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果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
12页临猗县果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对策 李建军1,李晋陵1,秦静芳2,韩伟宏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2.猗县果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对策山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时间培训基地,山西太原030001)Summary:临猗县果业经过30年发展,在种植规模、生产技术、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产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问的积累而集中凸显,宽出表现在品种结构与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市场经营与品牌建设滞后,果园都闭严重与土壤肥力降低,组织化与产业化水平低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间伐果园与培肥地力,打造产地与产品品牌,建设产销两地市场,创新生产经营模式等一系列对策措施,为促进临猗果业的更新升级、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Keys:临猗县;果业;问题;对策中国分类号:F325:A:1671-816X (2014) 11-1168-05收稿日期:2014-05-21作者简介:李建军(1972-),男(汉),山西原平人,助理研究员,顼士,主要从事区域农村经济方面的研究临猗县地处全国优势苹果布局区,是农业部确定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重点县和全国水果生产优势县。
临猗县果业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两轮发展高峰,现已成为以苹果为主导产业,鲜枣、石榴为优势特色,酥梨、桃、葡萄等杂果多样补充的山西省最大的优质水果生产基地,果树栽植面积接近67 000公顷,其中苹果46 667公顷,进入全国水果十强县行列临猗果业发展到现在,由农业结构优势与果业规模优势所获得的比较效益得到充分释放的同时,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正在集中凸显,有些问题亟待解决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临猗县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直接影响着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一、临猗县果业发展现状(一)产业现状2012年,全县水果挂果面积48 247公顷,总产水果124. 87万吨水果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地位突出,水果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9.1%苹果生产具有明显的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县(市)为单元的苹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省内第一,国内第二,挂果面积35653公顷,总产100.2万吨,分别占全省总量的25. 9%和39.0%临猗县是山西省鲜食枣优良地方品种——梨枣的原产地,以梨枣、冬枣为主要品种的鲜食枣生产基础较好2012年全县鲜食枣挂果面积5633公顷,总产量11. 17万吨,生产规模居全省之首,特别是在设施鲜枣生产方面,无论生产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均居国内前列。
临猗县也是驰名酸石榴地方优良品种——江石榴的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产品特色明显,全县种植面积约1000公顷,总产量约9000吨近年来,梨、桃、樱桃等杂果从品种和栽植面积上都在快速增长,其中桃增加到了近4000公顷,樱桃面积近330公顷,杂果挂果总面积达到6000公顷二)果业发展优势分析1.区位优势地处我国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布局区,是全国苹果优势产业带重点县和水果生产优势县,可以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2.资源优势区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降水适中,光热资源丰富,具备夺取水果高产、优质的气候土壤条件比照《苹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856-2004)最适区气候指标,总体评价垣地区属最适区,平川区属适宜区鲜食枣主产区地处黄河阶地,是梨枣原产地,冬枣栽植的气候、土壤条件与其原产地山东沾化相近,具备优质高产的自然条件3.规模和基础优势苹果生产规模位居省内第一、国内第二,鲜食枣设施生产规模居全国前列现有的果业生产、市场营销、产品加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较为完备,产业规模和基础优势明显4.单产和成本优势区内水果的气候、土壤、技术等生产要素组合条件较好,农业投入品产出效率较高,单产水平高,生产成本低目前,全县苹果单产达到平均28 050公斤/公顷,较全国平均水平高80. 5%。
全县平均每50公斤苹果总成本为75.4元,较全国低26. 9%单产高、成本低是本县参与市场竞争最显著的优势条件之一5.品质和特色优势垣地区苹果果形、着色、硬度、糖酸比等配置指标在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属中上等水平鲜食枣和酸石榴主产区系驰名特色优良品种临猗梨枣和江石榴的原产地,具有品牌优势6.上市时间早的优势区内光热资源丰富,中早熟苹果上市时间较全国其他主产区早15~20 d左右[1]二、当前临猗县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一)品种结构问题占果业绝对比重的苹果在品种结构上以鲜食品种为主,种植面积占苹果总面积的98. 6%熟期结构上以晚熟品种为主,种植面积占苹果总面积的83.1%临猗苹果在中、早熟品种和加工专用品种的发展上严重不足,比例过小这种以晚熟、鲜食为主的单一品种结构在生产环节上造成劳力、技术、机械、物资等需求过于集中,不利于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同时抬高了生产成本;在市场销售上,集中单一上市造成贮运能力紧张,市场销售压力巨大更重要的是,这种品种结构未能充分发挥临猗县在中早熟品种上比其他主产区上市时间早的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并且与发展苹果加工业对原料的需求不配套二)区域布局问题全县地形自北向南倾斜,形成北部黄土台垣与南部涑水平原两个主要地貌区,两区平均海拔相差150米左右,区域小气候特征差别明显。
北部垣区平均海拔500~600米,土层深厚,光热资源充沛,降水适中,昼夜温差相对较大,属于我国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具备实现苹果高产优质的资源条件南部平原区海拔370~500米,年平均气温较高,6~9月气温日较差较小,≥35℃的日数较多,对苹果质量有着负面影响,苹果的糖酸比、果面着色、果肉硬度和耐贮藏性等质量指标难以提高,高品质晚熟鲜食苹果生产的地域优势不明显,但该区域高光热资源使得在中早熟品种上有着熟期早上市早的优势但在苹果发展中,无论垣地区还是平川区都以晚熟鲜食品种为主,使得布局未能因地制宜,区域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平川区苹果在以往国内苹果市场产小需大的形势下,质量不高对竞争力的影响还不明显,但随着我国苹果产区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产量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这种影响将愈加显现三)市场经营问题水果的市场经营水平与所具有的综合生产能力不相适应,“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严重销售方式主要依靠最初级的外地经销商产地收购为主,产地市场的系统性建设与制度化监管缺乏常态机制,市场档次低,设旌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要求分散式的家庭经营及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使得果农无法形成合力主动参与市场活动,市场话语权少,利润被多头分割,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处于明显的被动与弱势地位。
本地市场经营者绝大部分仍局限于充当外地果商的中间经纪人,还未真正走出去参与到外向型大市场经营领域,对市场拓展和品牌塑造的贡献不足,使得销地市场基本被外地果商控制四)品牌建设问题品牌建设不足,存在着“有品牌无市场”和“有市场无品牌”的不对称不协调市场状况首先是苹果在产地品牌宣传塑造上与目前市场上知名的陕西白水及山东栖霞等仍存在差距,“临猗苹果”产地品牌声誉与生产规模所处的地位不相适应;梨枣、江石榴在原产地标志申请和保护方面目前还处于空白产品品牌创建参与主体以个体行为为主,势单力薄,方式简单,机制不够灵活,缺乏有力的推动激励机制,对现有品牌缺乏完善的管理与保护机制,使得知名品牌少,知名度差,市场影响力低五)栽培技术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第一个苹果发展高峰期后发展的果园,全部采用了当时全国推行的乔砧密植技术,不少果园株行距为2 mX(3~3.5)m,每公顷平均密度在900株以上在早期能获得高产后,目前弊端显现,成了果园最大的技术障碍全县90%的果园过度密植,果园郁闭严重,导致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树体成花困难、产量浮动大、果实品种下降、病虫害高发、管理不便、生产成本增加、盛果期和果园寿命期短等诸多问题。
现在临猗县政府正在全县范围大力推进被称为“果业二次革命”的果园间伐,但是由于果农认识不到位、怜树情结严重以及果园分户小规模经营等诸多原因,果园间伐工作难度很大,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果园施肥过分偏重依赖化肥,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劣变目前,临猗县果园有机质含量普遍在0.6%~0.8%之间,处于国内中下水平有机质含量不足,导致了果树营养失衡、树体旺长,抗逆性差,果品品质及优质果率降低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认识不到位,认为施用有机肥耗资费力,不愿投入;另一方面,临猗县养殖业发展滞后,有机肥源严重不足六)组织化与产业化问题全县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仍以小规模分散的家庭生产为主,规模0. 13~0.2公顷的果园占绝大部分由于果园是本县大部分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流转集中实现规模经营的难度较大,使得专业大户培育难,企业介入更难通过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但目前入社农户尚不足全县农户总数的25%,且以销售协作为主,并未实现真正的企业化生产经营由于缺乏真正的、行之有效的组织运作机制,大部分合作社组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作用还远远不够,急需进行引导、规范,提高组织层次和经营水平。
小规模生产使得技术和资本等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不足,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限制了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小规模生产还直接导致生产者的市场参与水平低,市场体系建设特别是品牌打造困难,直接影响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三、临猗县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品种结构调整果业结构中,调整思路为稳定苹果种植面积,扩大鲜枣、江石榴地方特色优势品种的种植面积,积极稳妥引进发展樱桃、桃等杂果面积重点调整苹果内部结构,面向生产高档果汁和其他深加工产品需求,新增果园重点发展晚熟高产品种和高酸品种,适当发展晚熟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面向国内中早熟苹果市场需求,扩大中早熟品种面积,主攻上市时间和产品质量通过逐步调整,优质鲜食、加工专用和鲜食加工专用型品种达到6:3:1,晚熟、中熟、中早熟品种达到7:2:1鲜枣面向国内中高端市场需求,重点发展晚熟鲜食品种,适当发展晚熟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主攻提高质量、打造品牌、延长货架期石榴生产应面向国内中高端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礼品石榴,适当发展盆景石榴二)布局结构调整依据区内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及现有基础,调整优化水果产业的区域布局,重点建设鲜食苹果、加工专用苹果、特色鲜枣和特色石榴“四大”生产基地。
1.鲜食苹果:重点布局在北部垣地区,包括猗氏、嵋阳、临晋、七节、东张、牛杜、楚侯、庙上等8个乡镇区域以晚熟优质鲜食品种为主,适当搭配晚熟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重点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区内目前苹果挂果面积23 266.6公顷,总产68. 14万吨,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县的65.2%和68. 0%,未来可发展到28 666.7公顷2.加工专用苹果:重点布局在中部平川区,包括孙吉、三管、耽子、角怀、北辛、北景、卓里和闫家庄等8个乡镇区域以晚熟加工专用品种为主,适当搭配晚熟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和中早熟品种,其中早熟、中熟、晚熟结构比例为1:3:6目前区内苹果挂果面积12 393.3公顷,总产32. 08万吨,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县的34. 8%和32.0%未来可发展到13 333.3公顷3.特色鲜枣;重点布局于南部沿黄区,包括黄河沿岸的七级、庙上、楚候、牛杜、眉阳、东张等6个乡镇该区域海拔高度350~370米,光热资源充沛,降水适中,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高,土壤轻度碱性,气候、土地条件与冬枣原产地——山东沾化、河北黄骅相近该区域也是国内鲜枣驰名品种——临猗梨枣的原产地,鲜枣生产历史悠久,具有特色和品牌优势。
区内鲜枣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果农技术水平较高,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000公顷,鲜枣单产、产品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具有较强的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