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区坝子组三家田土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40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5
  • 文档编号:295820463
  • 上传时间:2022-05-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8.71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区坝子组三家田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81.1项目名称81.3项目性质81.4项目建设规模81.5项目区范围81.6地貌类型81.7土地权届状况81.8项目新增耕地率91.9项目主要建设内容91.10新增耕地质量101.11项目预期目标和任务101.12项目建设工期111.13项目预算投资11第二章项目背景122.1德江县简况122.1.1地理位置122.1.2自然条件及土地条件122.1.3社会经济情况132.2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42.2.1项目提出的原由142.2.2建设必要性142.2.3项目建设意义15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52.3.1相关法律、法规152.3.2相关规划152.3.3相关技术规范、标准162.3.4编制依据的相关基础资料17第三章项目区概况183.1.2 3.1自然条件183.1.1地形地貌18气候18土壤18水文与水文地质183.2社会经济状况193.3自然灾害19土地利用现状20土地利用结构203.4.2耕地质量现状223.4.3土地利用经济效益223.5基础设施条件223.5.1交通条件223.5.2排灌设施223.5.3电力设施233.5.4农田防护设施23第四章项目分析23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234.1.1符合相关法律法规234.1.2批复情况244.1.3符合相关规划244.1.4符合村民意愿244.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244.3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64.3.1供水量分析264.3.2需水量分析264.3.3供需平衡分析274.3.4节水措施29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294.4.1评价范围304.4.2评价方法304.4.3评价因子的确定304.4.4评价分析304.4.4评价结果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32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324.5.2主要对策324.6公众参与分析33第五章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345.1规划原则345.2规划依据345.3规划目标355.4建设标准35土地平整标准355.4.2农田水利标准365.4.3道路工程365.5总体布局37土地总体利用布局375.5.2农田水利总体布局375.5.3道路工程布局375.6建设内容38土地平整工程385.6.2灌溉排水工程425.6.3道路工程4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45第六章项目区土地权届调整方案476.1 土地权届现状476.2 土地权届调整的原则476.3权届调整程序48第七章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517.1实施措施517.1.1组织机构517.1.2管理制度517.2工程管理537.2.1管理机构537.2.2管理措施537.2.3经费筹措53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548.1施工条件548.2施工总布置548.3主要工程施工548.3.1土地平整工程558.3.2农田水利工程568.3.3道路工程578.4施工总进度58第九章投资预算599.1编制说明599.1.1投资预算依据599.1.2投资预算编制说明609.2费用构成计算标准639.3投资进度计划44第十章效益分析4410.1社会效益分析4710.2生态效益分析4810.3经济效益分析4810.3.1效益计算4810.3.2静态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评价4910.4耕地质量评价50第十一章风险性分析5211.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5211.2 风险程度分析5211.3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53第十二章结论及建议5512.1可行性研究结论5512.2存在问题与建议55第十三章附件、附图57第一章综合说明1.1项目名称xx社区石坝子组三家田土地开发项目。

      1.2项目类型:土地开发项目1.3项目性质1.4项目建设规模:建设规模为10.0050hm21.5项目区范围建设地点:xx社区石坝子组三家田1.6地貌类型项目区地貌类型为丘陵地貌地形坡度大部分为8~25,项目区内地面高程在515—450m之间,详见表1.6表1.6项目区坡度面积统计表单位:hm2坡度0度-5度5度-8度8度-15度15度-2020度-25度合计度面积0.41121.03431.30341.53605.837110.122比例4.06%10.22%12.88%15.17%57.67%100%备注其它草地其它草地其它草地其它草地其它草地其它草地海拔高度515—450米1.7土地权属状况该项目土地的所有权为龙泉乡文新社区石坝子组三家田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已承包到户,四至明确,权属状况清晰无争议1.8项目新增耕地率实施后新增耕地9.7370hm2,全部为旱地,新增耕地率为97.32%1.9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土地平整:通过对项目区土地进行规划,对零星地类、沟渠、断头路及其他草地进行开发使其变为耕地,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实现节约用水,提高农作物产量,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农田水利:农田水利工程完善是确保项目区粮食稳产丰收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通畅的排水系统工程,提高抗御白然灾害(涝)的能力道路工程:项目区修建田间道、生产道是为了老百姓可以轻松、方便、安全的生产操作,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1.10新增耕地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氮、磷、钾养分不平衡,土壤结构疏松,通透能力好项目区开发后,土层较厚,平均厚度60cm,土层不低于50cm1.11项目预期目标和任务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发其他草地、建设基础设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最终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根据项目区白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的适宜性和主要限制因素等情况,本次土地开发项目规划的主要目标是:1、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建设基础实施,满足旱地的灌排要求,增强抵御白然灾害的能力;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尽量形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格局;3、综合开发,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4、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效养份含量,增加耕地收益;5、新修农田水利排灌系统、道路、交通等配套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达到交通便捷,旱涝保收;6、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通过对项目区10.0050hm2土地开发,构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可实现新增耕地9.7370hm2,新增耕地率97.32%。

      1.12项目建设工期建设工期3个月1.13项目预算投资预算投资43.7530万元第二章项目背景2.1德江县简况2.1.1地理位置项目区所在地德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行政隶属于铜仁地区,东邻印江县,西接凤冈县,南与思南县接壤,北部插入沿河县、务川县之间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8°03'03〃〜108°03'20〃,北纬2815'33〃〜2815'55〃之间地域面积为10.0050hm22.1.2白然条件及土地条件1地形地貌德江县境内山脉众多,河谷纵横,河流深切,地形破碎县内由碳酸盐类岩石(灰岩、白云岩等)和碎削岩(页岩、砂岩、粘土岩等)组成发育有黄壤、石灰岩、紫色土、水稻土等地势为西北部高、中部较缓,东部稍低,波状斜面,海拔在320-1534米之间境内地层出露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等德江县属鄂西北中低山地貌区,岩溶地貌与常态侵蚀地貌相间出现,岩溶地貌占46.00%,侵蚀性地貌占50.90%2气候德江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13.1-17.1°C,最高气温41.2°C,最低气温-10°C;平均年日照时数1115.4小时,4-9月日照时数占全年的71%;无霜期295天,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年平均降雨量为1127-1253mm,多集中在4-10月份。

      热量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冬暖春早,适宜农作物生长;同时夏旱、社区坝子组三家田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春旱、倒春寒时有发生3土壤德江县土壤共有5个土类、15个亚土类、27个土属、58个土种以黄壤土分布最广,占78.80%,其次为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和潮土4水文地质德江县境内除乌江外,共有大小河流78条,其中河流大于10千米,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31条,全长489.60千米,河流密度为每100万平方千米23.6千米,均系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多为雨源性河流,河流受降雨强度发生变化2.1.3社会经济情况德江县土地总面积2077.00Km2,总人口422245人,其中:农业人口394588人,占93.45%,人口密度为205人/平方千米辖20乡、355个行政村境内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汉族241524人,占57.20%,土家族174809人占41.4%,此外还有苗族,伐佬族、侗族、蒙古族等全县村通公路率为100%,乡村道路全长2000多公里,乌江航道水上运输业得到了改善和发展,程控固定普及到40%的村,县内移动网络覆盖90%村寨,通讯设施为完善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42203万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值为3:1:1.2。

      2.2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2.2.1项目提出的原由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能对项目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农业生产、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与建设起到促进和带动作用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a)可以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德江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当地非农建设对耕地的需求量日渐增加,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有必要积极开展土地开发,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b)可以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于执行国家生态退耕的政策和国家经济建设占用,全区耕地逐步减少和人口渐增,使当地人口和土地逆向发展的形势日趋严峻人多地少的矛盾直接制约着全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G)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d)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2.2建设必要性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为其他草地,开发后新增耕地9.7370hm2,新增耕地率为97.32%通过项目实施,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土地产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可以缓解当地人均耕地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善,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耕地质量使项目区土地达到合理、高效、集约化。

      减少生产成本,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项目区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保障2.2.3项目建设意义a)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项目建设将新增耕地9.7370hm2,为实现德江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及保证项目区作物总产量的稳定发挥积极作用G)项目的实施将会改善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3.1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3.2相关规划〈〈铜仁地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1997—2010年);〈〈德江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1997—2010年);〈〈德江县土地利用现状总体规划》(1997—2010年);〈〈德江县龙泉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