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国发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9页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国发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图是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示意图,图中“1~7”表示染色体片段,“●”表示着丝粒,则该变异类型为A.易位 B.缺失 C.倒位 D.重复参考答案:D2. 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 ( )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B.人工密植的乔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 D.鲈鱼的成鱼以鲤鱼的幼鱼为食参考答案:B3. 酵母菌是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材料,血细胞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如图表示一个计数室(1mm×1mm×0.1mm)及显微镜下一个中方格菌体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培养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B. 培养初期由于种内斗争激烈,酵母菌数量增长缓慢C.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寻找菌体数量适中的小方格计数D. 若五个中格酵母菌平均数为上右图所示,则估算酵母菌的总数为 6×106 个/ml参考答案:D【分析】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
据图分析,左图计数室含有25个中格,右图一个中格中含有个24酵母菌详解】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因此培养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减少,所以种内斗争不激烈,但是对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酵母菌数量增长较慢,B错误;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将其进行稀释后再计数,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计数室有25个中格,每个中格有24个酵母菌,则估算酵母菌的总数=25×24÷(1×1×0.1×10-3)= 6×106 个/ml,D正确4. 驱蚊草(又名蚊净香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或电刺激等方法C.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D.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参考答案:C5.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参考答案:B6. 甲乙两组小白鼠(其中实验组破坏了下丘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组小白鼠被破坏了下丘脑B. 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甲组C. 乙组小白鼠耗氧量增加是因为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 若用正常的青蛙做该实验,结果应与甲曲线相似参考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甲在环境温度降低时,耗氧量增加;乙在环境温度降低时,耗氧量减少,小白鼠是恒温动物,据此可知,甲组小白鼠为正常小鼠,乙组小白鼠破坏了下丘脑详解】A. 小白鼠属于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为增加产热而维持体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体耗氧量增加,因此图中曲线甲表示正常小鼠,A错误;B. 具有正常体温调节能力的小鼠表现为低温耗氧量大,因此甲组小鼠正常,为对照组,B正确C. 乙组小白鼠耗氧量增加是因为下丘脑被破坏,失去体温调节能力,C错误;D. 青蛙是变温动物,若用正常的青蛙做该实验,结果应与乙曲线相似,D错误7. 下面属于神经递质的是( )A. 无机盐 B. 核酸 C. 氨基酸 D. 磷脂参考答案:C【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有两种类型,即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
2、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型和抑制型3、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详解】神经递质种类很多, 主要有乙酰胆碱、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5-羟色胺、 氨基酸类(如谷氨酸 天冬氨酸 甘氨酸等)、 一氧化氮等,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神经递质的种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 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参考答案:A9. 一段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组成为:35%的A、20%的C、35%的G、10%的T据此判断它是一段A.双链DNA B.单链DNA C.双链RNA D.单链RNA 参考答案:B10. 如图是某生物(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甲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B.图乙中 ①和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一定是基因突变产生的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D.图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一个染色体组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图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图Ⅱ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特点是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解答】解:A、图甲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X和Y染色体的形态不同),2和3是一对同源染色体,1和4是一对同源染色体,6和7是一对同源染色体,5和8是一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B、图Ⅱ中①和②为姐妹染色单体,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可能会含有等位基因,若①上某位点有基因A,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a,B错误;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C正确;D、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一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C.1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刺激 B、反射弧 C、反射 D、兴奋参考答案:C略12. 小麦的遗传信息储存于它的A. DNA 或 RNA 分子 , 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 B. DNA 分子 , 在细胞核中C. DNA 和 RNA 分子 , 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 D. DNA 分子 , 在细胞核与细胞质参考答案:D13. 图10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参考答案:D14. 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参考答案:B根据教材中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的饼状图可知,前四位的元素依次为O、C、H、N;碳元素排第二位,此题中含量第二位是乙故选:B15.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下列关于PCR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A. 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的技术B. 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C. PCR技术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指数方式扩增D. 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PCR是体外扩增大量DNA的技术,故A正确。
反应中新合成的DNA是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故B正确PCR是扩增DNA的,是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指数方式扩增,故C错误应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用探针杂交技术的特异性可以检测基因突变,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PCR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6. 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将降低B.寒冷刺激皮肤会引起皮肤血管收缩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参考答案:A17.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 A.多、、大、亮 B.少、小、、暗 C.多、小、 暗 D.少、 大、 暗 参考答案:D18. 下列关于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甲状腺的活动受下丘脑和垂体的控制B.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C.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时,会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D. 下丘脑和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活动,但甲状腺不能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激素调节存在分级管理模式,即下丘脑-垂体-其他内分泌腺,A正确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变化会反馈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影响其分泌相关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C正确,D错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9.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 特异性免疫,抗体C.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 特异性免疫,抗原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将减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所以蛇毒是抗原,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即产生针对蛇毒起作用的抗体,所以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本题答案为D考点:免疫调节的类型【名师点睛】免疫调节的类型: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由皮肤、黏膜构成人体的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的第二道防线人生来就有,不是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其判断方法如下:(1)据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2)根据抗原的种类:如果抗原只进入体液,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进入组织细胞,则为细胞免疫。
20. 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