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经典启迪学生智慧用经典促进教师成长.doc
4页用经典启迪学生智慧 用经典助推教师成长——读《甘肃庆阳:用经典唤醒灵魂》和《建造精神特区》有感土溪镇官坝中心完小:朱 侠2011 年四月,按照县教育科学技术局和镇中心学校的要求,我与全体教师一起学习了《甘肃庆阳:用经典唤醒灵魂》 、 《建造“精神特区”——破解“岔河现象”的奥妙》和《从均衡发展走向内涵发展——河北省邯郸市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纪实》等三篇文章学习后,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特别是对《甘肃庆阳:用经典唤醒灵魂》和《建造精神特区》两篇文章的感受颇为真切,我将它们与我校的“经典诵读实验”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深受启发,现将其感受简述如下 :一、感悟经典文化的魅力无论是甘肃庆阳还是河北岔河,他们都把真正的经典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不管是《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还是对《论语》参悟理解,无不包含他们这一群教育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经典文化的认同与追求 《甘肃庆阳:用经典唤醒灵魂》告诉了我们,不管是学校校长还是一名普通教师,都必须要做有思想的教育者,怎样左右思想的教育者,必先会读书庆阳市教育局局长卢华栋说得好:“所谓教书育人,首先要育人,经典诵读,公在育人把人育好了,不仅不会影响质量,反而会有助于提高质量。
”庆阳师范附小提出的“六年读 100 本书,为孩子终身奠基” 他们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读,共享成长的幸福在读书中,教师学会以宽容的心面对教育,从书本中寻找到教育智慧的源头,从学生身上发现了更多的惊喜在山东岔河中学,张斌利校长从探寻中国教育的根谈到了学校“精神特区”的诞生,从他脱口而出的《论语》中的经典句子中我知道了教育的顺序就是:“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有学文 ”也知道教育的内容就是:“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还知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正焉,可谓好学矣 ”更然我感受深的是张斌利校长通过读《论语》 ,打开了《论语》的另一扇窗子——教师读《论语》 ,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中提炼出教师一直追寻的教育境界——“教之者不如好教者,好教者不如乐教者 ”学校从“和” 、 “道”字上做文章,倡导“人本” ,提出“四不” ,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积极向上的精神诠释着教育大智慧,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道精神实现“立校” ,让教师在快乐中成长,提升教师的思想和文化品味。
二、思考经典诵读的缺陷综观我镇的“经典诵读”实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思想上都是认同于我们祖国的经典文化,我们都想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才气的君子和淑女,我们都是一起行走在经典诵读文化上的行者然而,就内容上来说:我们的经典诵读教材在选材上过于简单,没有具体的文化主题,也没有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很多东西不适应学生成长需要我们在教材的选取上更多注重中华传统文化中某一个方面的经典文章,如中华文明四字成语;还选取了一些学生到中学后就要学习的一部分经典文章,而这部分文章绝大多数内容繁多,不易理解,如《背影》 、 《荷塘月色》等;而真正适应于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的儿童读物等相关经典文章选取太少其次,从推广形式上看,我们有具体的教材,但我们的教材不能做到人手一册,教师和学生不能更好的享受这一资源;第三,我们虽强调学校认真开展,但对一些学校的工作开展不闻不问,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导致一部分学校教师错误的认为“经典诵读”实验就是一种累赘,一种形式第四,从诵读方法上看,我们在倡导学生读经典、诵经典、写经典时忽视了教师的读、诵、写,就导致一部分教师在经典诵读课上不知所云,对于经典文章没有自己的见解,更多的是人云亦云;我们每一天只利用 20 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后或课余就没有什么可读的,如果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诵读教材,那学生就能自主的学习和诵读经典,到那时,经典诵读不仅能真正影响学生,还可能影响到学生家长乃至社会。
三、打造经典文化特色“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岔河 8 年建造“精神特区” ,庆阳 6 年成就经典阅读岔河中学全校师生因经典文化学习而生成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岔河精神特区,是因为教师在对于《论语》的诵读没有只停留在诵读上,而是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实践,与孔子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庆阳之所以能获得今天的成功,是因为有卢华栋局长对当下教育的深刻思考、对经典的执著追求和对校长们的思想引领我们的“经典诵读”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半,从这一年半的工作中,我们看到我们的不足,但总是找不到真正前进的方向今天,在读完两篇文章后,心里豁然开朗,我们要“用经典启迪学生智慧,用经典助推教师成长” 这就是我们为之寻找的和打造的经典诵读特色,为了实现这一特色文化,我们要从以下三方面去做1、实现经典诵读“校校有主题”在主题的确定上,我们要遵循每一个学校办学的特点选取不同的主题,再根据自己的主题选择适合在自己学校的诵读材料, (如:我校的的经典诵读主题就可以结合学校的“三自三爱行天下”这一德育理念,以“自信、厚德、励志、做人”为主题,从《论语》 、 《孟子》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唐诗》和《宋词》等当中去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文章,要以《论语》 、 《唐诗》 、 《宋词》上的文章为主。
)分年级装订成册使用2、实现经典诵读“期期有考核”经典诵读要在全镇推广,让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诵读特色,让每一位老师都乐于参与,我们必须得在考核上下功夫,将经典诵读工作纳入对学校和教师的学期工作考核,奖励先进,鞭策后进镇中心学校在每学年初就要专题会议,回顾上期工作,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取得的成绩,提炼工作中好的做法,制定出下期新的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安排部署新学年的经典诵读工作3、实现经典诵读“人人有收获”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打开智慧之门,还要让老师在经典诵读中不断成长,真正实现参与者“人人有收获” 一是要在学生中广泛宣传,让学生由认识到喜欢读,明白经典诵读对他们一生发展和启迪智慧的重要性;二是在诵读方法上还需加强,我们要在倡导“读经典、诵经典、写经典”的基础上应再加上“悟经典”和“用经典” ,让学生通过读、诵、写后,自己经典的东西有所悟,要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对经典的认识和理解,甚至包括运用,把“经典与生活、经典与理想、经典与行动”联系起来,让经典启迪学生智慧,陪伴学生成长;三是要加大对学校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引领,中心学校要组织学校校长诵读经典,学校校长要组织教师诵读经典,让全体教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行动上步调一致,在知识上稳步提升,真正实现用经典助推教师成长,促进学校特色创建;四是借助经典诵读在学生中开展“读书计划” ,实施“读书工程” ,让学生由读经典文章到读经典书籍,进而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基;五是在教师中开展“读好书活动” 、 “读书沙龙” 、 “读书文摘” 、 “走进名师”等活动,丰富老师文化底蕴,提升教师文化品味,净化教师心灵,升华教师人格,以此建造学校特有的文化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通过对《甘肃庆阳:用经典唤醒灵魂》和《建造精神特区》的学习,我对我校乃至我镇的经典诵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我们接下来要开展的工作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个人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礼,全体教师对经典诵读的认识都会进一步加强,行走在经典诵读路上的步子会更加坚定,更加执著,更加充满着希望……路在脚下,脚在路上这条路,注定将成为土溪镇学生成才之路,教师成长之路,学校特色创建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