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人感应-中国文化视域中的北斗星(下).docx
15页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天人感应:中国文化视域中的北斗星(下) 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星构成“斗”状,称为“魁”或“斗魁”,但也有人以天枢星为“魁”,如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云:“魁,斗第一星也[4]1117魁有第一之意,引发了科举时代里人们争相祭拜魁星求取富贵禄运的风气各地多有魁星楼、魁星阁一类建筑,供奉“魁星”,神形似人,丑怪如鬼,右手握朱笔,左手持墨斗,金鸡独立,脚踩鳌鱼头部,取意“朱笔点中,独占鳌头[20]74民间传言魁星神为一才学满腹因容貌丑陋落第,愤而投水的秀才死后升天所成其掌管着文人的文章盛衰与科第命运,因而受到读书人的争相礼拜 汉纬书《洛书》记,北斗七星除天枢、天璇等名称外,还有七个别称:“开阳重宝,故置辅翼,易斗中曰北斗:第一曰破军,第二曰武曲,第三曰廉贞,第四曰文曲,第五曰禄存,第六曰巨门,第七曰贪狼[21]1279从各星名称上可以看出,北斗除了主管生民寿命之外,还掌控着下土之士的禄运、节操及军队胜败等事北斗第二星天璇星为武曲星、第四星天权星为文曲星,一些道典或以第四星、第六星为文曲、武曲星,文曲、武曲星被认为掌管着武士文人发迹交泰的命运,民间传言,世间有名的文臣武士多为二星下凡,《水浒传》中开篇有言,辅佐仁宗皇帝“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指的是包拯、狄青为天上文曲星、武曲星下世[22]2。
纬书《河图帝览嬉》又云:“斗七星,富贵之官也其旁二星主爵禄,常与日月五星相会”[21]1135斗柄端处的辅、弼二星亮度稍弱,不易见到,传言能够见到者可延寿增福 北斗星的源出与真形 星星熠耀在天,既被人神化,亦被“人化”,传言它们有类人之形,有情亦有生天空中地位独特的北斗七星,其源出自然不免为人化,传言斗星如人一般亦有生身之母 道教宣称,斗姆,又名斗姥、斗母、先天道姥、象道之母、斗母元君、圆明道母天尊等,其为元始天尊阴气化生,即北斗七星之母《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23]8、《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24]8等道典记载,龙汉年间,周御王妃子紫光夫人于莲池中感孕,一胎而生九子,后长子、二子成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两子余气结为辅、弼二星,其余七子化成北斗七星,名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作为北斗生身之母,紫光夫人被尊称为“北斗九真圣德天后”、“道身玄天大圣真后”,即斗姆道教中斗姆崇拜十分普遍,诸多宫观中都建有斗母殿、斗母阁等奉祀斗母斗母造像,多取妇女形象,三眼四首八臂,持日、月、宝铃、金印、弓、戟等法器[20]136道教中,众星皆为神明,尊称“星君”,其中以斗姆为至尊,南北二斗为其辅佐,统御着诸位星神。
斗母信仰在发展过程中,又与佛教密宗的“摩利支天”崇信融一摩利支天原为古印度民神,后为密宗派吸收,称为“摩利支天菩萨”宋元译佛经《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一记载,摩里支能化现“童女相”,“坐金色猪身之上,身着白衣,顶戴宝塔,左手执无忧树花枝,复有群猪围绕亦能化出忿怒相:“作忿怒相有三面,面有三目,一作猪面,利牙外出,舌如闪电,为大恶相[25]化现野猪之相据言摩利支天追随太阳行走,有护身、隐身、消灾、得财等诸般法力西藏寺庙中、唐卡上摩利支的造像一般为三首,中菩萨相,左野猪相,右天女相,八臂各持索、弓、花枝、针、钩等法器[20]304,或站坐于一金色猪身上,其下群猪绕足,或站坐于七头野猪驮起的莲花宝座上 佛教传言,摩利支天化身斗姆,生出北斗,统御众星道教则言,斗姆生于中国,去往天竺化身摩利支天,道典《先天神后斗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经》中,斗姥元君自言出身:“吾即摩利支天万泰阳也天皇之前,吾已出世地皇之先,吾住西洲天竺国,运大神通,往来印度去印度化为摩利支天,后见周御国王“心慈好善”,“因往度之”,而生下九星[26]8因此斗姥神号道佛合一,称“先天神后摩利支天斗姆无上元尊”[26]14道教宫观中斗姆造像有的则以摩利支菩萨形象塑造,天女相,脚下七只小猪围绕,以作北斗七星象征。
古人看来,日月星辰经行天上,虽光芒闪烁耀人眼目,但这只是外在之相,它们各有不为人见的真形—多为某种动物,如太阳、月亮的真形为“三足乌”、“蟾蜍”这实是文明童蒙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的想象化认知或拟人化阐释,有图腾崇拜遗存的含蕴北斗七星真形,传言是七只猪唐徐坚 《初学记》卷二九引《 春秋说题辞》:“斗星时散精为彘[27]536彘即猪,传言北斗星时而散其精气化为猪形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记,僧一行受恩于王姥,为救王姥犯罪子,施法将夜入园中之群豕捉住封入瓮中次日玄宗询问:奏报昨夜北斗不见,为何?一行说:此为上天示警,应“大赦天下”皇帝应允,王姥之子被赦其后斗星日现一颗,七日后复原群猪为斗星下凡世间化身[28]6清初查继佐《罪惟录·方外列传》亦记载了类似扣留斗星所化七猪救人故事 猪何以成为北斗真形呢?猪是先民狩猎时代重要肉食来源,在农耕时代是最早为人驯养的家畜之一,在古时有特殊的地位,是受人崇拜的一种图腾物河姆渡遗址出土一黑陶钵,距今约七千年,钵上刻绘着猪图像:首低垂,嘴前拱,目圆睁,腹略鼓,鬣毛簇立,体有刻饰,四足分行,似在觅食,专家认为此为猪图腾,猪身花纹或与星座有关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一玉珏,距今五六千年,名玉猪龙,其体长蜷曲,头略大,耳肥短,圆睛突吻,有獠牙刻纹,被认为是猪、龙合体,为猪、龙图腾部族融合后形成的兼具二者图腾特点的新图腾。
考古已然证明,远古时猪受到了人们的崇仰而湖北曾乙侯墓中出土的诸多汉代玉唅中,有的形制为猪,葬俗以玉猪为唅—死者口含物,可能已有魂归北斗之取意《墨子·迎敌祠》记载了古时祭祀四方之法,祭祀北方,应建坛树黑旗着黑服,“其牲以彘”以猪作献祭[29]140北斗所在方位为北,对应五色为黑、五行为水,猪习性喜水,被视为水畜, 其毛色多黑,因而古人将猪与位于北方用以明季节定方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北斗相配,自在情理中中国文化中龙有“九似” 之说—身兼九种动物特点,龙变化万端,化为猪亦是其能北斗七星为帝车,天帝乘以巡行天下,为之驾车者,或龙,或猪龙,或猪,均无不可 摩利支天菩萨能化现野猪相,以猪为坐骑,当为猪神,北斗之真形为猪,正是以猪为联结,摩利支天与北斗有了关系,摩利支天与斗母因此合二为一 北斗星的神格化 道教发展中,吸收了诸多古代天文与星占知识,对天上星宿加以神格化,经长时发展,形成了以北斗为核心的星辰崇拜道教将北斗七星视为神明,称为“北斗真君”、“北斗星君”、“北斗七元星君”等,立庙塑像加以礼拜奉祀 据《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30]7、《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31]记载,北斗星君神号分别为:北斗第一阳明贪狼太星君,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北斗第三真人禄存贞星君,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罡星君,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北斗第七天关破军关星君,北斗第八洞明外辅星君,第九隐光弼星君。
在《上清经》等其他经籍中,北斗星君还有大同小异的各种称谓:天枢宫司命星君,天璇宫司禄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延寿星君,玉衡宫益算星君,开阳宫度厄星君,摇光宫慈母星君等等 北斗星君主管天下人的富贵寿夭,职责也被细化、明确化,生民各以生年属相不同分属于不同星君管辖,《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有记:太星君,子生人属之;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贞星君,寅戌生人属之;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罡星君,辰申生人属之;纪星君,巳未生人属之;关星君,午生人属之[30]8 北斗星君的姓氏名号亦各有说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五言:“北斗魁第一星神名执阴,第二星曰叶诣,第三星曰视金,第四星曰拒理,第五星曰防仵,第六星曰开宝,第七星曰招摇[28]89宋元道典《道法会元》卷一七二云:“言北斗九宸,应化分精,而为九神也九神之名为:“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辅、天英、天内、天柱、天心、天禽也[32]明小说《封神演义》中,九位北斗星君为姜子牙封凡人而成神,其姓名为:黄天祥、比干、窦荣、韩升、韩变、苏全忠、 鄂顺、郭宸、董忠[33]622 道教中还将北斗七星加上勾陈、紫微二星合称“九皇神”,出处《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有记,斗母“在玄明真凈天,修行玄灵妙道”,然后“九章生神,应现九皇道体。
生出九皇,名号各为“一曰天皇,二曰紫薇,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23]9中国南方某些地方有九皇神庙,奉祀天皇大帝、紫薇大帝、北斗星君等九皇星君 自北斗化出,又有五斗星君之说,即北斗星君、南斗星君、东斗星君、西斗星君与中斗星君,亦是道教敬奉的五位星神宋道典《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曰:“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总监众灵[34]南斗为南天人马座六星,状亦如勺子,称为南斗,东斗、西斗、中斗则是道教据南斗、北斗对应天地四方虚构的星座,四斗之星化为神明,主宰着天地万类生灵 北斗星的祈禳之术 北斗星主理人间年岁丰穰与政治清明,又掌控着下界生民的寿数、命运,故而受到了人们的尊奉礼拜,向之祈祷福运年寿,作法求以禳解灾祸对北斗七星或九星行以祈禳之术,源于先民对于北斗的礼拜,其来久远,《史记·封禅书》记,秦时已有专门祭祀南北斗星的祠庙[3]1175 古语云:“北斗所指,不可与敌古时每逢军事行动,军队行前要作法祈祷,求以借助北斗神力保证出师大捷《史记·封禅书》记,汉武帝征伐南越时,告祷太一神后,把画有日月、北斗、登龙的“灵旗”交付太史, 以用于出战时挥向所伐之处[3]1189。
据考,早在先秦时,军队中就把北斗第八、九二星—玄戈、招摇画于战旗上,以求天意护佑 北斗作为皇帝权威象征,具有畏伏四众功效,因而被称王称帝者运用以确保帝王权威与地位《汉书·王莽传》记, 王莽称帝后,为确立皇帝威压,用“五石铜”模拟北斗之形铸造了一个长二尺五寸的物件称为“威斗”,“欲以厌胜兵众”,“莽出在前,入则御旁”,至死都带在身边,以求魇镇叛逆、驱除灾祸[35]3046 北斗还被认为有攘除兵灾、免受贼害之灵验,因而北斗七星之形常为人刻在器物上或制为图符佩戴,以求免灾避害《汉书·息夫躬传》记,息夫躬受人传退盗术,以桑枝制匕首, 上画北斗七星, 夜里披发于庭, 朝北斗挥舞匕首,祝祷作法,求以免除贼之骚扰[35]1681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亦记, 孙权受介先生道法, 书“北斗”、“日月”字样, 带在身上而“不畏白刃”[36]222古代兵器譬如剑等多铸刻七星图案在上,也是取以保身魇敌之意 当人病重、命危之际,礼拜北斗,祈请主掌生死的北斗赐寿福于人,是古人常为之举《三国志·吴书九》记,吕蒙病重,孙权探望,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37]861《魏书卷三十五·崔浩传》又记,父亲病重时,崔浩“夜在庭中仰祷斗极,为父请命,求以身代,叩头流血,岁余不息”[38]548。
《南史·卷二十六》亦记,袁君正生病,巫长作法祈禳,要求其脱下著衣,说是“神将送与北斗君”[39]474《三国演义》一百三回中更有情节,诸葛亮于五丈原燃灯祭坛,“日则计议军务,夜则步罡踏斗”,祈禳斗星,希求命延[40]554 祈禳北斗之习早于民间盛行,而道教形成的各种祈禳北斗的科仪斋醮,则是对古老方术承继的发展与完善道教中倡言礼拜、祭祀北斗,据云可使人增福延寿、消灾渡厄道经《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言,持念北斗星君名号,于“三元八节、本命生辰、北斗下日”,“严置坛场,转经齐醮,依仪行道,其福无边,世世生生,不违真性,不入邪见[30]9在重大节日、本命生日、北斗下界日里置坛设祭,可获无量福德《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亦记:“迎请紫光圣母并七元君,虔恭奉献,纵有多劫十重罪,冤家苦报,如九日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