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宪问2.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j7****6
  • 文档编号:58103993
  • 上传时间:2018-10-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80.50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组员:浦紹强,潘江妮,申杰倪艳,毛亚梅,孙小慧,帅丹婷,,论语宪问章节节选,2,关于《宪问》,《宪问》是《论语》的第十四篇,共有44章这一篇是上论《里仁》篇的发挥与引申取第一章首句“宪问耻”句的“宪问”两字为篇名,主要记述孔子谈为政之人、退隐之士以及为政之德的言论 一、为政之人,国君4人,卿相1人,大夫8人,兼及布衣4人,国君4人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一庄一谐,一正一谲灵公无道,精通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术,善用人才享国42年简公遇陈恒谋逆,遇难身亡卿相1人,管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他有奢侈铺排,张扬越礼的行为,但纵观一生,功大于过,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而称霸诸侯,一匡天下,“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孔子以仁许他,“如其仁,如其仁大夫8人,子产,郑国大夫,宽厚慈惠子西,郑国大夫,“彼哉!彼哉!”不屑评价尤其是郑国执政严谨,仅起草一份文件,则需经过4人之手而后成公叔文子,卫国大夫,知贤荐贤,颇有雅量,义而言,义而笑,义而取,一言以蔽之,合义而行蘧伯玉,卫国大夫,孔子的好朋友,知过能改,每日反省,系知过、思过、讼过、改过之人公伯寮,鲁国大夫,侠肝义胆,见义勇为。

      至于“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则不一一叙述布衣4人,老而不死如原壤,求益冒进如阙党童子,勇猛坚强如卞庄子,尚德不尚力如南宫适二、退隐之士隐士内容基本集中在《微子篇》,本篇为什么要插叙九位隐士呢,这也可能是为了体现孔子“用行舍藏”的思想孔子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三、为政之德,为政之德,《论语》各篇多有论列,本章知耻,修己,安人,立德,立言,谋政,以及仁、知、勇、忠、信等等修身之美德,不多赘述宪(前515~?),姓原,名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今仲村镇南屯人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 鲁司寇时,曾做过孔子的家臣,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 孔子死后,原宪隐居卫国,茅屋瓦牖,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一 次,子贡高车驷马,拜访原宪原宪衣着破烂,出来迎接子贡问: “夫子岂病乎?”原宪回答说:“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 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听后非常羞愧地走了 唐朝人吴筠有《咏原宪子》诗:“原生何淡漠,观妙自怡性蓬户常 晏如,弦歌乐天命无财方是贫,有道固非病木赐钦高风,退惭车马盛。

      原宪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从祀孔子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之东庑内其故里因靠近南武阳城,南武阳城亦名原宪城城北武山擂鼓台,传为原宪墓5,内容简介,本篇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 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 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其中著名文句有: “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6,《论语》——宪问第十四,【原文】子曰:为命【1】,裨谌【2】草创【3】之,世叔【4】讨论【5】之,行人【6】子羽【7】修饰【8】之,东里【9】子产【10】润色【11】之 【注释】 命:辞令,指外交场合的言辞 裨谌:音bì chén人名,郑国的大夫 草创:《 论语集注》:“草,略也创,造也指起草 世叔:即《左传》的子太叔,(古代“太”和“世”两字通用),名游吉,郑国的大夫子产死后,继子产为郑国宰相 讨论:讨,研究论,评论古义,探讨研究并加以评论今义,就某事表明见解或论证这里是经过研究后提出意见 行人:官名,即古代的外交官。

      《论语正义》:“行人,掌史之官即掌管外交事务的官员,其职责是负责朝觐聘问 子羽:姓公孙,名挥,郑大夫修饰:指对文章进行修改 东里:地名,郑国大夫子产居住的地方 子产:郑国的宰相,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孙侨 润色:指修辞方面的加工7,《论语》——宪问第十四,【译文】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解读】 本章记载郑国起草文书的四大程序 郑国,春秋时夹在秦晋齐楚四个大国之间,不论秦晋齐楚任何两个国家之间打仗,都可能影响它的生存,郑国长期生活在夹缝中,内理政务,外需周旋对外周旋,需靠严密周详而又文彩斐然的外交辞令因此,他们在起草外交文书的时候,十分慎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有这样一段记载:“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孔子说:“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左传》所记,与孔子所评述尚有些许出入,但大体相近先是草稿,定其大端;次是切磋琢磨,讨论斟酌;又其次是修改调整,使其严谨;最后是润色添彩,使其华美,质文兼备一份文稿,四道程序,工作之严谨,态度之认真,令人钦佩,较之今人作文,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离题万里,实在是愧颜8,【相关人物】子产,郑国大夫,名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执政二十多年,使处在秦晋齐楚多重交叉关系之下的弱小郑国获得安宁,并受到各国尊重他为政宽猛相济,刚柔相应,为政偏于刚猛,为民偏于宽柔,以爱人为主所以孔子以一个“惠”字评价他,认为他是一个宽厚慈惠的人《说苑·贵德篇》说:“郑子产死,丈夫舍玦珟,妇人舍珠珥,夫妇巷哭,三月不闻竽瑟之声《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孔子闻子产卒,也流涕说:“古之遗爱也他深受百姓拥戴,孔子赞扬他为“惠人”《论语》——宪问第十四,9,《论语》——宪问第十四,【原文】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1】,召忽死之【2】,管仲不死曰【3】:“未仁乎【4】?”子曰:“桓公九合诸侯【5】,不以兵车【6】,管仲之力也如其仁【7】,如其仁!” 【注释】 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他争位,杀掉了他 召(shào)忽:公子纠的师傅,也是家臣。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哥哥齐襄公即位后不行君道,两人怕受牵累,小白的师傅鲍叔牙侍奉小白逃往莒国,管仲和召忽侍奉子纠逃往鲁国襄公被杀以后,小白先入齐国,立为国君,便兴兵伐鲁,迫使鲁杀了公子纠召忽为此自杀,管仲经鲍叔牙极力举荐,归服了齐桓公,当了宰相,辅助桓公成就了霸业死之:为纠而死,召忽在公子纠被杀后,召忽自杀殉主等于说“殉难”死,为动用法 这个“曰”字和前一个“曰”字是同一人说话,这种重复的“曰”字常常表示另起一个头这里表示叙述已毕,再用“曰”字提出问题 未仁乎:不算是仁吧? 九合诸侯:指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盟会 九合,指多次会合这里的“九”是虚数,泛指多次 不以兵车:即不凭藉武力 如其仁:王引之《经传释词》云:“如犹乃也如,等于说“乃”这就是他的仁德10,《论语》——宪问第十四,【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管仲“仁德”的评价 齐桓公称霸中原,一凭胸量,二凭勇力 一凭胸量首先表现在对待管仲的问题上,齐桓公,原名叫公子小白,他与他的哥哥公子纠争夺君位。

      管仲辅佐公子纠,当时用箭射杀齐桓公,桓公险些丧命,后来齐桓公逼鲁国杀死了公子纠,经鲍叔牙引荐,齐桓公破例起用了曾射杀他的管仲,而且给他极高的待遇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塞门,君王所用的屏风照壁,反坫,君王在厅堂所设供外交用的酒台齐桓公有,他让管仲也有,并且让他单独收取租赋,家臣都不兼职,“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一切礼仪待遇均以君王对待,试想,齐桓公如无雅量,能容忍管仲?不能容忍,岂有称霸中原的气派二凭勇力,不事权谋诈术,同样是与楚国打仗,你看齐国,兴堂堂之师,威风八面,兵临楚国,“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齐桓公也有软硬兼施的时候,但仍是不乏以力取胜的勇气,“齐侯陈诸侯之师齐桓公把六个国家的兵力摆在楚国阵前,说:“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晋文公齐桓公两人均先后称霸中原,自有其过人之处客观地说:晋文公“谲而不正”,是用“智”,齐桓公“正而不谲”,是用“勇”,勇不及智,智不及仁,“仁、知、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三达德,用其一则可以称霸中原,三者若都能娴熟运用,当可称霸天下,齐桓晋文一勇一智,孔子选勇不选智,智前走半步即是谲,在孟子那里,则是“仲尼之徒不道桓公之事则是“勇”“智”亦在不选之列,单选一“仁”字,“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桓公之“正”之“勇”亦表现管仲之“仁”12,《论语》——宪问第十四,【相关人物】 齐桓公(公元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 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但其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貂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被道教列奉为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管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是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如《牧民》、《形势》等篇讲霸政法术;《侈靡》、《治国》等篇论经济生产,此亦为《管子》精华,可谓齐国称霸的经济政策;《七法》、《兵法》等篇言兵法;《宙合》、《枢言》等篇谈哲学及阴阳五行等;其余如《大匡》、《小匡》、《戒》、《弟子职》、《封禅》等为杂说《管子》是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14,【成语典故】 管鲍之交: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论语》——宪问第十四,从前,齐国有一对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每次撤退时,他却跑在最前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最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zhū)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jǔ)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jiū)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腰带,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管鲍之交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牙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多次作战,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最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

      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牙能了解人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