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妇女的眉饰.pdf
2页中国古代 妇女的眉饰 朱伟奇 俗话说: “ 眉目传情” 当一个人感到欢快 喜悦时, 就会情不自禁地眉开眼笑, 眉飞色 舞; 当感到忧虑和愤懑时, 又不免愁眉苦脸, 皱眉蹙额, 横眉怒目 因而, 眉毛虽小, 但却可 传情达意, 不能不让人刮目相待 《 诗经》 曰: “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 兮, 美目盼兮 ” 所谓“ 蛾眉” 就是形容妇女的 双眉长得象蚕蛾的一样细长而弯曲后 人把它当作美女的代称 为追求眉之美态, 古 代妇女不惜剃拔眉毛, 以黛画出各种时髦的 眉型 “ 黛” 是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矿物材料 “ 石黛” 其使用时须先放在石砚上磨碾成粉 末, 然后加水调和 隋唐以后, 螺黛取代了“ 石 黛” 螺黛是一种经过加工的黛块, 使用时只 要蘸水即可, 无需碾碎到了宋代, 一种色泽 细腻、 使用方便的烟墨, 逐渐淘汰了螺黛 画眉之习早在战国时就已出现, 至秦普 及先秦时期流行一种宽窄、曲直不同的长 眉 两汉承先秦之俗 汉武帝时, 宫人尚一种 “ 扫八字” 的长眉其眉头部分抬高、眉梢压 低, 形如 “ 八” 字 《 后汉书·五行志》 记: “ 桓 帝元嘉中, 京都妇女作愁眉” 。
所谓“ 愁眉” , 也是一种长眉, 似“ 眉啼泣” 而得名 “ 愁眉 紧锁” 之语就是从这里引伸而来的除长眉 外, 汉代还有阔眉, 又称“ 广眉” 、 “ 大眉” 谢 承的《 后汉书》 就有 : “ 城中好广眉, 四方画 半额” 的记载 魏晋南北朝时, 眉式基本承袭了汉之遗 风南朝梁吴均的《 与柳恽相赠言》 云: “ 纤腰 曳广袖, 半额画长蛾” 大恨画眉长, 犹言颜 色浅” 、 “ 莫画长眉画短眉” 则反映了短浓眉与 长眉的并存 46 ·民俗文化· 隋代, 骄奢淫逸的隋炀帝, 不惜重金从波 斯国进口大批螺黛, 供后宫画眉之用 据颜师 古《 隋遗录》 记载, 炀帝巡幸江都, 每舟择妍丽 女子千人为之划浆其中有位名叫吴绛仙的 女子, 因画长眉而为隋帝恩宠, 由此招致后宫 丽人群起效之, 最后竞弄得日给螺黛五斛仍 供不应求的狂热情景 唐帝国时, 政治的开放, 交往的广大, 给 妇女的眉饰带来了勃勃生机, 且有泛滥之势 李商隐《 无题》 诗: “ 八岁偷造镜, 长眉已能 画” , 即说明了连未成年的女孩子也仿模大人 画起眉来至于贵夫人更是尤为崇尚眉之修 饰 杜甫诗: “ 虢国夫人承主恩, 平明上马入宫 门。
却嫌脂粉颜色, 淡扫蛾眉朝至尊” , 即指 此 这种风气的盛行又源于帝王、 士大夫的偏 爱推崇据史籍记载, 唐玄宗有“ 眉癖” , 曾令 画工画《 十眉图》 有: 鸳鸯眉、 小山眉、 云峰眉、 垂珠眉、 月棱眉、 分梢眉、 涵烟眉、 拂云眉、 倒 晕眉、 五狱眉, 不但名称各异, 式样也不一 总体来看, 唐代妇女的眉式, 比前代略显 宽粗虽有长眉流行, 但一般都是柳叶状, 时 称“ 柳叶眉” 如《 柳眉》 云: “ 弯弯柳叶愁边 戏” , 《 赋得北方有佳人》 诗: “ 柳叶眉间发桃 花” , 《 女冠子》 词: “ 依旧桃花面, 频低柳叶眉” 等均是对柳叶眉姿态的描绘 而白居易的“ 眉 欺杨柳叶” 诗句更是道出柳叶眉之真, 巧夺天 工 比柳叶眉略宽, 形弯曲如一轮新月的眉叫 “ 月眉” 或“ 却月眉” 罗虬《 比红儿诗》 曰: “ 诏 下人间觅好花, 月眉云髻选人家” ; 杜牧《 闺 情》 诗: “ 娟娟却月眉, 新鬓学鸦飞” ; 《 览镜》 歌: “ 春红欲瘦临妆镜, 试写纤纤却月眉” ; 《 生 查子》 云: “ 娟娟月入眉” 等, 即指此 月眉的两 端, 一般画得比较尖锐, 黛色也用得比较浓 重, 恰如诗云: “ 眉黛夺得萱草色, 眉目艳星 月” 。
阔眉是唐代妇女的主要眉式 刘绩《 霏雪 录》 称: “ 唐时妇女画眉尚阔, 故老杜《 北征》 云: ‘ 狼藉画阔眉 ’ ⋯⋯余记张司业《 倡女词》 有‘ 轻从梳阔扫眉’ 之句, 盖当时所尚如 此 ” 唐初的阔眉, 一般都画得长而浓重醒目 其型有: 两头尖突的; 或一头尖锐, 一头分梢 的; 眉心分开的或双眉靠拢, 中间只留一道窄 缝的; 眉梢上翘或眉端下垂, 诡形殊态, 变化 无穷 大约从贞元年间开始, 阔眉由长式转为 流行短式 元和年间, 两汉的“ 八字眉” 死而复 苏, 盛行一时, 李商隐诗: “ 寿阳公主嫁时妆, 八字宫眉捧额黄” 即此不过, 这时的“ 八字 眉” 与汉代的大相异趣, 不仅宽阔而且相当弯 曲 五代宋元时, 一反唐代的浓艳之风, 尚淡 雅恬静 因而这时期的眉式虽不及唐代繁盛, 但仍有多变 据记载, 五代宫中嫔妃画眉每日 一变, 一日开元御爱眉, 二日小山眉, 三日五 却月眉, 四日三峰眉, 五日垂珠眉, 六日棱眉 又名却月眉, 七日分梢眉, 八日涵烟眉, 九日 拂云眉又名横烟眉, 十日倒晕眉 宋代的眉式 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据宋代《 清异录》 记载, 一名叫莹姐的妓女, 发明了近百种眉式以求 日新月异。
不过, 宋代妇女的眉式主要是“ 倒 晕眉” , 其呈宽阔的月形, 而眉毛尾端则用笔 晕染, 由深及浅, 逐渐向外部散开, 别有风韵 元代眉式基本上是“ 一字眉” , 其不仅细长而 且平齐明清之际, 妇女多尚秀美, 眉毛多纤 细弯曲, 眉式已失争奇斗艳之势 中国古代妇 女的眉饰可谓万种风情, 美不胜收 ( 作者通讯处: 西安联大师院历史系) 47 ·民俗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