2.多媒体给出参照译文,学生再次通译课文(三) 在掌握字词,理解文意的基本上,争取当堂背诵 学生根据多媒体提示,试背课文 ( 四)全文构造• 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大纲性阐明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性 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五)内容分析1、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什么?2、用自己的话概括《礼记》中“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性是什么(从哪几种方面来阐明“大同社会的特性的)?相相应的原文是什么?3、作者觉得治理“大同”社会的最高准则是什么?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的地方?(1)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1)天下为公;(2)选贤与能;(3)讲信修睦(2)用自己的话概括《礼记》中“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性:(1)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所长,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注:括号里的为与此意思一致的原文语句3)作者觉得治理大同社会的最高准则是:行大道4)《礼记》中拿现实社会与抱负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以鼓舞人心(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似)的语句是: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六、完毕学习目的3:悟——结合所学《桃花源记》,联系当今社会生活,理解 “大同社会”的丰富内涵(用时10分钟)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的地方?(1)学生一方面找出相应描写的语句“老有所终……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相应《桃花源记》中的 “ ” (学生背诵相应语句)(2)然后根据相应描写,谈谈自己的结识点拨:基本一致,都描绘了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民安居乐业,淳朴善良,平等相待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桃花源就是陶渊明按照孔子“大同”社会的模式,勾画的一幅鲜活的抱负社会的生活画卷2、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2、在目前来说:鼓励人们仍故意义3、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3. 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朴实的语言表述一下,你心中的抱负社会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开放性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抱负,自由阐释)参照观点:①互帮互助,互有关爱。
②没有战争,环境优美 ③生活富足,人尽其能 ④没有贫穷,没有欺诈,没有战争 ⑤ 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事做 ⑥开发山区,使贫穷的孩子也能像我们同样,在温暖的大教室里读书……七、拓展延伸,课堂小结(2分钟)同窗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基本内涵的表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说这和《大道之行也》的社会蓝图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致的同窗们,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是将来社会的建设者,就让我们齐心合力,发奋图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加倍努力吧!Ⅲ【检测环节】(10分钟) 八、当堂训练,效果反馈1.解释加点的词(3分钟)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②选贤与能③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④男有分,女有归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2.翻译下列句子 (5分钟)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填空(1分钟):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分别是: 鳏寡孤单 、 夜不闭户 。
4.填空(1分钟):所谓“大同”社会,用自己的话回答即是: 板书设计(略)蔡林森教学法参照教案《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谢二中 韩芝红教学目的:1.反复朗读,借助注释理解大意;读准字音,对的断句2.归纳、整顿重点字词;理解文意,精确翻译;争取当堂背诵3.对比《桃花源记》,联系当今社会生活,理解“天下为公”和“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意,归纳、积累文言重点字词;背诵课文2.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略、理解“大同社会”的丰富内涵教学措施:1.朗读与背诵联系现实生活,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解;文章简短,力求当堂背诵 2.合伙探究把课堂学习任务分层次梳理,学生合伙探究,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先学后教课堂学习以生生互动为主,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上,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学习问题,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集中归纳,点拨指引。
4.课堂训练以适量、有效为原则,进行当堂训练,通过训练,查缺补漏,反馈教学效果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根据课下注释,熟读课文,初步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