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业设计(论文)新县银杏栽培现状调查分析.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39061027
  • 上传时间:2023-02-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2.5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 南 科 技 大 学林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新县银杏栽培现状调查分析 学生姓名: 系别班级: 指导教师: 2011年 6 月2 日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园林系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卡学生姓名 专业园艺技术班级 指导教师 职称 科室 论文题目新县银杏栽培现状调查分析论文完成时间2011年6月7日导师评语:导师签字: 年 月 日答辩时间答辩地点答辩组成员答辩评语答辩主审签字: 年 月 日论文成绩答辩组长年 月 日新县银杏栽培现状调查分析摘 要通过对目前新县银杏栽植存在的问题做出简单的分析,为后新县的银杏走势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建议,经过调查发现目前信阳市新县银杏栽培主要在小中苗的培养上,在一些不适宜银杏生长的地方栽上了银杏;部分地方银杏资源生长、管理质量不高;由于缺乏较好的丰产栽培典型示范,全县银杏业发展相对较慢,规模没有得到快速扩张。

      产业过于单调,缺乏深加工技术产业链,没能充分利用银杏资源,以后应当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增加产业链的多样性,并且自身建立一些加工机构,通过引资等方式带动银杏的发展!关键词:银杏;新县 ;调查分析目 录1 简介 - 1 -1.1新县简介 - 1 -2 银杏的生态习性与新县的地域关联 - 1 -2.1银杏简介 - 1 -2.2生态习性 - 1 -2.3自然环境 - 2 -3新县银杏的栽培现状调查 - 2 -4新县银杏目前存在问题 - 2 -4.1银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2 -4.1.1个产业缺乏整体规划,盲目发展严重 - 2 -4.1.2种植面积大,粗加工企业多,总体效益不高 - 3 -4.1.3科研深度、广度不够,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不足 - 3 -4.1.4信息闭塞,缺乏市场意识 - 3 -4.2当前银杏产业面临的形势 - 3 -4.2.1我国银杏产业过分依赖国际市场 - 3 -4.2.2国外产品进占我国市场 - 4 -4.2.3我国银杏企业实力不强,缺乏竞争力 - 4 -4.2.4银杏科研条件和研究水平相对落后 - 4 -5发展与对策 - 4 -5.1立足国内,开拓银杏制品市场 - 4 -5.2银杏制剂开发的重点是保健食品 - 4 -5.3加强管理,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 5 -5.4加大科研力度,提高银杏制剂生产工艺技术 - 5 -5.5制定与国情相符的产品质量标准 - 5 -5.6加强集成,形成合力,组建产业集团 - 5 -6小结 - 5 -参考文献 - 6 -致谢词 - 7 -1 简介银杏为世界珍稀树种,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

      其干挺拔秀丽,叶子则象一把打开的折扇,春天满树碧绿,秋季一片金黄,果实如同小杏,壳色洁白如银,所以又叫“白果”银杏全身都是宝,其木材质地细致,纹理美观,抗湿耐腐,与楠、樟、楸等名贵树木齐名果实糯甜,味美清香,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有益成份和具有杀菌功能的白果醇、白果酸,为高级营养补品,其药用价值也很高,有敛肺、化痰、止咳、定喘、通经、利尿等功效以新县为最多,全县境内百年以上的大树就有4000多株,年产果实15万公斤左右,为全国之最,新县银杏占全省外贸出口量的80%,畅销东南亚各国1.1新县简介 新县地处大别山豫南腹地,地跨江淮俩大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银杏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新县丰富的银杏资源和悠久的栽培历史,使新县素有“银杏之乡”的美誉,同时新县还是全国四个银杏栽植基地县(山东的泰安市、烟台市、郯城县、河南省新县)之一 2 银杏的生态习性与新县的地域关联2.1银杏简介 银杏:银杏纲( ginkgo biloba )银杏目,银杏科 银杏属 另有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等之称分布区域:中国中部肥沃的砂质土壤,阳光充足的隐蔽处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

      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1] 2.2生态习性银杏寿命长,我国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初期生长较慢,萌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2] 2.3自然环境 银杏无论在我国平原或山丘,沙土壤或中性土壤,只要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水分充足,均能正常生长而新县为大别山区,群山环抱,山间有谷地、盆地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雨量27.4毫米,全年无霜期225天 综上所述新县的自然换环境给银杏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3新县银杏的栽培现状调查新县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分水岭,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银杏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银杏作为调整林业结构、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的“重头戏”和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来抓,银杏生产进入规模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据统计,至2003年底,全县共有银杏树31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大树4500株,挂果树18.5万株[3] 河南银杏树产量全国第一,而新县所产银杏树又占河南总产量的80%以上新县所产银杏树个大实满,颜色纯正,是银杏树中的上等佳品该县近年来银杏树产量逐年上升,已达到年产300-400吨之多,无论其产量、质量、出口创汇量,都是全国之冠,是名副其实的“白果之乡”河南省新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银杏种植,全县已经建成2万亩、1500万株银杏基地,年产果50万公斤,叶100万公斤,总产值达2500万元,带动了全县5个乡镇35个行政村的10多万农民发家致富,主要加工企业有羚锐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千斤银杏加工厂,但是,由于有些产区在造林时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面积,不注重林地和品种的选择,造林后树势差,投产率低,加之造林后不到3年全国银杏种核价格大幅下降,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管理银杏林的积极性4新县银杏目前存在问题4.1银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1.1个产业缺乏整体规划,盲目发展严重 。

      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地方银杏种植、GBE提取和制剂往往脱节,各环节之间信息交流困难,区域银杏产业规划不合理或缺乏可行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二是国家银杏产业总体布局缺乏规划,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盲目竞争,导致各地产业小而全或畸形发展,资源、资金浪费严重骨干企业与各地方没有形成有机联系,地方银杏叶质量、销售无保障,企业收购的银杏叶质量不稳定,甚至舍近求远去外地采购银杏叶,增加了成本三是企业间的联合不够,导致在对外交易中相互压价,无力开展有巨大的影响的科普和广告宣传,市场开拓困难四是科研工作没有优化组合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市场开拓没有有效接轨,科技的先导作用和前瞻性未能在市场竞争中体现4.1.2种植面积大,粗加工企业多,总体效益不高我国银杏种植发展很快,并得到许多地方政府的支持据估算,到1997年6月我国银杏种植面积已达65万亩;到1998年初,仅几个主要产区的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而且还有一些地方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种植发展计划目前,银杏叶、果的供求已趋于平衡如果任其发展,不搞好宏观调控,一旦国际银杏果、叶及GBE市场有变化,我国银杏原料将供远远过于求,银杏产业必将蒙受巨大损失据估计,1997年我国有GBE生产厂60余个,实际在生产的GBE工厂约20余家,其中年产GBE实际产量超过10吨的也不过几家。

      可见,我国粗加工企业多,但产量低,企业技术力量不足,效益低,多数工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总体看来,我国粗加工企业数量多,总体效益低4.1.3科研深度、广度不够,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不足我国银杏科研力量虽然初具规模,但整体来看系统性不够,许多科研单位没能和企业有效结合结果,一方面科研成果难以转化成产品,科研经费不足,许多科研专家对银杏新领域以及难度和规模较大的基础研究心有余而力不足或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企业缺乏生产指导和先进科研成果,技术力量不足,多数企业包括一些大企业没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储备,他们有的疲于开拓市场,有的为了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关注开发其他类型产品,导致开发银杏新技术的资金、技术力量投入少,更是无力或不愿支持相关的科研,产品更新换代及质量提高缓慢4.1.4信息闭塞,缺乏市场意识许多企业家尤其是新建公司、工厂和企业管理人员,或因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或受有关银杏开发的高回报的驱使或有地方政府的扶持,对银杏开发工作热情高;但对国内外市场的调研少,对银杏产品市场的风险认识不够,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反应或调整的能力差,而是走模仿和照搬的路子,缺乏创新意识,不懂得如何将市场机制引入银杏产业、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4.2当前银杏产业面临的形势4.2.1我国银杏产业过分依赖国际市场1997年我国生产GBE约100吨,其中80%出口国际市场,只有20%在国内消化因银杏制剂价格较高,产品的疗效尚未被广泛接受,其市场还有待挖掘;许多银杏企业规模小,无力大规模投资所以,我国多数银杏企业只生产原料,并且主要销往国际市场4.2.2国外产品进占我国市场国外著名的银杏公司看好我国市场,我国银杏产品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早在1995年德国史瓦伯公司的Tebonin产品已在中国注册,随后德国的“金纳多”、法国的“达纳康”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今年“金纳多”水针剂被列入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并进入北京公费药物名单,对我国的银杏产品市场的影响很大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我国的民族银杏药品若不能作为公费治疗药,将严重阻碍银杏产业的发展4.2.3我国银杏企业实力不强,缺乏竞争力目前我国最大的银杏制剂厂上海百路达药业公司1997年销售额约1亿元人民币,1993年以来的累计销售额为2.4亿元人民币,而法国益普生公司1995年银杏制剂收入为15亿法郎(约合20亿元人民币),德国史瓦伯公司1995年银杏制剂销售额为6.8亿马克(约合37亿元人民币),可见国内外企业实力对比悬殊之大。

      4.2.4银杏科研条件和研究水平相对落后我国银杏科研小组或室每年有100万元研究经费的为数不多银杏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科研硬件缺乏或更新缓慢;从事银杏研究的高素质年轻科研专家数量少,也缺乏吸引人才的手段,科研人员培训和赴国外交流机会少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我国银杏科研水平的提高和银杏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资金投入大、耗时长、应用前景远的基础研究和新兴研究领域及临床研究很少有人问津现有银杏科研的集成配套不够,也没有一个机构或机制从宏观上进行调控总体说来无论从科研深度、广度、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银杏科研水平相对落后[4]5发展与对策5.1立足国内,开拓银杏制品市场我国从事银杏叶加工和银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