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先秦诸子语录14500字.docx

2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7358071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5.29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先秦诸子语录14500字    1.先秦诸子语录1、【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国君)以德治国,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2、【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施恩惠、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就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自己想立足于社会,也帮助别人一同立足;自己想万事通达,也帮助别人一起通达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3、【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译文】孔子说:?(执政者)自己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民众也会自觉地遵行;如果他自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强制命令,民众也不会服从4、【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共处而不盲目附和,小人同流合污却不能和谐共处。

      5、【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译文】有子说:?礼在用时,以和为贵先王为政之道,以此为美,无论小事大事都照此去做如果‘和为贵’理解得有所偏离,为了和而和,不用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6、【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译文】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便是仁了子张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勉、慈惠恭敬就不会遭到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诚信就能受人信任(一说: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勉就能取得成功,慈惠就能更好地 1用人7、【原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尧曰》)【译文】子张问孔子:?怎么样,这样就可以从政了吗??孔子答道:?遵从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习,就可以从政了。

      子张问:?什么是五美??孔子答道:?君子施惠于人而不浪费,辛勤劳苦而不抱怨,有所追求而不贪婪,舒适安逸而不骄纵,颇具威严而不凶猛……子张问:?什么是四恶??孔子答道:?不去教导就杀人叫做虐,不告诫别人怎样做却要看到成果叫做暴,命令下得晚却要限期完成叫做贼,同样是给人东西,出手吝啬的叫做有司(小家子气)8、【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孝敬自己的长辈,进而尊敬别人的长辈;养育自己的孩子,进而爱护别人的孩子能做到这样,)治理天下就易如反掌9、【原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译文】(假如执政者)能以百姓的快乐为乐,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乐;能以百姓的忧愁为忧,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与天下人同乐,与天下人同忧,还不能称王天下,从来也没有过啊10、【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译文】有利的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众人的团结一个三里内城、七里外城墙小城,四面围攻都不能取胜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另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甲并非不坚利,粮草也并非不足,但还是弃城而逃,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众人的齐心协力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会众叛亲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归顺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众叛亲离之人,必然是不战则已,战无不胜的了211、【原文】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译文】桀纣之所以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百姓;之所以失去百姓,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得天下有办法:得到百姓拥护,就能得到天下了;得百姓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百姓拥护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而已12、【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臵《孟子〃尽心下》)【译文】百姓最为重要,国家次之,国君为轻所以得着百姓的欢心就能做天子,得着天子的欢心就能做诸侯,得着诸侯的欢心就能做大夫国君诸侯危害到国家的时候,就废旧立新13、【原文】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荀子〃王制》)【译文】马在驾车时受到惊吓,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上;百姓在政治上受到惊吓,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政位马受惊,不如想法使马安静;百姓受惊,不如想法给他们实惠选拔贤良之人,推举忠厚之人,宣传孝悌之人,收养孤寡之人,救济贫穷之人,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百姓就会安于政事;百姓安于政事,然后君子才会安于政位有记载说:?君主,是船;百姓,是水。

      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14、【原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四十七章》)【译文】最上乘的执政者没有个人主观成见,总是把百姓的意愿作为自己的意愿老子谈为官之道)15、【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七十七章》)【译文】自然规律,不是很像拉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够就增加点力量自然规律,是削减多余的补给不足的然而社会法则却并非如此,而是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有道之人才能做到啊16、【原文】3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非命下》)【译文】因此,立论一定要有三项标准,是哪三项标准呢?墨子说:是推究来历,查清过程,付诸实践那么,从哪儿去推究来历呢?要向上去研究古代圣王的事迹从哪儿去查清过程呢?要向下考察百姓耳闻目睹的实情。

      从哪儿去考验实践呢?把它放到政治上去实行,观察它是否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这就是立论的三项标准17、【原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管子〃牧民》)【译文】政令之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之所以会废止,在于违背民心百姓怕忧劳,我就想法使他们快乐;人民怕贫贱,我就想法使他们富裕;百姓怕危难,我就使他们安定;百姓怕消亡,我就使他繁衍生息只要我能使之快乐,百姓就可以为我承担忧劳;我能使之富裕,百姓就可以为我忍受贫贱;我能使之安定,百姓就可以为我抵挡危难;我能使之繁衍,百姓就会不惜为我而牺牲了18、【原文】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 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 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 (《晏子春秋〃问下》)【译文】叔向向晏子请教:?什么样的思想才是高尚的呢?什么样的行为才是仁厚的呢??晏子回答说:?思想高尚莫过于爱护百姓,行为仁厚莫过于使百姓安乐。

      叔向又问:?什么样的思想是低劣的呢?什么样的行为是下贱的呢??晏子又回答说:?思想低劣莫过于盘剥百姓,行为下贱莫过于败坏自身德行二、关于先秦诸子1.“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据《汉书·艺文志》,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儒家 孔丘、 孟轲 、 荀卿;墨家,墨翟;法家商鞅、韩非;道家老聃、 庄周;农家许行; 名家公孙龙;杂家吕不韦;纵横家苏秦、张仪2. 讨论:春秋战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礼崩乐坏,就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的社会力量应运而生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虽然社会地位较低,但很多都是有思想和有才能的人,由于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他们著书立说,各成一家之言,出现了我们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后世称他们为先秦诸子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和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时期,是我们民族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43.先秦诸子散文发展阶段:语录体阶段 :《论语》、《墨子》、《老子》对话体阶段 :《孟子》、《庄子》专题论文阶段 :《荀子》、《韩非子》4.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首先是孔孟思想,其次是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

      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和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时期,是我们民族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对后世散文发展的影响:汉初政论家贾谊、晁错等的政论文;魏晋以后,老庄哲学大盛于世,嵇康 、阮籍;唐宋以来的古文 ,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王安石 三、整体感知这篇课文由十则语录组成,其中《论语》四则,《孟子》三则,《老子》三则孔孟的六则语录,涉及面很广,内涵十分丰富,但有一核心思想贯穿其中,那就是“仁”在孔子那里,“仁”主要是做人的标准<说文):“仁,亲也札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实际上是把这种原本在血缘关系中已有的“亲亲”之心,发扬为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仁心、爱心他强调不能因为“富与贵”、“贫与贱”而“违仁”,提倡“杀身以成仁”,显然是把“仁”崇尚为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在孟子那里,“仁”主要是善政的标准他提倡“仁政”、“王道”,实际上是主张用仁爱之心来治国平天下,将“爱人”演化为“爱民”,从而也就形成了他的“民本”思想他强调“为民父母”、“与民同忧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贵君轻”,显然是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