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关系学第十二章课件.ppt
22页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劳动关系学劳动关系学案例案例近期世界各国罢工运动集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产业行动的功能理解产业行动的功能2.熟悉产业行动的形式熟悉产业行动的形式3.了解衡量罢工程度的指标了解衡量罢工程度的指标4.掌握罢工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掌握罢工的原因及解决方案5.了解我国罢工立法现状了解我国罢工立法现状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本章内容提要本章内容提要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行动概述产业行动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罢工及其处理罢工及其处理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行动概述产业行动概述1.产业行动的概念和功能产业行动的概念和功能 ((1)概念)概念 ::n产业行动是指在产业行动是指在集体谈判过程中集体谈判过程中由雇员(无论是否通过工会)由雇员(无论是否通过工会)或雇主以或雇主以施加压力为目的施加压力为目的,,单方面引起正常工作安排暂时停止单方面引起正常工作安排暂时停止的一种活动,主要表现为的一种活动,主要表现为罢工、怠工、关闭工厂罢工、怠工、关闭工厂等l 一些国家把雇员采用的一些国家把雇员采用的怠工、拒绝加班、死抠规章地工作怠工、拒绝加班、死抠规章地工作等斗等斗争形式,与罢工或工人完全拒绝工作相区别,因为在这种情况争形式,与罢工或工人完全拒绝工作相区别,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不会损失全部工资报酬,所以又叫做下,工人不会损失全部工资报酬,所以又叫做“减价的产业行动减价的产业行动”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行动概述产业行动概述n罢工是所有产业行动方式中最明确的一种,在解决冲突方面,罢工所起的作用是矛盾的,为什么?n罢工既是冲突的形式,又是可以迫使双方妥协让步的压力。
由于种种原因,劳资双方都不愿意或不肯在谈判中妥协,但在罢工发生后,迫于对罢工带来的损失的压力,双方都会重新考虑各自的让步底线,降低其心理预期在罢工前或罢工整个过程中,双方为了达成协议都可能在谈判中相互妥协n如果禁止罢工,双方则可能永远达不成和解,劳资冲突会继续恶化,甚至出现蓄意破坏的情况,申诉率也会不断上升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行动概述产业行动概述(2)产业行动的形式产业行动的形式n雇员或工会的产业行动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怠工怠工联合抵制联合抵制纠察纠察好名单好名单恶名单恶名单罢工罢工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行动概述产业行动概述n雇主的产业行动n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雇主产雇主产业行动业行动雇佣罢雇佣罢工替代者工替代者关闭工厂关闭工厂雇主充当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罢工破坏者复工运动复工运动排工排工黑名单黑名单第二节第二节 罢工及其处理罢工及其处理1.罢工的概念和分类罢工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概念Ø罢工是劳动者为了改善工作条件、签订或变更集体协议,在以罢工是劳动者为了改善工作条件、签订或变更集体协议,在以工会为主体的集体谈判中,为使谈判产生一定压力而实施的有工会为主体的集体谈判中,为使谈判产生一定压力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暂时停止工作的行为。
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暂时停止工作的行为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1罢工是劳动者罢工是劳动者暂时停止工作暂时停止工作的行为的行为2罢工是劳动者罢工是劳动者集体的、一致集体的、一致的行为3罢工是以维护和改罢工是以维护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报酬,获得经劳动报酬,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以济利益为目的,以缔结或修订集体协缔结或修订集体协议为目标,而不是议为目标,而不是以政治、宗教等非以政治、宗教等非经济利益为目标经济利益为目标第二节第二节 罢工及其处理罢工及其处理(2)罢工的分类罢工的分类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依争议手段依争议手段的先后不同的先后不同攻击攻击性罢工性罢工防御防御性罢工性罢工 依罢工发起依罢工发起组织的不同组织的不同工会工会罢工罢工非工非工会罢工会罢工依罢工的依罢工的目的不同目的不同协约协约罢工罢工同情同情罢工罢工示威示威罢工罢工 依罢工依罢工策略不同策略不同间隔间隔罢工罢工巡回巡回罢工罢工象征象征性罢工性罢工依罢工规依罢工规模的不同模的不同总罢工总罢工全面全面罢工罢工部分部分罢工罢工第二节第二节 罢工及其处理罢工及其处理2.罢工的功能罢工的功能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工人自由表工人自由表达不满的方式达不满的方式迫使雇主让迫使雇主让步的压力手段步的压力手段解决冲突解决冲突的主要方法的主要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罢工及其处理罢工及其处理3.对罢工的法律约束和限制对罢工的法律约束和限制n工人拥有罢工权并不意味着罢工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行、不受工人拥有罢工权并不意味着罢工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行、不受限制的。
限制的n罢工使工人、雇主,以及那些从罢工企业获得原料设备的第三罢工使工人、雇主,以及那些从罢工企业获得原料设备的第三方,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遭受损失,罢工还使劳资双方加方,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遭受损失,罢工还使劳资双方加深了相互的不信任和敌对情绪深了相互的不信任和敌对情绪n因此有必要对罢工权力的行使、罢工行为、罢工原则、合法罢因此有必要对罢工权力的行使、罢工行为、罢工原则、合法罢工的条件进行规范工的条件进行规范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第二节第二节 罢工及其处理罢工及其处理((1 1)对公用事业的罢工限制)对公用事业的罢工限制n禁止公用事业部门的雇员罢工,是多数国家通行的做法和规定禁止公用事业部门的雇员罢工,是多数国家通行的做法和规定n公用事业部门一般指:政府直接雇用的工作人员,如公务员、公用事业部门一般指:政府直接雇用的工作人员,如公务员、军人等;关系国计民生或国家安全的行业,如运输、煤气、交军人等;关系国计民生或国家安全的行业,如运输、煤气、交通等行业通等行业n对于公用事业部门的劳动争议一般采取对于公用事业部门的劳动争议一般采取劳动仲裁劳动仲裁的方式解决的方式解决n总体来说,法律对于罢工行为是否予以限制的重要标准,是雇总体来说,法律对于罢工行为是否予以限制的重要标准,是雇员所从事的工作究竟是否属于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工作。
员所从事的工作究竟是否属于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工作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第二节第二节 罢工及其处理罢工及其处理((2 2)罢工的原则)罢工的原则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是社会一般能接受而合法的行为是社会一般能接受而合法的行为•不能损害工作场所、伤害他人、不能损害工作场所、伤害他人、正当非暴力正当非暴力•应当符合法定条件应当符合法定条件•罢工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罢工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应该多采取其它手段应该多采取其它手段社会适当社会适当均衡性均衡性第二节第二节 罢工及其处理罢工及其处理(3)合法罢工的条件 n必须是原集体协议期限届满必须是原集体协议期限届满n工会已经履行了工会已经履行了“真诚真诚”与雇主谈判、达成协议的义务与雇主谈判、达成协议的义务n必须通知劳动行政部门必须通知劳动行政部门n投票表决投票表决n提前通知提前通知n争议:争议:Ø关于强制调解制度的问题关于强制调解制度的问题Ø关于集体协议有效期内不行罢工的问题关于集体协议有效期内不行罢工的问题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第二节第二节 罢工及其处理罢工及其处理((4)雇主在罢工期间的权利)雇主在罢工期间的权利 n雇主在罢工期间可否通过雇佣替工人继续生产的问题?雇主在罢工期间可否通过雇佣替工人继续生产的问题?n正方的观点:正方的观点:Ø雇主在罢工期间应当享有继续生产经营权利,否则会度损害双雇主在罢工期间应当享有继续生产经营权利,否则会度损害双方的力量对比平衡。
而且罢工期间罢工者可以选择为其他雇主方的力量对比平衡而且罢工期间罢工者可以选择为其他雇主工作,那雇主为什么不能选择替代员工?工作,那雇主为什么不能选择替代员工?n反方观点:反方观点:Ø如果允许罢工期间雇主雇佣替代工人,那么罢工权名存实亡,如果允许罢工期间雇主雇佣替代工人,那么罢工权名存实亡,这一规定结果使某些工作因行使罢工权而失去工作这一规定结果使某些工作因行使罢工权而失去工作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第二节第二节 罢工及其处理罢工及其处理((5)对罢工行为的限制)对罢工行为的限制 n对罢工行为的限制,与工人在罢工期间享有的纠察权直接相关对罢工行为的限制,与工人在罢工期间享有的纠察权直接相关n通常,罢工工人只能对雇主的经营场所设置纠察,对不属于雇主通常,罢工工人只能对雇主的经营场所设置纠察,对不属于雇主所有的任何私人经营场所,必须得到允许才能设置纠察线所有的任何私人经营场所,必须得到允许才能设置纠察线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第二节第二节 罢工及其处理罢工及其处理4.4.罢工原因分析罢工原因分析 ((1)罢工是一种)罢工是一种“错误错误”n由于误解引发的罢工由于误解引发的罢工n为确认雇主的真实让步能力而引发的罢工为确认雇主的真实让步能力而引发的罢工n由于不确定因素引发的罢工由于不确定因素引发的罢工n不切实际的期望引发的罢工不切实际的期望引发的罢工n谈判自身的复杂性引发的罢工谈判自身的复杂性引发的罢工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第二节第二节 罢工及其处理罢工及其处理n对于这种原因引起的罢工,许多学者认为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对于这种原因引起的罢工,许多学者认为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手段(如降低影响谈判的不确定因素或减少双方产生误解的可手段(如降低影响谈判的不确定因素或减少双方产生误解的可能,聘选谈判专家进行谈判等)来避免罢工的发生。
能,聘选谈判专家进行谈判等)来避免罢工的发生n批评者认为:批评者认为:Ø将罢工看成是双方的将罢工看成是双方的“错误错误”,过于狭窄地理解了谈判、罢工的,过于狭窄地理解了谈判、罢工的概念Ø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方隶属于资方,这种隶属地位并没有因工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方隶属于资方,这种隶属地位并没有因工人享有集体谈判权而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人享有集体谈判权而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第二节第二节 罢工及其处理罢工及其处理((2)罢工是)罢工是“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声音”n罢工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罢工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Ø工人的不满程度工人的不满程度 Ø管理方的让步程度管理方的让步程度Ø工人辞职、离职的意愿和罢工自身的可行性工人辞职、离职的意愿和罢工自身的可行性Ø社会影响大小社会影响大小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不当劳动行为?法律如何限制不当劳动行为,如何对不当劳动行为采取补救措施?2.以罢工为例说明产业行动的功能3.请举例说明罢工指标在衡量罢工程度和劳资冲突方面的作用4.列举劳资双方所采取的几种产业行动5.试述我国关于罢工的立法情况。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产业行动产业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