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学课堂:以让学引思为内核的深度学习变革.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5603581
  • 上传时间:2022-06-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9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学”课堂以“让学引思”为内核的深度学习变革    陈荣春Reference:“三学”课堂的基本架构是将课堂分为课首个体自学、课中小组共学和课尾全体检学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三学”课堂以“让学引思”教学主张为内核,“让”“引”并重,“学”“思”结合,通过教师深刻的“让”,精彩的“引”,引导学生学习,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深度发生Keys:“三学”课堂;“让学引思”;深度学习;历史教学G42 :A :1673-9094(2017)01A-0037-05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风起云涌,引发广泛而持久的热议在学习南通先进教改经验,经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盐城市南洋中学选择把“三学”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其动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置于教学的中心,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三学”课堂以“让学引思”为内核,其基本框架为:课首学生个体自学,课中小组合作共学,课尾全体巩固检学当然,在具体实施上要结合学科特点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特色本文对“三学”课堂建构的有关问题作了思考,并结合历史学科展示“三学”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学”为中心,合作共学——“三学”课堂的建构1.“三学”课堂建构的理论根基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的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为此,我们把“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作为“三学”课堂建构的核心依据约翰·杜威的“儿童中心”“社会中心”“活动中心”理论,我们将“教育应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三学”课堂建构的起点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教是为了让学生学,要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认为“教比学要难得多”,并提出“学习是学生的责任,是学生的权利”我们从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得到启发,设计了“三学”课堂的教学策略——“让”“引”并重,“学”“思”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学双方的能动作用通过教师的“让”“引”,设置学习情境,设计“问题串”,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地学,合作地学,在问题解决中生成问题,在问题生成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思维养成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目的2.“三学”课堂的架构“三学”课堂,即指课堂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课首、课中、课尾,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三种——自学、共学和检学,学生的学习形态也有三种——课首个体自学、课中小组共学和课尾全体检学。

      三学”课堂顺应学习科学兴起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以“让学引思”为内核,进行深度学习的变革三学”课堂以限时讲授、小组合作、媒体支撑为基本要求,以问题导学为核心课首自学阶段,教师将学习内容问题化,列出自学问题,不以简单的“是什么”等伪问题应付了事,而以深层的“怎么样”“为什么”“还有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当然这一阶段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告知学生可利用哪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力图让学生在展示阶段建立起知识的基本框架学生用小黑板、实物投影、“展示卡片”甚至自己制作的小课件展示自学成果课中共学阶段承接自学阶段问题,教师提供研究材料,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重难点知识的突破通过分析、解读材料,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能力;通过小组研讨生成思想感悟,由小组选派成员进行课堂展示,并随时接受同学的问询,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由学习过程来解决这一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生成的共性问题、因思维障碍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在充分听取学习者意见后,由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路径,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教师不提供标准答案课尾检学阶段,教师结合所学核心、主干知识选取材料,命制检学试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3.“让学引思”的内涵特征“三学”课堂的建构是以“让学引思”教学主张为内核的。

      让学引思”的基本内涵是“让”“引”并重,“学”“思”结合,通过教师深刻的“让”,精彩的“引”,引导、引领学生思考,从而在“讓学”提供的时间、空间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引思”提供的学习情境中深入思考、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让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学习活动正常展开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教师创设具体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操作以及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任务等活动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要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合理、有价值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体验、建构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让学”与“引思”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教师要做到能让会引,确保让引并重;学生要做到善学真思,确保学思结合二、让引并重,学思结合——“三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学科教学有学科自身的特点,历史学科更是如此针对历史学科“求真务实”“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特点,历史学科“三学”课堂提出了“问题导引”“材料深化”“习题测评”的操作策略1.课首,学生通过问题导引自主建构基本知识框架课首自学阶段,教师首先精研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精简学习内容,精选核心、主干知识作为自学内容,编写导学案,设计自学问题。

      其原则是学生能自己读懂的、学会的由学生个体自学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建构基本知识框架以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专题五《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例,自学阶段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1.阅读教材P86页第一框题“海上马车夫”,说说17世纪荷兰抢夺了哪些殖民地?依据教材内容归纳荷兰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原因?2.阅读教材P87—88页第二、三框题,17、18世纪英国抢占了哪些殖民地?16—18世纪中后期英国是怎样争夺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3.浏览教材P89—91页,说说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是什么?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方式有哪些?在自学问题的设计中,教师既依据学习要求将学习内容“知识问题化”,更提供学习的方式“阅读”“浏览”,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目标明确,指向分明学生通过课首自学,也可以延伸到课前自学,5—8分钟后走上讲台展示自学成果如在展示“归纳荷兰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原因”时,学生用小黑板展出:a.荷兰优越的地理位置;b.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北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尼德兰革命后,荷兰成立共和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d.造船业发达;e.海外贸易兴盛,商业资本发达,垄断世界海上航运业;f.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给荷兰提供了发展的客观机遇。

      学生用颜色笔在小黑板上标出地理因素、经济根源、政治因素、客观条件等,其他学生点评该同学的展示,并随时问询相关问题,补充完善通过这样的课堂展示,学生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善意地点评、客观地评价学生自己展示学习收获,并在互评中相互研讨,共同建立知识框架让学”的结果是学生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从容地引导思考,解决问题,达到“引思”的效果这是一个新的突破,之前是教师的“引思”,如今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生成问题,并相互协作解决问题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解决了教师设计的自学问题,建构起基本的知识结构,更有学生走向讲台分享“尼德兰革命”这一知识有学生认为:“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完成,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在尼德兰北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还有学生用地图的方式展示了“奴隶三角贸易行程”,收集并展示了早期贩运奴隶的资料,指出“早期資本原始积累充满血腥、暴力,对殖民地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2.课中,学生通过系列材料深化对“问题串”的认识课中共学阶段问题的设计承接自学阶段并更为深入,形成“问题串”,让问题的呈现有梯度,有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着重重难点问题的突破,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情感、价值观的渗透等。

      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不仅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更提供材料,创设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预设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仍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例,共学阶段教师设置以下问题:1.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对外贸易和军事力量等方面比较荷兰、英国两国的发展状况,理解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的原因2.在今天菲律宾的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个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刻有“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碑的背面则刻有“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纪念碑的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价值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这一阶段设置的问题难度增加,学生仅凭身边的学习资源无法顺利解决问题,教师需要提供材料,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材料1: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它在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从此以后呢,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钱乘旦材料2: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解说词材料3:14、15世纪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西班牙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新航路开辟后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成为15、16世纪的世界大国但封建制下,从美洲抢夺的大量金银被封建贵族用于奢侈享乐,流入荷兰、法国、英国,成为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材料4: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实行海盗式殖民扩张,大量财富转化为发展资本主义的原始资本——以上两段材料均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材料5:16、17世纪的荷兰航运业发展,垄断世界航运业市场,对外贸易兴盛,商业资本主义发达材料6:16—18世纪英国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工业基础雄厚,为成为世界殖民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英国大力发展海军,建成强大的舰队,也为英国争夺世界殖民霸权提供了坚实的军事条件——以上材料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归纳“英国崛起的原因”,比较得出英国之所以打败西班牙是因为资本主义必然战胜封建主义,英国打败荷兰是因为工业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商业资本主义对当年欧洲殖民者血腥贩运奴隶,提供视角,引发思考、讨论:材料7:“感谢当年对祖先的贩卖,要不,我们还在非洲受苦材料8: 约翰·霍金斯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贩子,16世纪从非洲大陆捕掠了成千上万名黑人,将他们贩卖到了欧洲和美洲等地2006年霍金斯的后代为祖先的贩奴行为深感羞耻,来到冈比亚,模仿非洲奴隶被捕捉后囚禁的方式在身上绑上铁链,跪在25000名非洲人面前,为祖先谢罪,请求宽恕 ——摘自《为祖先道歉的文明史意义》(《读者》2006年第24期)经过学习小组翻查资料、讨论、合作学习,得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但也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了世界近代化进程”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明显增强,能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时期,甚至占有材料的差异正确分析历史,无限接近历史的“真实”。

      3.课尾,学生通过习题检测学习结果学习的结尾是以检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