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南充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3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34页四川省南充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3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秘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考试时间:2021年3月23日上午9∶00-11∶30】南充市高2021届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魏晋时期的言语之辨是玄学家对言与意两者关系的不同角度的分析从字面上来看,言是指语言,语言形成之后是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中意在古代具有较为广泛的含义,我们大致可将其理解为道,但与道还是有一定差别的道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也被认为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把握可以说道是主观和客观世界的契合点,意也被认为是主、客观两端,从该角度上来看,天意是天道,人之内心中的一切思念、欲望和意识可用心意进行表示言不尽意实质上是语言无法表达意思,这是玄学家荀粲提出的。
荀粲指出: “盖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简单来说,荀粲认为言、意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包括意内象内以及意外象外意内象内是说言即能达意,而意外象外是言无法尽意,主要是由于理之微者而非物象之所举他认为在物象的基础上还有更加玄远的东西存在,我们可将其称为是本体或道,是超乎语言表述存在的黑格尔指出:“语言从实质上只能够表达普遍东西,但人们的思想是比较特殊的个性化存在的,无法利用语言表达人们心中所想的东西虽然黑格尔的这句话也可被认为是对荀粲提出言不尽意的佐证,但两者的思路有一定差别另一位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忘言是受到庄子的启发在《周易略例中》,王弼指出: “夫象者,出意者也,而言者,明象者也在以庄释意的过程中能够将周易中的象引入庄子的言意关系理论中,从一定程度上将庄子提出的得意忘言论衍生为得意忘象的理论,使象变为意以及言沟通的媒介,实现由言到意的转化除此之外,王弼提出: “忘象者,乃得意者,忘言者,乃得象者,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玄学家将所获得的超现实玄远精神作为人生哲理,这种思想境界可借助现实社会进行象征,无需在不存在的世界中寻找王弼提出的得意忘言论相比汉人的经院哲学来说是方法论的创新,主要是为反对汉儒拘泥于言词的作法,主张以理解为主,得意为上。
这种对于言辞和语言的超越实际上是想让人们的思想能够摆脱语言束缚,摆脱过去的经典书籍约束大思想家都会经历这一步,对于古代经典要入乎其中,且还要做到超乎其上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荀粲提出的言不尽意论实际上完全否定了语言的功用因此,玄学家欧阳建又提出了言能尽意论,坚持物先名后的唯物主义理论但在他的思想中也会受到老庄提出的言不尽意、意在言上的思想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我国魏晋玄学家中,永嘉时期郭象提出独化这一理论独化是指天地万物生成变化外不依靠道,内不由己,是一种无依据的现象事物间没有彼此依赖和制约的关系,1因此也不存在因果论针对言意之辩,他比较赞同王弼的观点,为实现独化境界,在意识上要求实现忘己,认为自己的所学成了累赘在言意的关系理解上认同王弼提出的观点,认识的目的是人忽无言,无意之境郭象的独化论是玄学的终结理论,自其之后未能够出现引人注意的玄学体系,我国也逐渐走入了佛道玄融合的时代背景上述言意之辨的作用一度在魏晋时期获得人们的推崇,主要是由于言意之辨不仅作为玄学道理存在,也与很多人是名人志士立身行事具有紧密联系正是基于此,使得语言发生了变化,以不断适应思维的变化还对我国古代哲学和古代文艺理论产生影响,并且对其他文化领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选自申前程《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辨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黑格尔的观点佐证了荀粲关于“物象的基础上还有更玄远的东西存在”的说法B.王弼认为玄学家所追求的玄远精神是超现实存在的,需在个人独有的精神世界中寻找C.郭象认为每种事物都是无预兆、无关照的独化,每个个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系统D.王弼提出的得意忘言论相较于汉人的经院哲学是方法论的创新,因此,大思想家们都追求要对古代经典入乎其中,超乎其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按照“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述,条理清晰地展示了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B.文章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玄学家,由浅入深地论述了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C.文章多处运用引证法、对比论证等方法,不仅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同时也更能帮助读者理解抽象观点D.文章引经据典,材料丰富,既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体现出深刻的思辨色彩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主要论述了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三种代表性理论,即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言能尽意B.言与意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对立统一的,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只是对二者关系不同角度的分析。
C.欧阳建的观点实际上是对荀粲提出的言不尽意论的客观批判D.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言不尽意”的具体体现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嫦娥五号探测器经历了发射入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11个阶段,历时23天,圆满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的重大任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嫦娥五号探测器多次刷新了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高度,还连续实现中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不仅如此,嫦娥五号完成的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动作,更是世界首次,创造了世界探月历史的新纪录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1年12月17日《六战六捷!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 材料二:央视新闻12月18日消息,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与此同时,一张旧报纸,也在网上火了!这份2005年的《科学发现报》写着:“3年内,2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2021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图一)15年后回首,人们发现,正是在2021年,嫦娥五号奔向月球,开始实施采集月壤样品的任务不少网友赞叹:“中国精准完成了计划中的每一步!15年前各国探月计划,只有中国实现了图二)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师顾问叶培建见证、参与了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一路走来的历程,在他看来,这代表着中国航天人用20年来的追求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实现了我们的承诺我们没吹牛!”(摘编自澎湃新闻2021年12月18日《嫦娥五号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一张15年前的旧报纸火了》)材料三:嫦娥五号轨道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共配备了39台发动机,分布在舱体的各个位置在整个任务阶段,轨道器共历经19个飞行阶段、8种飞行姿态及5种不同的构型据研制单位热控团队主任、设计师赵吉喆介绍,为了让轨道器既能节约能源“轻装上阵”,又能应对“时冷时热”的严酷考验,热控团队给轨道器穿上了“智能太空服”,开创性采用了一体轻量化热设计理念、错峰补偿控温策略和二次热防护复合系统专家们表示,这些热控的新技术、新理念,不仅成功为嫦娥五号保驾护航,今后还可望应用于遥感、深空探测等更多领域据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介绍,为了实现轨道器与上升器“抓得住,抱得紧,转得稳”的既定目标,对接与样品转移系统研究团队曾广泛调研了国内外对接机构的设计。
共开展了4种对接方案设计和9种转移方案设计,上升器“推”、轨道器“移”、返回器“拉”各3种,通过多轮方案比较及关键技术攻关,最终确定采用“抱爪式对接机构”,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实现对接与自动转移功能的一体化这种设计理念世界首创,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12月6日,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交会对接,按计划在21秒内完成,1秒捕获,10秒校正,10秒锁紧,分秒不差,此后顺利完成样品转移交接为保证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做了35项故障预案,结果一项都没有用上,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嫦娥五号对接与样品转移分系统副主任师刘仲高兴地说3“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对接、转移,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成功的背后是研制团队661次对接和518次样品转移试验这样的试验在八院的每一个研究团队中都再正常不过摘编自新华社2021年12月18日《嫦娥五号背后的故事:三十五项故障预案一项都没用到》)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经历11个阶段,历时23天完成B.嫦娥五号的顺利着陆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三步,它的成功标志着三步走的圆满收官。
C.嫦娥五号完成的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动作属我国首创,在世界探月史上也从未有过D.图一将15年前中国探月计划与世界各国的探月计划进行对照,时至今日,只有中国实现了计划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是12月17日对嫦娥五号返回器完成任务、成功返回的及时报道,体现了新闻“时效性”特点B.材料二用独特的题目、醒目的图片和网友的热评吸引读者,具体生动,视角新颖,体现了新闻“可读性”特点C.材料三通过讲述嫦娥五号对接成功背后的研发故事,着力反映研究团队身上表现出来的科学研究精神D.材料三中,嫦娥五号仅用21秒就完成了轨道器与返回器在环月轨道上的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交接时间精确到秒,体现了新闻“准确性”特点6.历时十余年,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终于实现我国探月工程能圆满收官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老皇渠村的地窝子刘亮程①地窝子门口长着五棵大榆树,两棵向西歪,一棵朝北斜着身子,另两棵弯向东边的大马路夏天常有过路人走到这儿停下来,在路上的阴凉处歇脚不时望一眼我们的房子。
我们坐在西歪的两棵树荫里,也看着路上人②经常有树根顶破墙壁伸进地窝子春天墙上一层白毛根那些细小根须一不小心伸进我们的屋子,几天就长到一拃长父亲说挖地窝子时砍断了好多树根一支根有人的大腿粗,是中间那棵歪榆树的,砍它时那棵树不住地抖③抖下来许多叶子④应该是上个秋天的叶子父亲挖地窝子是在开春,榆钱才刚吐蕾呢每年秋天树上都有一些不愿落地的叶子,片片地缀在枝头秋雨中飘零一些,冬天刮寒风时雪地上坠落几片儿其余的一直坚守到来年的新叶长出⑤一棵树上总有几片老叶子看见下年的新叶子早先每到春天就听奶奶说这句话我以为她没事了说废话呢谁朝春天的榆树上望几眼都能说出比这更有意思的一句话来⑥后来我知道奶奶在说我们家斜对过的徐老太太她们家是村里的老户,一排十几间房子,有钱有势徐老太太比奶奶还显年轻些,已经抱上玄孙子奶奶那时已下不了炕,她知道自己熬不到我们长大成人,看不到我们娶妻生子⑦那个根又在动了奶奶说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