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成本效益分析.doc
3页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成本效益分析 对2007年四川省各市州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的成本效益情况进行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该设备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计算现有CT的年利润率、净现值及设备的投资回收期,分析全省不同等级医疗机构CT的使用绩效 结果 全省共有CT397台,每台设备年运营成本中位数为94.7万元,年业务收入中位数为100.0万元,纯收入中位数为10.4万元,利润率的中位数为14.6%,净现值中位数为66.7万元,回收年限中位数为2.8年全省有39台(9.8%)设备无法在规定期限内收回投资,主要集中在二级医院和无等级医院结论 全省CT总体运营情况较好,但是部分二级医院和无等级医院成本回收较差,配置与医院现状和发展相适应规格的设备,采取措施降低CT运营成本和提高效益四川省自1984年引进第1台头颅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omputed Tomography , CT)以来[1],截止2007年已增加到397台CT作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一种,代表着高端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对疾病的诊断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CT单机价格昂贵,日常运行费用和维护费用耗资巨大,合理引入设备会给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但如果盲目引入,则可能会给医院带来沉重的包袱。
研究对四川省CT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为设备的合理购置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调查数据来源于四川省大型医疗设备的利用及评估课题问卷调查材料,调查范围为2007年四川省21个市州拥有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所有医疗机构,共计392家,其中三级医院50家,二级医院287家,一级医院19家,无等级医院36家一级医院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无等级医院主要包括民营医院以及一些没有进行等级评审的专科医院文献资料来源于《2008年四川省卫生统计年鉴》[2]1.2 研究方法 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分析CT机经济效益所使用的指标如下[3,4]:1.2.1 利润率 (业务收入-年运营成本)/年运营成本1.2.2 净现值(NPV) 设备各年收益现值的总和与成本现值总和之差公式如下: (1)其中,B:效率,C:成本,i:贴现率,t:年限1.2.3 设备投资回收期:当净现值为0的时候,为设备的投资收回成本,即计算NPV=0时的t值2.结果2.1四川省各市(州)各等级医院CT配置水平 四川省共有21个市(州),其中阿坝、甘孜和凉山州是少数民族地区。
截止到2007年底全省共有CT397台,21个市(州)中拥有量最多的是成都市,为 87台,占21.91%除攀枝花、阿坝、甘孜的CT数量在10台以下,其他17个市(州)的CT数量为10~30台三级医院有CT70台(17.6%),二级医院277台(69.8%),一级医院19台(4.8%),无等级医院31台(7.8%),成都市各级医院CT与其他市(州)同等级医院相比拥有比例最高,民族地区医院的CT主要配置在二级医院,见表12.2.1 购置成本 CT平均购置费用中位数为300.0万元/台,最高为1600.0万元/台,最低为10万元/台三级医院购置费用中位数为468.0万元,二级医院为288.0万元,一级医院70.0万元,无等级医院299.5万元全省CT年检查人次中位数为4150次/台,最大值为44100.0次/台,最小值为120.0次/台,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差距较大检查人次最小值在二级医院出现,主要是民族地区的县级医院三级医院每台设备年检查的中位数最大为11000.0次,一级医院最小为2029.0次,见表22.2.2 年运营成本 全省CT年运营成本的中位数为94.7万元,最大值为803.0万元,最小值为13.7万元,不同等级的医院以三级医院的年运营成本的中位数最高,一级医院最低,分别为187.2万元和30.8万元。
在运营成本的各项支出中,折旧费是全省以及各级医院支出最多的项目,中位数分别为47.9万、78.5万、45.6万、11.1万和47.4万;另外,材料费、维修费和人员费也是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全省、二级和一级医院CT是材料费支出位居第二,三级医院维修费居第二,人员费是无等级医院第二位支出次均检查成本中位数为195.4元,最大值为957.6元,最小值为35.3元;无等级医院的次均检查成本中位数最高为206.7元,一级医院最低为176.7元,见表32.3 设备全年业务收入 设备全年的业务收入的中位数为100.0万元/台,最大值为1049.4万元/台,最小值为1.2万元/台;三级医院每台设备年收入的中位数最大为310.6万元,一级医院最小为32.0万元次均检查的业务收入中位数为216.5元,最大值为741.8元,最小值为62.5元;三级医院的次均检查业务收入中位数最高为277.1元,一级医院最低为192.6元除无等级医院,次均检查的收入均高于次均检查成本设备年纯收入为年业务收入与年运营成本的差值CT年纯收入中位数为10.4万元/台,最大值为410.2万元/台,最小值为-53.9万元/台三级医院年纯收入中位数最高为107.2万元/台,一级医院最低为3.0万元/台。
全省CT利润率的中位数为14.6%,最高为440.3%,最低为-69.5%三级医院利润率的中位数最高为39.7%,无等级医院最低为4.9%,见表42.4 CT的成本效益分析 在测算净现值时,是以卫生部规定的6年使用期限为测算的年限[5],贴现率为3.0%,购置设备的费用作为零末年的成本计入,年运营成本不再计入折旧费用四川省CT净现值中位数为66.7万元,最大值为2552.9万元,最小值为-313.1万元;三级医院的净现值中位数最大为663.4万元,无等级医院最小为33.1万元(表5)全省有59台(14.9%)设备净现值为负值,各级医院净现值为负值的设备台数分别为2台(2.9%),48台(17.3%),1台(5.3%)和8台(25.8%)全省CT回收年限中位数为2.8年,最长的回收期为23.9年,最短的回收期为0.4年;三级医院设备回收期中位数最短为1.3年,无等级医院最长为4.3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级医院最长的回收期仅为7.2年,低于三级医院的8.4年(表5)全省设备回收期超过6年的情况与净现值为负值的情况相同;研究中,专家建议CT的使用年限为8年,全省有39台(9.8%)设备回收期超过8年,各级医院回收期超过8年的设备台数分别为1台(1.4%),33台(11.9%),0台和5台(16.1%)。
3.讨论该研究的所有分析都是采用单机核算,单机核算是指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投入与产出单独核算,最大限度地使用仪器设备,使之能在设备淘汰之前,既能回收成本又能创造出利润[6]3.1 折旧费、维修费、材料费以及人员费用是CT年运营成本主要组成 全省平均水平和各级医院年运营成本均是折旧费居首位,本研究各成本的构成顺位与西安、徐州等地区CT运营成本相似[7,8]高折旧费说明CT的购置成本非常高维修费用在各级医院年运营成本的比例都较高,可能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医院CT机多为进口设备,维修和零件依靠国外,价格昂贵;其次某些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设备开机时间长,提供的检查人次多,工作负荷重,容易引起设备故障;最后可能有些医院缺乏对设备的常规性维护和保养,一旦出现故障即需要大修,费用巨大材料费与服务量明显相关,所以材料费在成本中也占较大比例无等级医院的劳务费所在比例较高,可能与CT的运行状况不佳,仅在维持生存有关3.2 CT普遍回收期短,经济效益较好 检查单位成本为195.4元,检查单位收入为216.5元,利润率中位数为14.6%,6年期的净现值为66.7万元,回收期较短为2.8年,14.9%的设备6年内净现值小于零或回收年限超过6年,总体来看CT的经济效益较好。
本研究CT的回收期与西安(平均3年)接近[7],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4.1年)[9]分析不同等级的医院CT的投资回收期和经济效益,发现有如下特点:三级医院回收期中位数最小,净现值的中位数最大,但是有2台设备净现值为负,回收期超过6年;一级医院净现值中位数位居第二,仅有1台设备的回收期超过6年;二级医院净现值中位数位居第三,17.3%的设备回收期超过6年;无等级医院经济效益最差,25.8%的设备回收期超过6年,有些设备的检查成本高达957.6元,回收期高达23.9年,成本回收遥遥无期分析以上现象的原因:(1)拥有CT的一级医院绝大多数为乡镇卫生院,但是在配置设备时可能充分考虑了患者的支付能力和卫生服务需求,并且购置费用较低,配置合理,保证了经济效益;(2)无等级医院多为民营医院或专科医院,这些医院在配置CT时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到大型设备作为医院综合实力象征的社会效益,而未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形势,盲目配置或者过分追求高规格、高费用的设备,增大成本而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导致经济效益最差;(3)二级医院经济效益较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CT主要集中在二级医疗机构,这些地区很多因素制约了卫生服务需求,如地广人稀,卫生服务可及性差;经济水平落后,支付能力有限;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卫生技术水平较低等[10]。
卫生服务需求的不足,必然会限制CT的使用,年业务收入较少,经济效益自然较差由以上的分析可见,并不是医疗级别越低经济效益越差,提示在以后的CT配置审批时打破医疗机构规模的限制,根据医院所在地居民人均收入、交通条件等需求环境,年门急诊人次数、出院病人数以及机构的预期成本效益分析等的实际情况审批,保证有需求的医疗机构配置到设备,如乡镇卫生院另外,医疗机构自身要加强成本意识,配置与医院现状和发展相适应规格的设备,建立CT使用档案,实行月报制度和审计制度,对CT实行单机核算,定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对于经济效益较差的民族地区医院,一方面要加强医院建设提高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增强卫生服务提供的能力和卫生服务质量,促进需求以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需要结合公平性和社会效益考虑设备的配置问题,适当的时候国家可以给以一定的补助,缩短设备回收期,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