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1课时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课件 鲁科版选修3-鲁科版高二选修3化学课件.pptx

32页
  • 卖家[上传人]:资****亨
  • 文档编号:217198204
  • 上传时间:2021-12-01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2.15M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第1章第3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1.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规律2.正确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及其变化规律,会用电离能的概念分析解释元素的某些性质学习目标定位达标检测检测评价 达标过关新知导学启迪思维 探究规律内容索引NEIRONGSUOYIN新知导学XIN ZHI DAO XUE011.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概念与意义(1)概念:电离能: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的 能量符号:I,单位: 逐级电离能: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正一价气态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元素第一电离能符号:I1第二电离能:气态正一价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正二价离子所需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第五电离能依此类推通常情况下,第一电离能 第二电离能 第三电离能(2)意义: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 失去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 失去一个电子最小kJmol1一、元素的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小于小于难易程度容易难2.元素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1)每个周期的第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最后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即一般来说,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 趋势。

      2)同一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 最小最大增大减小相关视频归纳总结1.电离能数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对电离能的影响同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从左到右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I1总体上有增大的趋势碱金属元素的I1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I1最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起主要作用,元素的I1逐渐减小2)核外电子排布对电离能的影响某原子或离子具有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的电子排布时,电离能较大如第A族元素、第A族元素比同周期左右相邻元素的I1都大,原因是第A族元素最外层ns2全充满,第A族元素最外层np3半充满,比较稳定各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I1最大,原因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各轨道具有全充满的稳定结构Zn(3d104s2)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电离能大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递变规律是原子半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例1下列有关电离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越大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B.第一电离能是元素的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C.同一周期中,主族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越来越大D.同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解析第一电离能是气态电中性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越大,表示该元素的原子越难失去电子;从总的变化趋势上看,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但有反常,如I1(N)I1(O)。

      例2下列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中,对应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3s23p1 B.3s23p2 C.3s23p3 D.3s23p4解析由于能量3p3s,因而先失去3p轨道上的电子,而C项3s23p3中3p轨道半充满,是较稳定状态,因而更难失去第1个电子方法规律(1)影响电离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和核外电子排布2)比较元素电离能大小时,要特别注意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时元素的电离能较大1.碱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一般来说,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 2.下表为Na、Mg、Al的电离能(kJmol1)减小增强二、电离能的应用元素电离能NaMgAlI1496738578I24 5621 4511 817I36 9127 7332 745I49 54310 54011 575越强分析下表中各元素电离能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同一元素的电离能逐级增大?答案原子失电子时,首先失去的是能量最高的电子,故第一电离能较小,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阳离子,离子半径变小,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强,从而使电离能逐级增大元素电离能NaMgAlI1496738578I24 5621 4511 817I36 9127 7332 745I49 54310 54011 575(2)钠原子为什么容易失去1个电子成为1价的阳离子?答案钠原子的I2I1,说明钠原子很容易失去1个电子成为1价阳离子,形成Na为1s22s22p6稳定结构后,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变得更强。

      因此,钠元素常见价态为1价元素电离能NaMgAlI1496738578I24 5621 4511 817I36 9127 7332 745I49 54310 54011 575(3)下表中能够说明镁、铝原子通常分别形成Mg2、Al3的依据是什么?答案说明镁原子通常形成2价阳离子的依据是I3I2说明铝原子通常形成3价阳离子的依据是I4I3元素电离能NaMgAlI1496738578I24 5621 4511 817I36 9127 7332 745I49 54310 54011 5753.根据锂元素逐级电离能数据可知,I1I2I1,I3突跃式变大,即失去2个电子后,再失去电子变为3价阳离子却非常困难,说明元素M失去2个电子后达到稳定结构A学习小结返回达标检测DA BIAO JIAN CE021.下列关于电离能的理解中错误的是A.电离能可以表示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B.某原子的电离能越小,表示在气态时该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C.第二电离能是气态1价阳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D.电离能跟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对应的解析电离能小的元素原子易失电子,大的易得电子,所以A、B项正确;C项为第二电离能的定义,正确;D项,电离能有时并不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一一对应。

      12345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3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解析同周期中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最大,A项正确,C项不正确;由于Mg价电子排布为3s2,而Al为3s23p1,故铝的第一电离能小于Mg的,B项不正确;D中钾比镁更易失电子,钾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镁的,D项不正确1234563.如图表示前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气态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的变化图像其中A、B、C各点表示的元素是A.N、S、P B.F、Cl、OC.He、Ne、Ar D.Si、C、B解析A、B、C的第一电离能是各自周期中最大的,即最难失电子,故A、B、C是各自周期中的稀有气体元素He、Ne、Ar1234564.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所含主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和最小的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A.Na2S B.MgCl2C.NaCl D.AlCl3解析第3周期主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Cl,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为Na,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1234565.(2019海南中学高二期中)某主族元素的第一、二、三、四电离能依次为899 kJmol1、1 757 kJmol1、14 840 kJmol1、18 025 kJmol1,则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A.第A族 B.第A族C.第A族 D.第A族解析分析该元素的各级电离能可知,第一、二电离能较小,第三电离能剧增,说明该元素原子易失去2个电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元素位于第A族。

      1234566.请完成下列各题:(1)Mg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Al元素的_,第2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铍大的有_种123456解析Mg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s为全充满稳定结构;Al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1,3p轨道不是稳定结构元素第一电离能MgAl第2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Be元素第一电离能大的元素有C、N、O、F、Ne共5种大5(2)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与碳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的第一电离能,原因是_123456解析O原子和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分别为2s22p4,2s22p3,N原子的2p轨道半充满,结构比较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大1s22s22p2N原子的2p轨道达到半充满结构,比较稳定(3)A、B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下表数据,写出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1234561s22s22p63s2解析由A、B元素的各级电离能可看出,A、B两元素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2价金属阳离子,故A、B元素属于A族的元素,由同主族元素电离能变化规律可知,B元素为镁元素,其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返回电离能/kJmol1I1I2I3I4A9321 82115 39021 771B7381 4517 73310 54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