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pdf
4页Aug. 2006, Volume 4, No.8 (Serial No.35) US- China Foreign Language, ISSN1539- 8080, USA 35 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 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 郑建新* 梁文青**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而委婉语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 社会道德、民俗、政治和社会心理等文化现象的一面镜子它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孤立存在,因而英语委 婉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 文化内涵 1. 引 言 英语中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前缀“eu”的意思是“good” (好) ,词根“- phemism” 意为“speech” (言语) ,合起来意思是“word of good omen” (吉言或好听的说法)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 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语言交际是人类赖以维系社会关系和人 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采取迂回 曲折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
因此,委婉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润滑”交际的重任 “如果 没有委婉语,世界的运转会因摩擦而停止,人间将充满仇怨” 正如美国学者 Hugh Rawson 所描述的那样, 委婉语“如此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语言,以至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便是那些自诩言谈直截了当的人——能 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的”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ylor)最先提出文化的定义他在 1871 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说: “文化 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 能力和习惯” (胡文仲译,1994) 后来有些学者把文化分为两类;一类包括文学、艺术、建筑、哲学、科 学技术成就等集中反映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有时被称为“大写字母的文化” (culture with a big “ C” ) ;另 一类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相互关系等,也即把文化看作一系列的特征, 有时被称为“小写字母的文化” (culture with a small “ c” ) (胡文仲,1994: 14) 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 促进语言的发展;同样,语言的发达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正是因为文化和语言有这样 一种特殊紧密的关系,所以人们通常把语言称作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而委婉语作为 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民俗、政治和社会心理等文化现象的一面镜子它不能脱离社会文 化而孤立存在,因而英语委婉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 委婉语的文化内涵 2.1 宗教信仰 委婉语可谓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即人类文明的早期,当时宗教已经开始禁用某些词语人们对 于神也是敬而远之,不能亵渎神名被视为神的化身,提到神名无异于亵渎神灵,会受到神谴在信奉基* 郑建新(1966- ),男,1988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语系,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 语言学,测试学;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邮编:210029 ** 梁文青(1965- ),女,1987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 语言学,测试学;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邮编:210029 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 36 督教的国家,不能随便提及上帝的名字,更不可使用上帝的名字来诅咒发誓,否则就被视为亵渎神明,乃 大不敬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十大诫命” (the Ten Commandments)之一就是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字。
凡是妄 称上帝者, “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死后定被罚下地狱但是,人们在诅咒发誓时,又习惯请神名作证, 以示严肃认真于是,在这种相互对立的情况下,委婉语便应运而生,从而达到了文化内部的协调与统一 为避免直呼上帝,人们创造了一些避讳的说法和溢美之词在宗教委婉语中,常用的方法就是隐形忌形, 使用别名代号,而最隐讳的方法就是用名不副实的词语称呼神例如,古希腊和古罗马斯复仇之神的真名 为“the Furies” ,而在古希腊语中常用“the Eumenides” (意为“the kindly ones”——慈善之神) ,或用“the Erinyes” (意为“the revered ones”——受崇敬之神)来称呼,可是两者都不能如实地反映出复仇者凶恶残 忍的本质在希伯来文中,上帝的名字是“Yahweh[YHWH]” (英文中的对应词是“Jehovah”——耶和华) 虔诚的犹太教徒在朗读《旧约全书》 “Yahweh”一词时出于对神明的敬畏,往往念成“Adonai” ,以示避讳 远古时代,由于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们便将之归因于神明鬼怪对神明由顶礼膜拜到心怀敬 畏, 对鬼怪也有避讳进而产生恐惧, 不敢直呼其名, 唯恐他们闻声而至 (speaking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 , 灾祸降临。
所以,出于一种恐惧心理,人们称“Satan”为“Goodman” ,以防招其现身另外,人们还采 用了各种替代语,如:the Dickens、Prince of Darkness 等,使其难以听懂有时甚至还创造了一些溢美之 词,如 the Greatfellow 等由此可见,许多委婉语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2.2 社会心理 如果说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那么委婉语更是社会心理的一面镜子形形色色的委婉语反映出形形 色色的社会心理状态 “忌讳”是产生委婉语的主要心理基础人们的“忌讳”心理往往是社会问题的知 识指示灯等近年来西方人常用“梅毒病”的委婉语“social disease”指称“艾滋病” ,因为目前艾滋病广 为流行,成了西方社会的棘手问题当今由于营养过剩, “肥胖病”也成了现代西方文明的一大忧患,人 们怕“胖” ,于是避讳地称“胖子”为“weight- watcher” 在现代美国社会,委婉语的使用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的心态、情 感和生活方式在当代美国社会中,人们出于对职业的偏见等种种社会心理的考虑,往往将某些称呼打扮 一番,使之听起来更体面、顺耳。
在称呼那些社会地位比较低的职业时,人们通常借助委婉语来改变某些 职业形象,以求得心理平衡上个世纪以来,一大批悦耳动听、冠冕堂皇的职业名称相继问世,取代了原 来直截了当的称呼如:许多职业或工作不再叫“jobs” ,而称为 professions、garbage collector 等清洁工 被称为 “sanitary engineer” (卫生工程师) , “hairdresser” 被称为 “beautician” (美容师) , “landscape architect” (风景建筑师) , “cook” (厨师)被称为“chef” (烹饪大师)等等在美国,几乎每个“卑微”的职业都 被冠以美名,好似整个社会都很尊重和关心他们,从而使从业人员摆脱“卑微”的心理 在美国社会中,许多老年人,尤其是妇女不喜欢听到“old”一词,年迈必然导致死亡, “老之将至” ,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象征着大限将临所以,美国人怕老,对老的惧怕心理已经达到忌讳“old”一词的 程度于是人们费尽心机地借用其他词汇来委婉地表示老年这一概念如 the advanced in age、the mature、 the elderly、the longer living(生活经历较长的人) 、seasoned man(历练之人) 、well- preserved man(保养得 很好的人) 、senior citizen(资深公民)等等。
疾病与死亡往往会令人感到恐惧不安目前 cancer 还是不治之症,人们往往谈癌色变,用“big C”来 委婉地表达“cancer” ,这样就淡化了人们的恐惧心理Die(死亡)也最容易使人产生恐惧心理,因此, 人们用形形色色的委婉语取而代之如: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be at rest、be home and free、go to heaven、go to meet one’ s maker、leave this world、rest in peace 等等 2.3 行为准则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哪些是合乎情理的,哪些是有悖情理的或是越轨的,这其中有些是明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 37 文规定的,但多数是约定俗成的因此,不少委婉语就是具有社会准则方面的文化内涵一般说来,每个 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性感部位 然而, 性器官以及某些性感部位, 却始终是英美人既感兴趣又竭力回避的 “禁 区” 这方面的委婉语各式各样,层出不穷,它们或是隐讳,或是曲折迂回因为直呼其名往往会令人震 惊和厌恶,被认为是缺乏教养和有失文明的行为 在维多利亚王朝时代,女子就是在同类之间也不许对自己身体某部位直呼其名, “乳房”称“bosom” , “大腿”叫“log” ;更有甚者,竟连禽兽类胸部和腿部的肌肉部分都被婉称为“light meat” 、 “dark meat” 。
出于同样的准则, “amorous rites” (爱的仪式)因其文雅和含蓄被用来讳饰人类那种赤裸裸的本能行为 在“性开放”的西方社会里,虽然人们敢于谈性,但性行为在任何文明社会的任何时期,几乎都是讳饰的 话题 有关性行为的委婉语竟有数百条之多 如: connubial rites (夫妇仪式) 、 art of love (爱情动作) 、 amorous congress(爱的聚合) 、conjugal rights(夫妻权利) 、conversation(交往)等等 同性恋、卖淫以及变态的性行为,至今仍是婉言相称上世纪 60- 70 年代兴起的同性恋解放运动,已 经形成一股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使人们不可再随意将他们诬蔑为“pansy” (男娼)或“fruit” (娈童) 但另一方面,同性恋者由于仍遭到法律或社会的惩罚,同时也为了便于辨别同伙,他们在此期间还是逐步 创造了一套委婉的切口,如:gay(欢乐的) 、indecent assault(不道德的攻击) 、sexual orientation(性兴趣) 、 the third sex(第三性)等等 2.4 政治生活 英语中的委婉语与西方的政治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
日常政治生活中人们使用委婉语是为了“避讳” 或出于礼貌,而政治生活中的委婉语是为了达到“掩饰”或“美化”的目的,具有相当的欺骗性,颇受政 客的偏爱所以西方政治也是产生委婉语的一块沃土战争就是政治,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现代 化战争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大规模的破坏和死亡另外,战争宣传通常要保守秘密,所以战争也是产生委婉 语的另一块沃土 政治和战争方面的委婉语主要是为了“遮掩”和“美化” 学生罢课示威被轻描淡写为“学生不安” (student unrest) ;工人罢工劳资关系紧张被含糊其辞为“工业纠纷” (industrial dispute) ;赤裸裸的侵略被 美其名曰“警察行为” (police action)或“预防性战争” (preventive war) ;明明是撤退却婉言称之为“战 线调整” (adjustment of the front)或“重新部署” (redeployment) 所以,人们一针见血地称这类委婉语为 “化妆词” (cosmetic words)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为了掩盖其暴行把空中的狂轰乱炸美化为“后勤攻击” (logistical strikes) 或 “近距离空中支援” (close air support) 。
把屠杀越南人民称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