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问题与对策.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3002486
  • 上传时间:2022-06-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8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问题与对策    王国云 严艳Summary: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实施水平不高、师资力量不足、场地设备缺乏、学生劳动素养亟待提高等问题研究解决劳动教育课程“为什么开设”“开设什么内容”“在哪里开设”“怎么开设”“谁来开设”等问题,有利于推进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政策文件精神Key: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G623.9 文献标志码:A :1673-9094(2021)12A-0041-05新课程改革以来,《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劳动教育安排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通过“劳动与技术”课程组织实施,每年配备系统、成套的教材、材料包、教学光盘等资源,支持和保障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然而现实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2020年7月,教育部出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总目标是“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1]2021年初,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江苏某市辖区6所城区小学和16所乡镇中心小学进行调查,试图找出学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寻找对策,以期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水平,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一)劳动教育实施水平不高从劳动教育学校重视度、学生参与度和家长认同度调查情况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水平仍有待提高关于“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认为“劳动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大,过分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学科教学”的教师比例最高,占81.03%,认为“劳动教育很重要”的教师占80.55%关于“学生劳动的参与度”,参与校园“自我服务劳动”的学生比例最高,占61.37%,参与“家务劳动”的学生占23.64%,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劳动”的学生占10.35%,参与“生产劳动”的学生占4.64%可见,学生劳动内容单一,参加劳动的机会不多,参加生产劳动的更少关于“家长对学生参与劳动的认同度”,支持的家长占42.67%许多家长认为家务事不多,甚至认为“不需要”学生动手二)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从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师自身劳动能力和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能力调查情况看,需要加快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关于“劳动教育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调查发现,专职任教劳动教育的教师仅占1.51%,语数英学科教师兼任的占79.45%,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中,年龄在50~60岁的占36.48%,对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不熟悉”的占76.78%。

      教师上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或者选取省编教材配套制作材料开展“动手做”,很少主动利用学校及周边劳动教育资源开展活动关于“教师自身劳动能力”,认为能“基本掌握并使用”劳动与技术制作材料的教师占23.22%82.16%的教师认为自身不具备种植、养殖和生产劳动方面的专业经验与技术关于“教师劳动教育活动组织实施能力”,其中“活动方案独立设计水平”自评为“一般”的教师占50.2%,80.55%以上的教师认为“劳动教育管理难度大”,很多劳动实践活动无“安全预案”和“应急预案”三)劳动教育场地设备缺乏从学校劳动教育专门教室、劳动教育装备和劳动教育基地建设调查情况看,需要加强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设和设备工具的适时配備关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困难”,教师认为首先是“场地设备缺乏”关于学校劳动教育“专用教室”的装备,近6年来,全区32所小学装备了劳动教育专用教室,每周正常使用的仅占16.29%,城区好于农村关于“劳动教育装备”,学校几乎都缺乏必备数量的常用劳动工具关于“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开发利用学校的边边角角,开展种菜、种草、种花、种树劳动教育的学校占90.65%,如某镇11所中小学校全部利用学校闲置地建设“校园小农场”。

      利用“家庭小菜园”“稻、麦、豆等庄稼生产基地”的学校分别占29.43%、2.78%全区尚没有专门挂牌的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四)学生劳动素养亟待提高从学生劳动认知、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调查情况看,小学生劳动素养亟待提高关于“劳动认知”方面,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书本知识传授和“手工”类活动课程接受劳动教育即便是对身边的劳动场景,学生往往也“视而不见”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甚至蒜、葱不分,韭菜、小麦不分学生很少有机会体验劳动的辛劳与幸福,不知道为什么要尊重劳动、珍惜劳动产品、热爱劳动者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关于“劳动教育”有比较全面、系统的活动主题设计和安排,但是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有效实施关于“劳动技能”方面,学生参与的劳动虽然不少,但基本上都是一些个人自我服务和简单的种植养殖劳动,技术含量高一些的现代制造、传统工艺劳动更是少见关于“劳动习惯”方面,学生做得比较好的是校园卫生整理劳动,即便像做饭、种植等简单劳动也经常被“包办”二、提高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水平的对策(一)提高认识,着力解决“为什么开设”的问题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劳动对人自身的生存、发展及对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劳动的重要育人功能,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良好习惯。

      1.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马克思说:“一个很明显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2]可见,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人必须劳动,必须学会劳动,并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既是为了自己,也是服务他人和社会,从而推进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学生从小进行劳动实践,可以逐步认识并理解劳动只有行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2.要“劳动”,更要“劳动教育”“出力流汗”是劳动过程中的重要表现,但不一定是劳动教育单纯教学劳动职业知识或技能,也不一定是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与技能,获得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培养尊重劳动、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情感,养成认真、负责、创造性地对待劳动的态度,提升自我服务及合作劳动、独立劳动能力的活动3.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各育密不可分将劳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有助于解决德育虚化的问题,有助于端正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智育相结合,有助于在做中学,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与体育相结合,有助于磨炼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精神;与美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3]二)开发资源,着力解决“开设什么内容”的问题对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内容要求,我们充分学习、研究、使用《劳动与技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两套省编地方教材,结合学校及所在区域劳动教育资源实际,统整设计劳动教育内容,制定学年主题活动计划1.基于生活,坚持日常劳动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会涉及许多力所能及的日常劳动,有的服务于自己,有的服务于班级或学校集体,比如:在家里,整理床铺、房间、书包,帮忙择菜、洗碗,打扫卫生,喂鸡养鸭,给花草树木浇水等;在学校,分担班级卫生、擦黑板、整理书桌、清洁区卫生、打扫厕所及其他劳动这些劳动每天都在发生,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坚持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服务社会,开展公益劳动公益劳动具有公益性,属于无偿劳动,直接服务于社会,是小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路径,比如:每年可以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打扫卫生、慰问表演等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活动,到博物馆做小小讲解员,担任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创建的“小志愿者”等。

      3.面向未来,体悟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利用生产工具进行物质财富创造的活动可以从种植农作物的生产劳动入手,有计划地与学生家长、种植大户等合作,让学生参与播种、育苗、管理、收获、销售等主要生产劳动环节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粮食加工厂、盐化厂、建筑工地、食品厂、教学具厂、手工作坊等实地参观、体验,增强本领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争做新时代的优秀建设者三)就地取材,着力解决“在哪里开设”的问题劳动教育不能搞“纸上谈兵”,需要实践操作除了正常的学校课堂教学阵地以外,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教室空间,开发家庭和区域劳动教育资源,指导、共建校内外学生劳动教育“试验田”1.家校合作,指导学生居家劳动小学生学习、生活首先发生在家庭,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老师”朱熹在《童蒙须知》中就要求儿童从整理衣服冠履、洒扫涓洁做起因此,学校应与家长密切合作,让家庭成为首选的劳动教育场所,比如:让家长指导孩子每天整理房间、书包,洗菜、做饭、洗碗,打理房前屋后的小菜园(管理阳台上的花草),照应家里的小狗小猫等2.见缝插针,开发校内有限空间青少年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除了基本的卫生保洁劳动外,学校可以开辟校园内教室、廊道、樓顶及其他空间,开展种植、养殖劳动教育。

      如:因集镇化发展,乡村学校生源不断减少,不少学校在校园内开辟“校园小农场”,开展种植、养殖活动等而城区学校空间相对比较狭小,有的学校尝试对校园内的花草树木种植、管理等实行“挂牌包干”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劳动责任感大为增强,如有学生参观北京神舟绿鹏航天育种基地后,带着部分航天育苗赶回校园,冒着雨及时移栽3.因地制宜,建立现场实践基地校外是个广阔的天地,是一个大课堂,城乡学校应因地制宜地建立学生劳动教育现场实践基地农村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农忙时节去体验和感受农业生产活动,比如播种时的浇水、施肥,收获时的收割、脱粒等,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减轻负担,深化对“三农”的认识城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所在地企业,参观体验农业生产劳动成果或自然资源再加工、再生产、再制作的过程此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商业和服务业领域,如商品批发零售市场、交通运输车站、医院诊所等开展参观、体验活动四)创新方式,着力解决“怎么开设”的问题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劳动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加强学科渗透,并适当辅之以现场实践教育,在传授劳动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1.立足课堂,建构劳动教育课型学生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劳动教育也不例外。

      学校要组织教师研究、使用江苏地方教材《劳动与技术》及资源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的“设计与制作”单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通过组织集体备课、上示范课、说课、基本功比赛等活动,建构劳动知识技能专题教育课和生产劳动实践前、中、后的系列指导课课型结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居家抗疫期间,我们通过摄制录像课《居家抗疫之“碗筷交响乐”》《西红柿炒鸡蛋》等微视频在区域共享,指导教师线上教学,为家长实境教学提供指导2.统整设计,开展学科融合教育一是通过学科渗透劳动教育我们梳理小学各年级各学科教材,编制《劳动教育学科渗透学期安排表》,根据学科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开展劳动教育渗透,分解落实劳动教育任务二是开展跨学科融合教育在跨学科融合教育方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1~6年级)做了系统设计,比较科学、合理,也很实用如劳动与科学学科融合,我们安排每个学科的两名教师分别执教《种菜》《养兔》课,开展“同课异构,学科融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较好地诠释了种植类、养殖类内容在开展劳动教育、科学教育方面的异同点和侧重点3.走进现场,开展实践体验教育劳动教育离不开必要的实践,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有机会“出力流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