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学前教育:价值、路径与方法.docx
11页“非遗”学前教育价值、路径与方法 田圣会 盛承香摘 要:侗族芦笙是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民俗文化、音乐文化、舞蹈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学前教育元素与价值构建“幼教机构——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方式,是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融入学前教育的重要教育路径;主题教育活动是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重要方法Key: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前教育;侗族芦笙;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侗族芦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族吹管乐器,2008年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组织申遗成功,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芦笙文化艺术有着相当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其民俗、音乐、舞蹈文化艺术蕴含侗族人们朴素的伦理观念、道德文化、生活习俗等文化信息,是当地幼儿园乡土教材和园本课程开发,以及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重要资源,如果得到当地幼儿园充分地开发与实施,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下面以侗族芦笙为例,就其文化艺术所蕴含的学前教育元素及价值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非物文化遗产文化艺术融入学前教育的路径、策略与方法一、侗族芦笙文化艺术的学前教育元素及价值1.民俗文化及学前教育价值民间神话。
关于侗族芦笙的起源,其说法多种多样,既有民间神话传说,也有历史可据,在民间神话传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二种:一为“泉水说”,二是“哆耶说”这些民间神话传说都有一些相关的神话故事通过幼儿教师对这些故事生动的讲述,让幼儿懂得侗族芦笙的起源,激发幼儿对侗族芦笙的兴趣童谣与儿歌将侗族芦笙的童谣与儿歌进行搜集,编辑成册,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学习,将童谣运用到语言课程中,童谣与儿歌的语言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易于让幼儿接受在语言活动中加入民族元素,既能丰富幼儿园课程,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幼儿感受民族文化,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传统节日芦笙节是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为期一周芦笙节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西南地区就广泛流行吹芦笙了节日期间,男子和姑娘所穿衣服的特点与不同之处,这是侗族人民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在学前教育活动中,通过对侗族芦笙节的介绍,可以让幼儿了解侗族芦笙节的历史文化与芦笙节的意义,让幼儿对侗族芦笙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2.音乐文化及学前教育价值芦笙乐器演奏的学习芦笙是一种竹管和声乐器它的声音优美,柔和抒情,它的演奏是一项专业技能,演奏时,笙管竖置,双手捧斗,手指按音孔,嘴含吹口,吹吸均可发音,站、坐、走、跳均可吹奏,形式活泼多样。
芦笙演奏时,演奏者常做左右大幅度摇摆,独舞和对奏时,又会时而旋转,时而蹲跳[1]在芦笙乐器的演奏学习中,让幼儿从最开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幼儿逐步深化对芦笙的认识,让他们在游戏模仿活动中初步了解侗族芦笙的文化,产生民族文化的亲切感芦笙歌曲的学习在侗族不同的各种节日和活动中,芦笙歌曲是不一样的,首先是对芦笙的各种曲调的一个认识,五种传统调式:《进行曲》、《过路曲》、《开场曲》、《比赛曲》、《告辞曲》积淀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侗族人们和文化的感情这些对于幼儿来说是很抽象的,所以就需要教師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之后是歌曲的学习,不只是丰富幼儿音乐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初步认识这些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3.舞蹈文化及学前教育价值芦笙舞是侗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舞,源远流长在节令习俗中,“芦笙舞”活动频繁,给人民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芦笙舞分为娱乐性、表演性两大类,均以芦笙伴奏,且都有其相应的程序娱乐性芦笙舞蹈是与表演性芦笙舞蹈相对而言的一种自娱性的踩堂与比赛舞蹈形式[2]这种舞蹈引入到幼儿园,可以使多幼儿一起参与,在集体舞蹈中,可以让幼儿学会跟身边的幼儿合作,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二、侗族芦笙文化艺术幼儿园、社区与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事,而是通过幼教机构、家庭、社区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这三方面的对话,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尤其重要这既可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儿童,也可帮助家庭、社区了解儿童在幼教机构的情况,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教育是一个过程,在政府主导下,以“幼教机构——家庭——社区”三方形成侗文化传承合力,是侗族芦笙文化传承、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路径1.以幼儿园为依托乌申斯基曾说过,“唯有民族性的教育才是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富有生命力的工具”[3]幼儿园是学前侗芦笙化传承的有效途径之一学前期是启蒙培养儿童自信、自尊、自我认同、民族认同的最好时期应注意儿童最初脱离家庭、尝试着进行社会性交往时的文化适应问题,创设家庭与幼教机构的文化调适中转站,帮助儿童适应集体生活因此,我们可依托侗族芦笙的各种节庆活动、侗族芦笙歌舞、风俗习惯、饮食、服饰、建筑等进行环境创设和各种活动,帮助儿童感知和体验芦笙文化同时大力挖掘侗族游戏,将芦笙文化渗入到儿童游戏中,让儿童在游戏中感知和学习,在积累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对侗芦笙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融合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整合汉族及其他民族文化,以培养儿童的多样性思维及欣赏和接纳其他文化的能力。
在幼儿园内组织形形色色的芦笙教育活动,例如在六一文艺晚会编排舞蹈时,加入民族文化元素,将侗族芦笙的音乐和舞蹈元素融入其中邀请侗族芦笙研究领域的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侗族芦笙的民族文化培训2.重视社区与家庭的作用利用民间活动,组织村民互助教育小组,形成社区侗文化传承大环境侗族村寨多由房亲组成,相互之间存在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他们常常聚集在一起进行一些侗族娱乐活动如侗人酷爱唱歌,儿童一生下来父母和村寨村民便会为其组织歌班,并让儿童定期到歌班学习侗歌; 侗族村寨一般每年都有1-2 次讲侗款活动,宣扬友爱、团结、互帮互助、热心公益精神和部分问题的处理办法等这些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儿童通过活动,了解一些规则,学习一些知识技能,并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方式、认知方式及为人处事的态度等推进社会化进程这些都是传统的社区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成了侗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借助侗族芦笙相关的文化艺术继续发挥这些民间活动的侗文化传承作用,组织村民互助小组将是一条有效的侗文化传承路径三、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方法董海凤在《幼儿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提出了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建议:“从儿童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出发结合节日特点进行活动的设计;让儿童在活动中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活动开展应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4]本文重点介绍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主题教育活动方法因为主题活动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地连接起来,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紧密跟随现实生活发生的新变化和新形势,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索和学习,获得与该中心相关的比较完整的经验融入社会领域课程侗族芦笙是侗族人智慧的结晶,在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追求人与自然、人与天地的和谐统一是侗族文化的灵魂结合侗族芦笙文化艺术对幼儿讲解侗族人们的社会活动特点,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方式融入健康领域课程在幼儿园健康领域中加入侗族芦笙,既可以丰富活动,使幼儿活动多元化,又可以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侗族芦笙具有特色的声音让幼儿有参与的热情,让幼儿爱上体育活动,体验运动到来的快乐芦笙节奏鲜明,在活动中加入芦笙元素,以芦笙的节奏引导幼儿运动,让幼儿做不同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以及幼儿的平衡力与手眼协调能力融入科学领域课程幼儿对美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感知力,他们会积极感知周围的事物,并对产生的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儿园安活动区内摆放芦笙乐器,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以直观认识为主,所以实物能够吸引幼儿的眼球,通过对乐器的观察、触摸并尝试使芦笙发出声音,可以让幼儿认识芦笙并了解其分类。
融入艺术领域课程侗族芦笙因形状大小各异,音色纷呈多彩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艺术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欣赏侗族音乐,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妙,产生对芦笙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学习芦笙歌曲,他们会很有积极性侗族芦笙舞有不同的形式,芦笙优美的舞蹈动作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参与的积极性,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幼儿芦笙舞教学中,首先要让幼儿整体地欣赏,然后对侗族芦笙舞蹈进行分解性教学,然后学习基本芦笙舞动作芦笙舞的动作极为丰富,其基本动作有“拐伦”—摆身, “米吉”—拐膝盖,“猫定”一扭胯, “尖定”—插脚尖, “波定“—拐腿, ”又”—蹲基本步伐有“踩步”、“拐步”、“追步”、“绕步”、“拔草寻珠”等[5]这些动作都比较简单,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可接受的方式让幼儿慢慢学会,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再让幼儿将舞蹈动作结合起来最后,要注意对于舞蹈功底好的幼儿,可以引导他进行舞蹈创编,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体验创造的快乐融入语言领域课程对幼儿讲述侗族的历史、民间传说,让幼儿感受童谣与儿歌的特点与趣味性,引导幼儿理解其中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并尝试将侗族芦笙歌舞表演者的形态说出来,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侗族拥有属于自己民族的语言,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下面是侗族芦笙文化艺术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活动设计音乐教育活动—《吹芦笙》(大班)活动目标:1.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2.感受美妙的歌曲旋律,理解歌词的内容3.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活动准备:“吹芦笙”歌曲音乐;大小长短不一样的芦笙乐器若干活动过程:1.以“芦笙乐器”躲猫猫的游戏情节引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同时表扬合作的社会行为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跟你们玩一个躲猫猫的游戏,但是藏起来的是一种乐器,它是由竹子和木头组成的,你们能把它找出来吗?2.通过芦笙乐器引出今天的主题“吹芦笙”音乐学唱3.通过芦笙乐器、肢体动作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引导幼儿发现歌词规律和特点4.歌曲中融入简单的芦笙舞蹈动作,鼓励幼儿通过拍手、跺脚拍打节奏,与老师一起边唱边跳鼓励幼儿用手和脚拍打节奏,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来唱这首儿歌5.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歌曲比赛,调动活动的氛围和兴趣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将儿歌唱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听,同时鼓励幼儿用自己独特的动作和表情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活动结束:与幼儿一起收回芦笙乐器效果评价:在活动中,要积极回应小朋友的歌唱和动作表现,及时给予对小朋友们的肯定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钢琴伴奏的方式取代磁带歌曲伴奏,钢琴伴奏对幼儿的音乐感的冲击会更强、效果会更好美术教育活动—《五颜六色的芦笙乐器》(中班)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芦笙的外形,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芦笙涂上颜色2.能表达自己或他人艺术作品的想法或感受3.鼓勵幼儿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环境活动准备:有一定的涂画经验;一段简短的芦笙节活动视频和芦笙乐器实物;彩笔、印有不同规格、高度的芦笙乐器图案的卡纸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播放热闹的芦笙节视频(其视频里包含了不同规格、高度的芦笙),引起幼儿兴趣2.引导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芦笙乐器的特点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其中能发出声音的乐器,你知道是什么吗?声音好听吗?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3.归纳特点,自由变化集体讨论之后、归纳出芦笙的特点出示一张印有芦笙的卡纸和不同颜色的彩笔出示芦笙乐器实物、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心里芦笙的颜色?4.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进行欣赏、评价每人发一张准备好的芦笙卡纸,启发幼儿给芦笙乐器涂颜色的创作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