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管理压力.doc
5页教教师职业压师职业压力与管理策略力与管理策略 摘要:摘要: 本文从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入手,从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方面分析探讨中小学 教师职业压力源,并提出相应的压力管理策略 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教师个体 发展 和自我追求的 需要过重的压力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热情,对 教 育 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中小学教师的职 业压力与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管理教师,缓解教师职业压力 以提高工作绩效提供 科学 决策的依据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 较早出现并被普遍引用的是 Kyriacou 和 Sutcliffe(1978) 提出的教师职业压力定义 他们认为,教师压力是教师的一种消极情感 ( 如气愤或沮丧 ) 的反应综合症,通常伴随 着潜在致病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它是由教师工作引起的,并且通过教师对工作要求是否对 其自尊或健康 (well-being) 构成了威胁的知觉以及通过激活减少威胁知觉的应对机制来 进行调节这个定义实际上认为教师压力对教师健康产生了消极和潜在伤害我国有学者 认为,所谓教师压力,是指由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及生存状况相关的烦恼事件或学校工作 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表现。
二、当代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分析 从已有的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结果看,不存在一个唯一最显著的压力源,但某些压力源 在多数研究中重复出现中小学教师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压力源,它们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 发生变化当代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分为社会压力源、组织压力源和个人压力源 (一)社会压力源 考试 压力使当代中小学教师不堪重负广大学生及学生家长将考试升学的希望寄托在 教师身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将考试排名和升学率与教师的晋级、工资、奖金直接挂钩, 考学生实质就是考教师,因而教师的考试压力绝不亚于学生 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由于职业的需要,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 作,还必须成为教育专家、课堂管理者、人际关系协调者、心理咨询者、学习者、以及优 秀的父母形象等,且每种角色都要求教师具有 “ 蜡烛的牺牲精神,春蚕的奉献意识,园 丁的工作作风 ” 另外,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社会地位不高、 经济 收入过低,以及职称评定制、教 师聘任制、末位淘汰制等教育改革的举措都会增加中小学教师的压力 (二)组织压力源 教师职业压力的组织压力源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和人际关系两方面 首先,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对教师工作的影响很大。
由于学校管理不当而引起 的与教师直接相关的问题有:工作负荷过重(工作任务分配不均或职责划分不明确)、缺 乏参与学校协商与决策的机会、缺乏适当的继续教育(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升职 机会太少、管理者对遭受压力或表现出压力症状的教师缺乏理解与帮助等等至于学校条 件差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自是不言而喻 其次,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构成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来源一方面,由于诸多原因,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差别很大,且不易受教师控制,因此,学生之间的摩擦、不良行为、厌 学、学习成绩较差及对教师的不尊敬态度,都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另 一方面,教师与领导和同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也促使压力产生 (三)个体压力源 如果将以上社会因素和组织因素看作造成职业压力的外在因素,那么教师的个体特征 (如人格、认知风格等)可以看作教师职业压力的内在因素 在心 理学 中,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集合,如性格、 兴趣、爱好及能力等,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组织戴维和瑞德( David & Reda ) 的研究表明,人格特征是引起教师职业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A 型人格特征或外控型的教 师由于其性格内心好静、忧郁,难以适应环境,往往承受更大的职业压力。
教师由于人格 特征和认知风格不尽相同,对压力感知的程度、范围也表现出很强的个体差异性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管理策略 (一)运用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威望 一份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 经济 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了该职业的吸 引力在 中国 ,教师尽管被人们普遍誉为 “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 “ 辛勤的园丁 ” 、 “ 人之楷模 ” 等,但其职业地位并没有得到社会的真正认可要使教师真正热爱 并献身于自己的职业,必须通过政策倾斜、舆论导向等多种途径,在全社会营造 “ 尊师 重教 ” 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教师职业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 农村 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 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和自豪,才能以健康而积极的态度从事 教 育 工作 (二)增加人文关怀,创设良好的工作和制度环境 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领导要深入 到教学一线和教师群体,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要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尊重 教师的合法权益、主体地位要建立 科学 的聘任、考评、筛选制度,创设公平公正的竞 争环境,激发教师产生强大而持久的行为动力 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消除对教师管理工作的随意性。
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和重复 培训,为教师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空间加强图书资料、仪器设 备建设,为教师备课、教学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 现代 教育技术手段,减少教师因机械、重复劳动而带来的压力缩减班额,整合资源,优化设置,减轻 教师的工作负担 注重过程评价,形成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改变只以学生 考试 成 绩来评价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做法,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使教师评价体系更加科 学、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 搞好教师培训,注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是缓解教师压力的间接途 径,把对教师的工作要求通过培训转化为教师自身必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可降低工 作压力无论是职前培训还是在职培训,使现代师资培训工作更加实用化、合理化,避免 形式主义和表面化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心理与咨询机构, 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和现场咨询,帮助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控 能力,及时疏导、排解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困扰 中小学教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师职业压力与力与职业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倦怠的有效策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现代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一种 普遍现象。
而教师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因此近年来教师渐渐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 人群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的代价是巨大的不仅教师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损失, 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受到损害更为严重的是倦怠会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损害学生的正常 发展因此,探索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对提高教师的心身健 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支持是有效的减少教师职业压力和缓解职业倦怠的前提(一)社会支持是有效的减少教师职业压力和缓解职业倦怠的前提社会支持在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具有调节作用,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它 是指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在情绪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援助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使教师 很好的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缓解由职业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问题建立合理的社会支持系 统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宏观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合理的社会期望,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首先,应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包括: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及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 其次,要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机构应大力宣传大多数兢兢业业、关 爱学生的教师形象,保护教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开创性,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同时通过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团体有效性的发挥,教师的地位才会提高,形象也才会随之改 变良好形象有助于社会的支持,从而进一步减轻教师的各种压力第三,应建立对教师 的合理角色期望,增进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建立对教师的合理期望,增进对教师工 作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减轻教师职业压力是非常必要的社会各界要端正对教师作用的认 识 2. 构建稳固的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早已有研究证明社会所采取的某些措施对 缓解教师压力也是有积极影响的,除了前面提到的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及改善教师的形象 外,还可以建立与国外的“教师中心”相类似的机构,使教师有一个专门的场所,可以与 同行进行信息及思想上的交流,畅所欲言,使心理压力获得释放例如,在英国,一个新 方法是为教师建立“教师热线”,这种服务由政府、教育当局和教师协会投资,使任何教 师都能够就与压力有关部门的问题进行免费咨询,有效缓解了教师压力和职业倦怠问题 (二)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体现人文关怀(二)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体现人文关怀面对教师这一个注重精神的群体,学校各级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
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 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校长要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 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 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同时,注重对教师生活的关 怀——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另外, 应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管理者应尽可能为教师提供较为优越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和生 活环境这也是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并预防职业倦怠产生的有效举措管理者还应对 教师压力给予关注;拓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师 提供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服务 (三)教师个体应对措施是有效的减少教师职业压力和缓解职业倦怠的关键(三)教师个体应对措施是有效的减少教师职业压力和缓解职业倦怠的关键教师应改变错误的认知评价,正确的认识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建立合理的职业 期待并学会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处理压力同时,可运用心理调控策略、行为策略自我 减压,消除倦怠常用方法有: 1. 适当合理的运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当教师面临着心理压力时,要自觉地运用心理防 御机制来减轻压力。
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投射、否认、合理化、替代、反向作用、抵消、 退行、补偿、升华等 2. 有效的管理自己的身体教师应该多学习有效的、非药物的松弛方法,以放松紧张 的身体和不安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比如说各种体育锻炼:瑜伽、舞蹈、游泳、登山等 有氧运动,生理上可以降低紧张、释放激素、增加脂肪和胆固醇的利用;心理上可由于使 体内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多巴胺更多释放而产生愉快感,从而降低焦虑、 改善心境 3. 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更好的应对挫折和冲突愉快、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主要 的标志,同时也是教师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教师应该主要学习一些情 绪管理的知识教师可以参加一些心理训练营、讲座、,也可以通过自学来掌握一些 情绪的调节技巧,提高自己的情绪智能这不仅对教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教师更好的 应对挫折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教师应该正确的应对压力和挫折努力识别挫折的根源, 辨别能否消除或改变挫折,真正做到“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事情,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上述两件事情”学习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它能使 教师更加理智的去面对挫折和压力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问题更应引起各界人 士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的减轻教师职业压力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社会、学校、教师应 该形成一种合力,使教师拥有较高的社会支持,维持较高的自尊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 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无论是社会干预措施还是个体干预措施,其中的任何建议都需要转变 为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和程序,都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都需要我们不 断地去思考、研究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