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论证报告3800字.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9358365
  • 上传时间:2022-05-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78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论证报告3800字    关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论证报告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09中文 学号:09****09 姓名:maggie kong一、论文选题本人2013届的毕业论文选题为: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一直以来,本人就很喜欢读一些外国文学的作品,其中《傲慢与偏见》是最为喜欢的一部作品,因此,本人的论文题目是与《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有关的而之所以选择这一题目,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本人对简·奥斯丁这位女作家的喜爱,她认为妇女和男人一样有智力、有理性,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在她的笔下,女子和男子一样具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妇女不必把忍耐、顺从当成美德,她们向往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缔结的婚姻其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的社会很具有典型性,具有明显的女性意识,尤其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她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这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促使了她与达西美满的婚姻一)选题意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无论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是在文学作品中,男性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宰地位。

      男性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所有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根深蒂固地渗透于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就以狄更斯、劳伦斯等男作家的创作而论,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以男主人公唱主角,小说情节都是以男性为中心铺展开的女性的形象要么是“家里的天使”,完全听任男人的摆布;要么是女巫、妖魔等令人厌恶的形象即使是当时的女性作家,她们或多或少也都是从男性的视角或借用男性的写作手法来看待整个世界的如范妮·伯妮就借鉴男性作家们的写作手法描写家庭传奇然而,这种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宰地位的社会关系在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被消解了奥斯丁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成功塑造了伊丽莎白这一女主人公的形象,充分展现了英国文学女性意识的鲜然勃发,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英国女性文学这一伟大传统不可或缺的链条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简·奥斯丁是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作为一名女性,她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有一套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从她的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傲慢与偏见》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目前国内外关于《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是具有反叛精神的新女性形象,她美丽、倔强而聪慧,勇于追求梦想,她不愿为了生活牺牲爱情,所以她毅然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而选择忠于自己的内心,这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体现了女性意识。

      2.小说中五种不同的婚姻观小说写了五种不同的婚姻观,分别是以贝内特夫妇为代表的盲目婚姻、莉迪亚和威克姆为代表的情欲婚姻、柯林斯和夏洛蒂为代表理智婚姻、简和宾利为代表的幸福婚姻、伊丽莎白和达西为代表的完善婚姻这五种婚姻中,作者主张的是最后两张,她提倡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摆脱传统的买卖婚姻模式,这就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3.小说中对世俗礼教、父权社会的反抗这集中体现在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这件事情上,柯林斯是一位牧师,也就是西方的神职人员,他是世俗礼教、父权主义和集中代表,伊丽莎白拒绝他,实际是对世俗礼教的反抗,反映了浓郁的女性意识4.作者简·奥斯丁运用女性视角描述故事情节奥斯丁虽然生活在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背景中,但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去审视作品中的男性形象,通过作品中情节的巧妙设置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对男性优越的权威加以解构,对男性的主导地位摆出了一副反叛和颠覆的姿态,对女性的聪明、智慧及自我价值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传达了女性为争取平等而抗争的呼声,表现出了背叛男权社会的主旋律以及先进的女性意识三)研究方法及原因至于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在综合了前人以及自身对外国文学论文写作的经验,本人暂定三种基本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追因法。

      但在论文的实际写作过程中,若有需要,可能还会增添其他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人主要通过搜集、整理前人的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研究现状,并借助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本论文的撰写2.比较研究法这种研究方法主要用来比较小说中的五种不同的婚姻,通过对这五种不同的婚姻的成因以及结果的比较分析,突出女性意识的重要性3.追因法在18世纪的英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男女在各方面都不平等,社会制度和各种保障都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在经济上被迫依赖于男性,但《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在意识上已有了女性主义思想的萌芽,这种意识的出现需要探索并追溯原因,因此采用追因法二、研究内容(一)论文提纲整篇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具体地、深入地展开论述:引言1.18至19世纪社会制度下的英国女性地位2.女性意识的觉醒2.1.女性意识觉醒的原因2.2.以女性本身为中心的生活态度2.3.女性对精神平等的追求3.小说中的女性意识3.1.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所反映的女性意识3.1.1.追求平等婚姻,反抗传统女性价值束缚3.1.2.杰出的反思能力体现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3.2.小说中男性形象的颠覆与黯淡反映的女性意识3.2.1.被女性改造的男性形象——达西先生3.2.2.愚蠢自负的男性形象——柯林斯先生结语(二)重难点及拟解决思路本人觉得完成此论文的重点是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即全面搜集、整理、分析各类材料,包括《傲慢与偏见》、《英国文学简史》、《女性权力的崛起》等著作,也包括一些期刊论文,在熟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地筛选,提取具有参考价值的部分,在脑海中形成对前人研究的初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论文提纲的构思,对此,将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解决。

      此外,本人觉得论文的难点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对原著的细致阅读,深入挖掘其中的女性思想,而这部分将采用追因法与比较研究法进行探究三、预期价值阅读奥斯丁的小说,始终能感受到一个女性的独特的视角,作为一位集传统与反抗于一身的过渡时期的女作家,她对英国女性文学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被福斯特誉为“女性中的莎士比亚”她开创性地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力来描述女性的独特感觉和经验世界,传达女性的意志和愿望,使人们开始站在女性的角度认知世界她作为女性主义的启蒙者和女性意识觉醒的倡导者,主张妇女人格独立,争取平等权利,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她对于女性主义的关怀无疑为整个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对当代人尤其是女性来说具有启迪意义此外,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它通过描写男性形象的颠覆与黯淡来衬托反映女性意识的觉醒,这在此前是鲜少有人研究的四、参考文献1.(英)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 李银河. 女性权力的崛起[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3.(英)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M].王科,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4. 常耀信. 英国文学简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5. 田玉霞. 喜剧背后的觉醒[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年9月,第21卷,第9期,P103~105.6. 彭开明. 论伊丽莎白的多元化性格[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xx年,第24卷,第2期,P87~88.7. 黄静.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6期.8. 蔡岚岚. 英国文学女性意识的承袭与勃发[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xx年,第10期,P61~64.9. 朱锦锐. 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J]. 大众文艺,20xx年,第9期,P54~55.10.田玉霞. 男权形象的陨落——《傲慢与偏见》 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J].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xx年,第8期,P71~72.11.彭筱璐.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剑南文学,20xx年,第4期,P49~50.12.朱婉滢. 从婚姻和财富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年,第11期.13.龚龑.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教育[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xx年,第4期,P71~76.14.彭中杰. 试述《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27期.15.黄婷婷.从女性视角浅析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第26卷,第1期.16.张叶,李瑛.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5月,第32卷,第5期.17.宋建华.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J]. 大连大学学报,20xx年,第5期.18.李坤,安琦. 庄园生活中女权主义的体现及其局限性[J]. 赤峰学院学报,第26卷, 第2期.第二篇: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 5300字文艺评论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朱锦锐(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摘 要】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充满了女性思想色彩,包括世界观以及生活方式。

      成功的反映了当时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乡镇女性社会的状况---所有女子都以嫁出去作为一种荣誉,而不管嫁给谁,婚取成了妇女唯一的人生目标,真正的感情既少见,又难以被理解,从多角度反映当时的女性意识,包含女性对自己的认知,对待自己的情感以及婚姻关键词】简·奥斯汀 女性 认知一.引言简·奥斯汀笔下的爱情,滋生在热闹的乡村舞会中,充斥着邻里的蜚短流长,人物的纷繁,其次是各种各样的舞会、舞会、舞会和舞会,中间交杂许多中年妇女琐碎的评论,小姐们莫名的长篇感慨和磕磕碰碰的日常生活全然没有英式的那种阴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仇恨和嫉妒,而男人和女人间的爱情,混合着自卑、轻视与依恋,针锋相对、互相伤害却眷恋相依而奥斯丁却把视线关注在英国乡间这也是作者刻意追求和保持的一种风格当时英国乡间的生活在作者看来是惬意悠闲的,纯朴中包含平凡自然,但是整个英国社会的影响力始终波及着乡村,如势利、炫耀、虚荣和对婚姻的看法小说中的班纳特夫人“她活着就是为了把她的女儿们嫁出去”很显然,班纳特太太处心积虑想替五个女儿寻找到和上流社会的贵族联姻的机会当时的婚姻缔结的重要条件是男方有可观的家产,女方有丰厚的嫁妆于是他们的结合便是幸福,便会为世人所承认接收。

      诚然,这样的婚姻类似于一种资产合并,以金钱作为婚姻的基础,在当时的达官贵人看来这无可非议正如小说一开头所说“一个富有的单身汉一定需要一位年轻貌美的太太,这已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上小说看似是在写爱情,婚姻,而且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爱情婚姻,可是小说中的爱情与浪漫无关,婚姻与爱情无关,而是平,因此她就在学识才艺上下工夫,老是及不可耐地想卖弄一番为了达成结婚的目的,女性人物擅于把自己转化成商品,展示其外貌与才艺,吸引男性目光这些正是她们所认为的美德,在男士们面前可以显露的资本,她们决不会想到这一切的美德得以形成的资本是金钱,她们谈及金钱时,显现出蔑视和鄙夷,却不知自己的婚姻得以缔结不是因为美德,美德只是一件附属品,作为她们丰厚嫁妆的最让人信服的掩饰物这些似乎与小说的开头相互矛盾,其实不然,真正的与小说的某种实质不谋而合,应该是“ 一个待嫁的小姐所需要的一定是一位年轻英俊,有着丰厚资产的丈夫,这已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It is a truth well known to all the world that an unmarried woman mus。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