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银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调研报告吴云保.doc
14页白银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调研报告吴云保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白银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调研报告吴云保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发〔 〕3号),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转型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对白银市“九五”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发展繁荣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对策建议一、当前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状况(一)组织机构状况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组织机构从单位性质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社科联、党校、讲师团、教科所、政研室、经研室、文明办、党史办、市志办以及靖远师范的哲学社会科学部门等纳入国家编制序列的事业单位另一类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当前,全市共有这样的市级社团组织50多家总体上看,我市社学社会科学组织机构相对健全,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体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的特点但从全市范围看,我们在组织机构方面仍处于低等水平二)人员队伍状况我市哲学社会科学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科类事业单位的人员,约占总数的10%;二是各学会、协会、研究会成员,这部分是主体,约占85%;三是党政部门的实际工作者,约占5%。
三部分总计约为1 人这对于我们这个175万多人口的地级市来说,总量是不够的在这一万多人的队伍中,从年龄结构上看,老一辈社科工作者所占的比重相对大些,中青年则相对不足;从职务、职称上看,各级领导干部、中级以上职称者约占半数三)工作状况虽然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工作条件比不上发达地区,但我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毫不气馁,努力拼搏,工作并不落后,有的单位或工作在全省属于前列,特别是我市社科联的工作业绩在全国是先进的代表,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些部门虽然总体上归属于哲学社会科学,但又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其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状况也不尽相同其中,市社科联既是机关事业单位,又是人民团体,尽管规模不大,却是全市50多家社科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其工作在全省处于上游,曾先后多次获“全国先进社科联”和 “甘肃省先进社科联”称号其它如党校、讲师团、教科所、经研室、政研室、党史办、市志办以及将靖远师范,均属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教学、研究和编史修志工作,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具体工作部门各学会、协会、研究会,虽然是社会团体,成员都是兼职,但大家志同道合,致力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其中像哲学学会、金融学会、税务学会、弘扬国学教育研究会、企业政治思想研究会等在全省都占有一定位置。
从总体上说,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全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二、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九五”以来,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必须看到,无论是在思想认识,还是体制机制,以及具体工作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不用说距中央和省委文件要求相差甚远,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很不适应,就是同先进地区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全社会的哲学社会科学意识不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战略地位还没有受到普遍重视就总体上说,哲学社会科学意识是文化意识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区域性我市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人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化意识普遍较低,也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意识不强,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是虚的,带不来什么实际利益尽管市委、市政府比较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但到实际工作中,往往很难落实不少实际工作部门不懂、不关心、也不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更不用说运用哲学社会科学指导工作了不少学会挂靠单位的领导基本不过问学会的工作,更谈不上对学会在人财物和工作上给予支持了江泽民同志曾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是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这些问题在我市的表现也是较突出的二)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持力度不够,缺少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具体措施。
就全市讲,哲学社会科学还没有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缺乏总体规划和通盘考虑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投入明显不足,社会科学联合会一直处于以“人头费”维持局面的情况,科研经费比较少,而且一直维持在1998年的经费水平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由于是社团组织,更没有经费的保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三)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乏力,使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缺乏人才的重要支撑在组织建设方面,我市研究机构和管理机构都存在“缺腿”,没有社科院或研究所,社科联虽是管理机构,但由于它的群团性质,又缺乏相应的管理力度,而且在县区等基层也没有相应的组织,这就使我市的哲学社会科学缺少应有的组织力度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近些年来,由于对哲学社科人才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致使哲学社科人才外流较多,致使我市哲学社科界出现青黄不接、中青年人才相对缺乏的局面这是我市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繁荣的重要制约因素四)体制、机制存在弊端,社科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我市哲学社科界缺乏一个权威的领导机构,无法对全市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进行有效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现有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部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偶有一些联系与合作,也是自发和局部的。
在对哲学社会科学学会的管理上,由于民政部门一家独管,且只侧重于依法登记和检查,使社科联应有的业务主管作用得不到发挥另外,从总体上看,我市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素质不高,但由于体制、机制上的原因,又无法正常、合理流动,形不成良性循环,现有的人才资源不能有效盘活五)社科成果质量不高,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的应答能力不足就总量上说,社科科研成果还说得过去,但问题一是内容结构不尽合理,教育内容偏多;二是理论学术色彩不浓,科研含量不高;三是针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深度不够,在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四个文明”建设服务方面显得乏力分析以上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有多种因素,既有主观认识上的,也有客观条件上的;既有外界的,也有社会科学工作自身的主要有:第一,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不少人是不把哲学社会科学看作科学,甚至看成伪科学有些人虽然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是科学、有用处,可是只有当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直接效益时才承认这一点,否则就大打折扣至于哲学社会科学在科学文化中的地位和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很少有人真正认识到这除了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外,与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性质、特点有关。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认识水平不同,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化的密切相关性,似乎有些文化的人就懂哲学社会科学,使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不明显;又由于哲学社会科学很难在短期内拿出令人信服的成果,很难体现出直接的经济社会效益,使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很难被人直接看到因此,人们忽视哲学社会科学也是能够理解的第二,白银经济落后,各级财政拮据,无力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给予有效投入;同时,由于经济落后,人们的注意力只侧重于经济、只忙于经济,也无心关注哲学社会科学其结果,越是急功近利,越是适得其反,形成恶性循环第三,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工作也不尽人意一方面,宣传舆论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使人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薄弱,对哲学社会科学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的具体工作上,如科研、改革及队伍建设等都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影响了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发挥三、发展和繁荣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对策建议 贯彻落实中央3号文件精神,发展繁荣,宣传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扩大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学校、党校、讲师团等社会科学部门应适当增加教学中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重点提高学生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哲学社会科学素养。
另外,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自觉学习和实际应用,以此影响和带动全社会的哲学社会科学意识的提高和良好氛围的形成一)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二项工程,构筑白银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主体1、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加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和宣传,深刻把握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人们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经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各级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组织,要加强调查研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正确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思想理论问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为白银经济转型服务工程我市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为白银经济转型服务摆在重要战略地位,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研究要经过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推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转型营造良好的思想理论氛围;要针对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做好解疑释惑、疏通引导工作,不断为转型复兴扫除思想障碍;要围绕转型中的重大课题,深入研究,努力攻关,作出科学的理论解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要对转型的实践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以此推动转型实践的健康发展。
总之,实施为转型服务工程,就是要求哲学社会科学一定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应用对策研究放在首位,研究回答党和政府关注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就要求广大哲学社科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理论研究水平和对现实问题的应答能力,积极主动地为转型服务二)大力加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必须下力气抓好1、成立白银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任正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同志为成员,统一领导全市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其办公室可设在市社科联这对于从宏观上做好全市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白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2、成立白银市社会科学院,与市社科联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3、在县区筹备成立社科联,在大型企事业单位有专人负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这样可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更好地延伸到基层4、加强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建设社会团体组织是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面军,是一支基本不要编制、不讲职级,投入少、产出多的科研力量,一定要建设好。
要鼓励先进学会,推动后进社会团体,筹建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团体,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5、加强现有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部门的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热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要求,充实这些单位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加强市社科联的建设,把社科联建成精干、务实、高效的哲学社会科学机关,真正使其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成为社科工作者之家与组织建设密切相关的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繁荣我市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一批在学术上有重要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需要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努力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需要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中青年理论骨干为此,建议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的“十百千工程”,即到 左右,培养和造就10名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百名学术骨干,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建设为此目标,要着力加强对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可经过在职学习、集中培训、外出进修等形式,加速人才培养,优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