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看的是寂寞.doc
3页《湖心亭看雪》看的是寂寞阅读随笔曾转娣 中国古代的山水游记,多以描写精妙取胜,尤其是感情的细腻微妙,就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隐隐约约的如淡墨的氤氲反复品读湖心亭的景物描写及流露的感情,心有戚然之感品读语句,品出的或者是读者心中的块垒 是什么样的心境,什么样的性格,让张岱在天寒地冻的夜里独自到湖心亭看雪?张岱对天气寒冷的描写是如此的简洁,一个“湖中人鸟声俱绝”,寒意透骨冷可以如此的具体而描写又可以如此的简练 “独往湖心亭看雪”,那舟子不是人吗?舟子只为生计计,不为看雪,所以可以说是“独往看雪”文人不都喜欢约三五知己互相唱和吗?张岱就偏偏选了一个“人鸟声俱绝的”的寒冷的冬夜去看雪,不要说约人,他甚至是不想见到人,不想给人见到他内心是怎样的孤寂?或者是因为内心的丰富才能够独处,不需与人同行?因为在热闹中的人最孤独,那么享受孤独的人是否内心最丰富?但一个遗世独立的孤傲不群的读书人形象却在此凸显了反复品读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笠而已”寥寥几笔,宇宙的空阔,人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寄蜉蝣于天地间,渺沧海之一粟”,很自然的心中会涌起这个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的句子。
写的是景,读出的是人生的哲学大与小,苍茫与具体,辽远与渺小,茫茫夜空与具体的景物的影子,是如此的鲜明强烈的对比,逼得你不能不思考自己在这宇宙间的 位置,你不过是那么一粒而已,是那沧海中的一粒小沙子,你还骄傲些什么?你还自恃什么?你也不能不佩服作者的高明,他没有跟你提到关于宇宙关于人生的问 题,但你却在他的景物描写中思考到了这个问题明的遗民张岱当然读过苏轼的散文,自然也赞同苏轼的宇宙人生观,只是他的景更加的淡然,他的情感更加的渺然他的写景是如此简约,含蓄却意蕴丰富深刻写 完了景,接下来就应当直接抒情了但张岱却继续叙事,写了湖心亭的奇遇在这样的人鸟声俱绝的寒夜,竟然还有人同来赏雪这本来是应该高兴的,应当有一种 “天涯遇知音”的惊喜果然,那两个先到的金陵人见到张岱是大喜并且拉他同饮张岱的反应是“强饮三大白而别”客是大喜,而张岱的率性豪爽也显现了,他 不问对方何人,就尽力喝了三大杯这个尽力是痛快还是勉强?我认为是勉强,他本来是滴酒不沾的人,但那两个客人太热情了,拉着同饮,他在此情此景之下不得不饮啊他这尽力而饮是出于礼貌,并且喝了最低限度的三大杯原来狂放的张岱也是一个守礼节的人然而他马上就告别为什么匆匆而别?不是要来赏雪吗?不是难得有同喜之人一同赏雪吗?张岱本来就是想独自一人面对苍茫宇宙好好品味自己的内心,而金陵客的举动太热情了,他们的热情他们喝酒的热闹更让张岱感到自己的孤独,内心的寂寞。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本来万籁俱寂的夜空下最适宜独自思考,金陵客的热闹反显得有点唐突雪夜了等到告别了,再问其姓氏回答却是“是金陵人,客此”这个回答真是妙啊,改变前面对金陵人的看法了原来金陵人也不是那么的俗气金陵人果然是豪气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告知姓名未免俗气在这一刻,张岱可以认同他们了,但是却要告别了金陵人是客此,张岱何尝又不是客此?其实客此的何止是那两客人,作者何尝不是客此?而世间上所有的人又何尝不是客此?谁能说自己是这世界的主人?谁不是匆匆过客?既然是过客,那一切的家世背景官爵名位又有何意义?“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知己就这么简单,可以是“白头如新”的无奈,也可以是“倾盖如故”深刻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是别离的优伤,是知音难再寻的忧思,是此别永年的无常但或许是说不上忧伤,毕竟也只是赏雪之交,说不上深刻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深刻与否不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人生就是这样,本想独往看雪,却意外碰见同喜之人,想要享受那种孤独的与天地相交的静默却被人打扰,有难得知己的喜悦也有意愿落空的失落,是喜是忧?说不清,人生就这么复杂,人生就这么奇妙,岂一个“痴”字了得?而这一“痴”字,张岱的孤高自许,不同流俗的性格自然流露。
使人想起陶弘景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苏轼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 人的自负自得、清高孤傲真是世代相传啊然而后二者直接抒情,而张岱却不着痕迹却显孤寂幽愤,更显其狂傲而这种狂傲,在李白的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 岂是蓬蒿人”,在杜甫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刘禹锡是“惟吾德馨”和“孔子云:何陋之有”,直接就把自己比作跟孔子一样的君子了因为这“狂”,使中国古代的文人能保持独立的人格,不至于被“帝皇家”奴化矮化湖心亭看雪,看的是景、看的是人,但其实张岱看的是自己的内心的寂寞孤独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