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宋才发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6373052
  • 上传时间:2021-10-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8.3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宋才发: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宋才发*现代化是一种全球性进程,它通常指的是现代社会中伴随工业化和机械化而来的所有社 会发展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 的区别,我们只能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下,以有利于人民的方式进行建设并完成现代化的 任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发展过程因 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必须切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 地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现代化,是我国不可超越的自然历史进程认识国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国情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客观 存在着的实际情况研究国情的实质,就是解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 题从国情出发,也就是从实际出发搞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首要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对 待现代化与中国国情的关系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规律,还要研究在社会 主义国家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更要弄清楚在中国特殊国情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特 点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 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 有过不少教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只能依据国情来制定;实施现代化建设的 具体措施、方法和步骤,同样要受具体国情和客观规律的制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髓 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旦离开了国情实际,我们就既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 的实质,也不能把现代化建设引向胜利是否从国情实际出发进行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直接 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兴衰与成败的大问题因此,现代化建设以国情为出发点, 既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从我国40多年社会主义实践中总结出的… 条最重耍的、最基本的经验科学地掌握国情实际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国情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历史的、社会的、 自然的种种因素,共同构成了现实而具体的国情,我们研究国情不是为了装潢门而,而是为 了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现代化进程,使国家尽快富强起来只有不抱任何偏见,不根 据现成模式和抽象的原则去主观臆断,而能详细地了解国情所包括的具体因素,并在诸多因 素中弄清楚哪一个或几个是最基本的,我们才能科学地把握住国情的实质同样的国情,站 在不同立场上的人完全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方法不当,也可能得出片而的、甚至是错误的 结论。

      所以,科学地掌握国情,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国情比较方法从思想 方法上讲,一是要历史地看问题因为国情贯穿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历史是国情的一面“镜 子”,今天的现实国情正是昨天历史发展的结果二是要辩证地分析问题分析复杂庞大的国 情,耍进行科学综合,既耍看到长处,也要看到短处,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对国情要进 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把握住国情的主耍特点,并把研究国情同研究省情、市情、县情结合起 来不了解局部,就无法真止地把握住整体三是要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现代化建设不仅 在一国范围内,还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小国"作者简介宋才发(1953-),湖北武穴人,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木,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是当代世界的一部分,只有把中国这颗“棋子”放在世界这个“大棋盘”上,才能走活一盘 棋也就是说,才能科学地估计其发展水平、基本特点,以及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再从科学 地比较方法上看,最根本的有两点:一是要妥善地处理好国情比较与社会制度比较的关系; 二是要确立一个恰当的、具有科学性的比较指标体系。

      当然,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对国 情和世界的认识也是与时俱进的,因而任何一种比较方法都有它本身的局限性,都需要我们 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只有熟知国情的特点和难点,才能真正理解建设有小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党的十三大 以来,理论界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许多研究和阐发,使我们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 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概括地说,我国现阶段国情有五个主要特点:(1)建立了社会主 义制度,但还很不完善我国社会己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生产资料的主人, 这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也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实质所在2)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 动者文化索质不高,社会经济负担过重3)国土辽阔,但可供利用的土地少;资源丰富乂 有限,有待创造条件开发利用;而且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4)建立了独立 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但经济文化底子还很薄 弱5)中华民族具有许多优良的传统,但也存在着不少不合理的因素在这五个主要特点 中,前两点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要点;后三个 主要特点的共同作用,正是我们思考现代化建设规模和速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我国现代化 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人口多、资金短缺和人才缺乏经验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中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是正确的,而“速胜论”的战略思想则是不符合国情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说过:“过去搞民主革命; 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I韦I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 况,走出一条小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决定各个国家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诸因索中,国家社 会制度的性质是最根本的一条1956年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就指出:我国 在近百年间,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远远落在世界先进水平之后,人民要求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 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了达到这个FI的,必须首先推翻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半封建半殖 民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现代中国的条件下,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 我国的工业化问题彳这个论述是对近代中国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说明了在中国实现的现 代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历史选择,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实现将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公有制占主体是我国现代化的基础,共同富裕 则是其目的依据国情走自己的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本总结。

      取得无产阶级政权 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描绘出具体的蓝图,苏联模式也 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苏联的国情与中国的国情不同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只能由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口己的国情來确定在这方面,毛泽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卓 有成效的譬如,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题》等,就提出了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 建设服务的方针在随后的1959年,他乂提出了在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时要以农、轻、重为序, 这是不同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般建设程序的这就为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道路奠定了基本思想,从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奏曲但是,由于缺乏建设 经验和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历了多次挫折,只能在不断的摸索中 徘徊前进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革命和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十一届 三小全会后,我们党继承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成的事业,续谱1《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9页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1-82页。

      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乐章这就是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国情 和社会主义实践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得出了依据国情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小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的科学结论这个探索与飞跃的过程,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这个从实践中 得出的基本结合,经过党的十三大的理论概括,被载入了党的章程和国家的宪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真谛在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使社会理论革命化的决定性贡 献,就在于他们认识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 过程他们正是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了生产力是最终决定一切的力量,创立了唯物 史观,才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本著作《共产党宣言》,在论及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任务时,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突出了 大力发展生产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性社会主义作为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一种社会 形态,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生产力建国初期,我国生产力非常落后,按人均国民 总产值来比较,我国只能居于全世界的后列所以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社 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自己的比较充分发展 的物质基础。

      1957年他还说:“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 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应当通过国民经济的 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捉高来体现如果我们的生产力高度发展了,国家经济实力 增强了,人民生活富裕了,社会主义就会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如果经济建设长期上不 去,社会主义优越性长期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就会动摇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邓小平正是 从这个意义上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 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彳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既是解决现阶段我国 社会主耍矛盾的耍求和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大计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靠 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必须贯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 -血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血向21世纪的社 会主义教育体系如果没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的现代化。

      那么,无论是工业 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还是国防现代化,都是无法实现的为此,自党的第十 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起,党和国家历来都把教育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 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加强小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包括干部教育、职工教 育、农民教育、扫盲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事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在当前尤其要重视智力 投资,把普及小学教育抓紧抓好,因为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 水平的起点从我国国情出发,仅仅发展全日制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高度重视成人业余教 育要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大学、业余职工大学、函授刊授大学及各类进修学院等高等教育, 以满足大批青年求学的愿望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 地位在当前必须实行“一手抓治穷、一•手抓治愚”的双管齐下政策,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 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实施农村教育的综合改革总之,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最终目的之一,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之一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从马克思提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岀版社,1986年版,笫771-772页。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木,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4页 不断发展的”、“生产力里而也包括科学”的观点后,人们不仅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因素之 一获得共识,而且我国还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第一生 产力”是现代的概念,是对由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者等要索构成的一般生产力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