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溪镇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水利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21页江津区油溪镇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水利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1一、工程概况1.1 项目背景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和逐步能致富是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确定的目标,是新时期三峡工程惠民效益的必然要求,是衡量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标志后续规划据此制定了“两调、一保、三完善”的移民安稳致富综合措施,即调整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实施移民安置社会保障,完善库区基础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以及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三峡后续工作围绕实现国家新时期确定的三峡工程及库区战略目标,重在实现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加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为了贯彻国务院批准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优化完善意见》,加强政策指导,有序推进开展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工作,国务院三峡办提出《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工作指导意见》(国三峡办发规字【2015】39号),针对三峡库区部分农村移民安置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精准帮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建设与现代化三峡枢纽工程相匹配的和谐美丽新库区油溪镇是全国唯一的外迁移民出县市内安置试点镇,于1999年成功安置云阳县外迁移民169户766人(其中:正式移民634人,随迁人口132人),分别安置在该镇石羊、盘古、大坡、万团4个村11个社。
现移民与当地村民已融为一体,初步实现了“移得来,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的目标,真正起到了试点镇的率先作用,为国家外迁移民安置探索出了一条成功路子但是,当年试点安置移民时留下了一些遗留问题,如移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交通道路建设投入较大,造成目前为止尚有许多移民居住地交通仍为机耕道油溪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建工作小组,主动对接市水利局、区水利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等部门,积极协调项目建设相关事宜,前期准备充分市、区水利局多次现场调研,查勘项目建设条件和指导项目申报另一方面,油溪镇又积极组织各项目村主动申报筛选项目,项目区移民殷切盼望项目的实施、改善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并承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条件支持项目建设,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非常高1.2任务依据受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单位对江津区油溪镇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该项目属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内容主要包括:(1)房屋居住安全保障工程:整治石板溪移民安置区段1158米河岸,整治排洪沟3012米;(2)居民点道路交通等设施完善工程:维修3.0米宽田间道路28164米,改建4.5米宽农村公路3988米;(3)人畜饮水设施完善工程:新建蓄水池1口300m,改造移民安置村饮水主管道8710米;(4)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工程:整治移民安置村14口塘堰;(5)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工程:改造万团村公共服务中心600㎡,新建石羊村公共服务中心800㎡;(6)村容整治工程:移民村落改造及移民住房风貌整治165户。
本次设计以相关部门颁布标准及甲方的设计委托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包括房屋居住安全保障工程、人畜饮水设施完善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工程三个部分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根据现在实际情况及业主要求做了相应调整,其中:房屋居住安全保障工程:整治石板溪移民安置区段1134米河岸,整治排洪沟四条共3596米;人畜饮水设施完善工程:新建蓄水池1口300m,改造移民安置村饮水主管道8248米;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工程:整治移民安置村13口塘堰我公司在接到委托后,迅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及调研,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在对工程进一步优化和深化的基础上,完成了本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工作二、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标准2.1 设计依据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根据以下设计依据及有关指导性意见进行设计主要依据有:◆ 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的本工程设计合同◆ 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2 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2.2.1设计规范◆《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285-2003)◆《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規定》(S1L328-2005)◆《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规范》(GB50194-93)三、自然地理概况3.1 自然资源条件(1)气候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春秋气温不稳定;雨量充沛,地区和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日照较少,但夏季日照较多;春早霜雪少,夏热多伏旱,晚秋多阴雨,冬短少严寒。
项目区内年均气温为17.0℃,属全国低日照区,据近23年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62.1小时项目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160mm,但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蒸发量1104.4mm,≥0℃年活动积温为6235℃,≥10℃年活动积温为5403℃,持续256天,年平均无霜期289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总体上项目区雨热同季,适宜多种植物生长2)土壤项目区土壤以灰棕紫色水稻土和灰棕紫泥土为主,质地轻壤至重壤,矿质养分丰富,理化性状良好由侏罗系沙溪庙组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灰黄色块状长石砂岩风化发育而成土层厚度50~90cm,总体质量较好土壤pH值介于5.3 ~6.0之间其母质风化度低,矿质养分丰富,理化性状良好,土体松泡,土壤自然肥力高,适种性广,作物产量高而较稳3)植被项目区植物资源丰富主要的粮经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菜、芝麻等主要的经济林果有柑桔、蚕桑、枇杷、佛手、李子、桃子、茶叶林木植被主要是杉树、柏树、松树以及各种野生灌木4)自然灾害项目区为丘陵区地貌项目区可利用水源主要以山坪塘、溪沟水源为主,因此区内现状水资源较为丰富,所以项目区未受到大的自然灾害影响但是,由于局部区域山坪塘损坏较为严重,不能进行正常蓄水,且部分灌溉设施及排水设施损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在项目区内仍然存在局部干旱和水土流失问题,对项目区农作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局部干旱: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分析,项目区所处区域此灾害的出现频率不高,为20%主要是7月上旬开始,持续到8月中下旬或以后的伏旱,平均持续时间为30天项目区内各区域水源状况各异,主要灌溉水源为项目区内山坪塘以及贯穿项目区中部的溪沟,但区内部分区域山坪塘损坏较为严重,且部分灌溉渠存在垮塌、渗漏等情况因此,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缺水区域灌溉用水难的问题水土流失:项目区降雨量充沛,且多集中在盛夏季节,降雨速率高于地表下渗速率形成地表径流,易导致坡面水土流失因此,需对项目区内存在损坏情况的排水沟进行整修,并在缺少排水沟的区域进行新排水沟,以解决暴雨季节山水冲刷农田的问题局部滑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上半年以来项目区所涉石羊村、盘古村、大坡村、万团村共有8处地质灾害点多次发生滑坡,对项目区农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危岩:项目区内共存在6处危岩灾害点,其中较为严重的2处分别为与石羊村、大坡村,严重威胁项目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针对项目区自然灾害问题,应充分利用当地降水资源,并加强固定水源设施的蓄水保水能力,尽量解决局部耕地的灌溉需水和灌溉;实行坡地整治,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应新修排水系统、河道疏浚等对地表水科学引流。
对项目区现有危岩科学评估其性质及危害范围,合理采取危岩锚固、预应力锚索、危岩支撑、危岩清除等对应措施进行治理5)水文项目区内的地表水系形成树枝状的排水体系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160mm,最大降雨量为1541mm,最小降雨量865mm区内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其中5—10月达到853—945mm,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降雨年际变化大项目区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区内无水文、雨量站,查《四川水文手册》(1979年)径流深等值线图,项目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86.5mm;查《江津区农业区划资料汇编》,项目区径流系数为0.65项目区洪水均为暴雨形成,洪水特征是历时短、洪量集中,洪水过程线呈单峰尖瘦型由《暴雨参数》(2006年)查算,项目区十年一遇1小时暴雨雨量为69.5mm3.2社会经济条件油溪镇幅员面积154.11平方公里,有耕地60471亩,森林46177亩辖9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人口82070人,其中农业人口64436人在经济发展方面,油溪镇呈现“大工业大农业”的特点工业主要是以四维瓷业、德国杜拉维特、冀东-金桥水泥等大型企业为主导的建材产业集群,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赵氏花生、耐火材料等为代表的中小企业91家。
目前场镇建成区面积已达2.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8万人,城镇化率37%水、电、气、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卫生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完善,津北中心小城市框架雏形已初步形成油溪历来是江津历史上的“老三镇”之一是国家首批三峡外迁移民安置试点镇、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镇、西南卫浴陶瓷重镇、是重庆市级“百个经济强镇工程”试点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3.3工程建设条件 项目区道路交通完善,施工材料和设备运输便宜;水利设施多,分布广泛,施工用水可从附近水源点设泵抽取;电力线路已通往各村居民点,施工用电由附近电网供给;天然建材水泥、钢材、木材及砂石等均可由市场供应四、工程设计4.1房屋居住安全保障工程 4.1.1防洪堤岸整治设计(1)设计标准对影响移民安置居民点居住安全的边坡进行治理;配套完善居住区排洪沟渠,保障防洪安全建设标准:具体技术标准参照《防洪标准》(GB 50201-2014)2)防洪堤岸整治设计通过防洪护岸工程建设,使沿江两岸库岸得到有效治理,保护两岸耕地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并改善区域内交通条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和基础条件利用河岸进行生态湿地的打造,以达到既改善修复流域水生态环境、湿地生态环境,又治理箱子岩水电站消落区的双重目的,还能为发展湿地风光展示和湿地观光旅游创造条件。
本次防洪堤岸整治位于大坡村5组,长度共1158米,本次只对左岸进行整治主要工程为将现有土坡整形、河岸底清淤、砌筑条石挡墙,挡墙上部搭配景观植物防止水土流失又美化环境①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大坡村5组河道整治工程防护区人口小于20万人,耕地面积小于30万亩,为Ⅳ等乡村防护区,其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20年,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考虑到本工程集雨面积小、基本不存在洪水灾害影响,工程主要为水生态环境改善修复功能,因此确定各段按两岸场地地面高程确定堤防高程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本工程为一般性的堤防工程,工程等别为Ⅴ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②挡墙设计采用M7.5水泥砂浆砌条石挡土墙,每隔2米设置泄水孔一个,材质为φ50PVC;清淤泥土、挖土方工程回填溪沟低洼处,回填坡比为1:0.6;根据实际情况,挖至河床硬质层,若遇较软弱基础时,应进行机械压实或换填硬质基础,采用强力夯实法、垫层法、深层搅拌法、直至基础承载力大于0.15Mpa;挡土墙后填料应分层夯实,压实度与附近原场地的相同,填料夯实在砌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进行,墙背回填土压实度要大于90%。
③护坡设计在正常水位线上下50cm设置斜坡长2m厚20mm的浆砌块石,防止水流冲刷;斜坡采用水生植物、灌木、乔木植物搭配,。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