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国的兴衰》书评精选.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1824****985
  • 文档编号:278275815
  • 上传时间:2022-04-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92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国的兴衰》书评 《大国的兴衰》书评 (陈雯榆14116107005) 一、保罗?肯尼迪写《大国的兴衰》 (一)、作者简介 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1945 年出生于英国泰恩塞德(Tyneside),1966 年毕业于英国纽卡斯特大学,后又赴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70 年起任教在英国的东安哥尼亚(East Anglia)大学,先后任讲师和教授1983 年,肯尼迪被美国耶鲁(Yale)大学聘为教授,后入选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做过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和德国洪堡基金会的访问学者现为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重点研究和讲授当代战略和国际关系,同时也是多所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和客座教授曾撰写和编辑过10本有关海军史、帝国主义、英德关系、战略和外交方面的著作 保罗·肯尼迪可以算得上年轻有为,在28岁的时候,编著了《萨摩亚的纠纷:对1878~1900年英、德、美关系之研究》这本书,同时也一鸣惊人,被当代美国著名史学家小施莱辛格誉为这一专题的“权威之作”之后,他又连续编著了《英国海上霸权的兴衰》(1976 年)、《英德对抗之缘起,1860~1914》(1980 年)、《外交背后的现实:1865~1980 年英国外交政策的影响》(1981 年)和《战略与外交》(1983 年)。

      其中《英德对抗之缘起》一书,西方学术界是这样评论的:“一方面透彻地分析了国际关系背景的变化,另一方面有力地叙述了个人和杰出人物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肯尼迪可称为近二三十年来最享盛名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学家在对历史的研究中,他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战略思想,特别是补充和升华了已存在的大战略理论,出版了《大国的兴衰:1500~2000 年的经济变化与军事冲突》此书独树一帜,打破了陈陈相因的传统,以全球性的广阔视野、引人深思的独特观点、旁征博引的历史资料和逻辑严密的有力论证,论述了从1500年到2000年,大约500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沧桑巨变与兴衰存亡,引起了美国学术界、政界与读书界的震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内容简介 《大国的兴衰》是美国史学家保罗·肯尼迪的一部力作作者从经济与战略两 方面着手,探讨了500年来世界各大国沉浮变迁的历史面对各大国盛衰更迭的历史,作者认为, 一国地位的升降虽然往往直接表现为战争的结果,但胜败其实取决各国以经济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之衰,衰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度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尽管基于写作立意与历史事实,书中无可避免地要追溯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与军事事件,但作者却始终坚持从“经济变化”的角度去分析“军事冲突”的前因后果 与其他的历史学家一样, 肯尼迪反对那种宣扬“经济决定一切”的粗浅的唯经济论观点,但通过对大量史实的整理、回顾和分析,他认为有一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这就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力量这一思想认识贯穿于全书在序言和文章的后记部分,保罗·肯尼迪明确地指出:“本书的主要论点是,世界上存在一种促进变化的原动力,它主要是受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推动,进而影响着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以及每个国家和帝国的地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各国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不一致,所以全球经济均势不断地被打破,一些国家崛起的同时又有另一些地区走向衰落,这是不平衡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从未静止不前不仅这样,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在未来世界中“这种促进变化的动力”会变得更加强大有力因此,大国兴 “在世界事务中,衰的历史不但不会停止,而且在其转变的过程在呈现出加速的趋势 领先国家的相对力量从来不会一成不变”,这种变化的特征已逐渐表现得愈来愈明显。

      不过,在国际体系的发展变化中,保罗·肯尼迪认为,一些相对拥有更多的“地理面积,人口和自然资源”国家的实力和地位将显得比较稳定,因为以较多经济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潜力可以避免使一国经济在社会历史的转折时期会因某些特殊的有利条件变化而大起大落 为具体研究各国强弱兴衰变化的经验教训,肯尼迪认真地考察了从1500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所有国际、国内对经济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他都了如指掌,就连一些历来受到忽视的细节也加以细心捕捉在对各国经济发展所走过的道路进行评析时, 肯尼迪用史实告诉我们,处于世界经济巅峰的大国之中,确实有像美国这样的似乎得天独厚地拥有一切有利条件的个例,但更多的国家却是通过扬 长避短,追求本国经济特色的方法取得成功的,不过还是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一旦其国民经济的基础受到了削弱,则无论这种因素来自何方,它们都不能逃脱衰败的命运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在分析中他还擅于拓展思维,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寻找联系,进行对比,提供了种种设想为各国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教训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二、大国兴衰的主要原因及其规律 (一)经济力量与军事力量之间的平衡 历史事实表明,大国经济的兴衰与作为一个军事大国的兴衰之间,有着相互联系。

      一方面,因为支持庞大的军队离不开经济资源;另一方面,在国际体系中财富与力量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肯尼迪在书中阐发了经济力量与军事力量的关系,特别强调了经济积累的重要性肯尼迪认为,经济和科技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经济实力是军事力量的支撑坚;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在安全上有了更高的诉求,所以更着重于发展国家的军事力量和防卫,同时利用军事上的优势对外扩张,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并从中赢得大国的地位但是,肯尼迪特别强调,经济实力的持续发展是军事力量的强后盾在国际竞争中直接以取胜为目的的大国,通常可以在短期内增加力量,但如果国家过分追求军事力量对外扩张而忽略了经济发展,国家的军事实力必将遭到严重侵蚀,军事扩张带来的过度财政开支最终会导致大国的衰落这是自古以来被许多国家验证过的规律无论是过去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还是当代美国遇到的困境,都是对肯尼迪观点的最好的例证自16世纪以来,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和目前的美国等第一流强国的兴衰史表明,在国家的生产力与军事能力之间,从长期看来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互相依存的关系①相反,注重经济积累和内部秩序的国家,则将会在积累中逐渐强大,并且这种强大也更加持久肯尼迪还指出要成为一个大国(根据定义,大国就一个能保卫自己并可以对付任何国家的强国),必须有可使国家欣欣向荣的经济基础。

      ②肯尼迪引用利斯特的话说:“对于一个一流强国来说要进行战争或非常可能进行战争,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工业生产大国”然而,由于进行战争,或将国家的大部分“生产能力”用于生产武器 ①[美]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年:2 ②[美]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年:652. 备,就有破坏国家经济基础的危险,对于那些为得到长期发展而将绝大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发展生产的国家的经济基础更是如此③因此,肯尼迪提出了对大多数政府的三项基本的要求:“为国家利益提供军事安全、满足公民的经济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简单地说,就是处理好国防、消费、投资的关系对于当代的国家来说,这同样也是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行为准则各国需要关注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对比,控制好国防、消费和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其最大程度合理化 (二)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 1500年以后出现的帆动力远洋炮舰和大西洋贸易的繁荣,就使欧洲各国受益不同, 因而各国国力的增长速度就有所不同了。

      同样,后来发明的蒸汽动力及其依赖的煤炭和金属资源,不仅产生了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起的工业革命,而且催生了一批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世界政治格局随后,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不仅确立了新的社会观、新的自然观,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格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里一方面说明了资产阶级统治期间生产力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另一方面说明了西欧自16世纪以来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进步,其中英国最为明显17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最早步入资本主义社会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为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为英国产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条件,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英国建立世界工厂和扩展殖民帝国奠定了殷实的基础英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制定了一个富于革新和开拓精神的内外政策对内依靠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寻找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内外政策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从纺纱机的发明和投入生产的运用 ,到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再到采煤、冶金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是依靠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完全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使之空前繁荣起来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全球的贸易方面处于垄断地位1870年,其采煤量占世界采煤量的51.5%,生铁产量占50%,棉花消费量占49. ③[美]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年:653. 2%,英国不仅向全世界供应工业品,而且还输出机器设备,几乎包揽了全世界的机器、火车车辆和铁路设备的制造英国在世界贸易中也居于绝对领先地位,1850年英国贸易额占世界总额的36%,1870年占37.4%与之相应,英国运用产业革命的巨大成果,凭借“坚船利炮”积极开拓殖民地,掠夺了大量原料,输出了大量的铁制品、纺织品和其它制成品因此英国拥有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这种军事扩张、殖民掠夺,尽管暴露了资本主义帝国崛起过程中的肮脏和血腥,但在事实上却改变了世界力量的格局 (三)各国国力的增长速度不同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国国力的增长速度快慢不同,也就影响到各国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每经历一次工业革命或者是世界性的大战,国际体系就会变得更为复杂④例如,二战后第三世界的工业产值和国民总产值在世界上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欧洲在美国的帮助下,也医治好了战争的创伤,成立了欧洲共同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最快据推算,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苏联而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苏联也在快速的发展经济所以出现了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苏联、欧共体、中国、日本⑤ 国力增长的速度影响并决定大国地位变化的最好例证是: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沿岸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西班牙、荷兰等强国走向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法国、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1890年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工业品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世界其他地区,美国日本顺势崛起这两个例子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的大国的崛起 (四)战争 战争是导致强国、大国、富国的兴衰起落的一个直接原因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可能导致一些古老的大国、富国衰落, 同时也会崛起一批新的大国持续的大规模战争特别是超出国力的战争也会导致大国走向衰落 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却表明德意志帝国比沙皇俄国拥有某些优势。

      ④[美]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M].北京:求实出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