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试论极少主义园林.docx
15页试论极少主义园林【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四方现代主义园林中一个较有性格特点的流派一一极少主 义园林,它起源于对绘画和雕塑的理解,既客观乂神秘,既现代乂古典,既脱俗乂 谦逊,场面壮观,尺度宏伟,极具时代气息同时它乂以其表面的冷漠与刻板,走 向了西方规则式园林的极端关键词】极少主义/艺术/园林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西方现代主义园林的最后一个流派一一极少主义园林时,常 常会被它那忽而神秘、忽而壮观的外表所深深吸引可以这样说,极少主义园林是 本世纪60年代以來,欧美(尤其是美国)现代主义园林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它是现 代主义园林的总结与发展要想对国外的现代主义园林有个整体认识的话,首先可 以从极少主义园林入手在整个西方世界的历史上,园林设计的精髓表现在对同时期艺术、美学的理解 在20世纪这个艺术发展最迅猛、各个艺术门类相互影响、汇合的时期,园林不可避 免地深受绘画和雕塑的影响正如美园林设计家汤姆林逊说过的一句话一一 “20世 纪的园林始于艺术”极少主义最早出现在60年代的雕塑作品中,这些艺术家所主张的这一运动,曾 用过多个名称:初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最低限雕塑(minimal sculpture )。
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大约是1963 —1968年),就用“ininimeilisni” 一词來特指 一种艺术流派了我国学者的译名也不统一,有人称为“最简单派艺术”,有人称 为“极少主义艺术”不论最后的定论到底是什么,这一流派最突出的特征是一一 大刀阔斧的缩简、单纯性,以纪念性的尺度來进行工作,以及对工厂产品等新材料 的运用纯形式” 一直是现代主义者们所追求的真理20世纪初,充斥了艺术、科学 和文化的革新,并支配了整个世纪的调查研究的方向新观念为首的是视觉艺术中 的纯抽彖的先驱,那就是,艺术不再模仿任何具体的物质形彖,但要以它自身独立 的和抽彖的形式作为表达和探索的媒介早在1920年7月15 口,柏林先锋派的汉 斯•勒克哈特就在一篇传阅通讯中写到:“纯形式是这样的形式:超然于所有装饰, 从直线、曲线和任意形状的基本要素中自由形成也就是说,抽彖艺术被赋予为 时代的彖征,成为这个时代精神的真正表现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下,极少主义艺术家也在抽彖艺术家的突破中找到 了自己的根源,一小群艺术家,包括唐纳德•贾德、丹•弗莱文、索•莱维特、罗 伯特•莫里斯和卡尔•安德烈等,这些艺术家的艺术活动强调反对对传统的艺术类 别进行尝试,其主要目的是要创作出这样--种对象:占据一定的空间,可被同样占 据空间的观赏者以自己的身体来感受,是--种“不可复制的信息交流”。
材料作为 处于空间的物体,是极少主义艺术的主题和要旨,迫使观赏者直接地感受到,身体 力行为达到最直接体验的口的,极少主义艺术家则要求采用一种简化的方法和结 果这些作品常常被看作是“形式主义”的,它们可以被描绘得很好(通过对尺寸、 形状、色彩的设计),但若观赏者不是在它们的周围,穿越它们、接近它们或处在 它们之中,就无法去领会和解释它们极少主义艺术作品不论是在画廊的“白色立 方体”中还是在户外,所有元索(观赏对象、人体、环境)的有关尺度都常常会被 仔细地考虑和计算极少主义园林最主要的几位代表人物是彼得•沃克、凯思琳•冈斯塔夫森、乔 治•哈格里维斯、玛莎•舒尔茨、亚历山大•切米托夫等他们的工作都在不同程 度上受到艺术界的影响而且,许多艺术家也栖居于园林并实践于园林,如理查 德•弗雷切娜、安德鲁•莱切斯特、安琪•布堺境、艾琳•里默曼、盖里•里弗切 和玛丽•密斯等正是这种艺术家与园林设计家的结合,为园林发展提供了这样一 个机会:园林最终可以视作为一项美学事业,其形式是一种由智慧来进行判断的合 乎某些法则的艺术形式极少主义园林代表人物彼得•沃克起先只是一名艺术品收藏家他的收藏是从 绘画作品开始的,然后渐渐变得对雕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开始时并没有什么专业 上的意图和想法,只是为了获得视觉上的愉悦,并常惊奇于它们的美及其含义他 常去几个位于旧金山、洛杉矶和纽约的画廊像大多数收藏家们一样,他如饥似渴 地阅读目录册、艺术杂志和一些书籍,并注意到当时都在讨论的一种叫“极少主义” 的新的运动几年以后,彼得•沃克从弗兰克•斯特拉的一幅绘画作品“无名印刷品”中受 到启发:他这些年所思索的大概就是一种新的园林思想这幅画让他领悟到,模式 设计怎样才能限制绘画作品的外轮廓,避免和消除框架,并减少被读成抽象形象的 可能性这就像一座园林,没有墙的围合而存在于空间,是一个存在于空间环境背 景之中的与众不同的物体卡尔•安徳烈的“金属地板”看上去就像是一种强有力 的隐喻所有地板面尽管没有三维面,也完全控制了上部“空的”空间的特征和品 质这让彼得•沃克想起了沙漠中游牧人的波斯地毯,可以说成是一座游动的“庭 园”,一处理想的场所还有一件作品“144石块”看起来特别具有动态感这里 所有画廊的墙(读作建筑)都是空的,地板(读作园林)变成了一种复杂而神秘的 图腾或标志材料是朴素的,甚至是世俗的,但其结果却是震撼人心的,彼得•沃 克深深感受到同样可以存在于园林之中的一种神秘精神。
许多艺术作品加强和扩展 了彼得•沃克的这种感觉,他不久就不满足于仅仅收藏艺术晶,而开始着手于新思 想的园林创作玛莎•舒尔茨在进入园林学校之前已有10年学习绘画的经历了,因此,她很深 入地了解从事绘画和雕塑的现代主义艺术家和艺术运动她认为,这一切为她提供 了一种比现代主义建筑更为恰当的创作源泉其对园林的兴趣也是直接来自于一些 艺术家们的雕塑品,这些艺术家包括罗伯特•史密森、迈克尔•海兹、理查徳•朗、 沃勒•徳玛利亚和玛丽•密斯这些人都脫离了传统,在更为广泛的领域里去冒 险开创自己的事业他们创作出的具有纪念意义又极富灵感的地景艺术品,是不能 被画廊所容纳,也没有任何的商业利益但这些艺术家们创作出了最早的现代环境 艺术,可以说是新的环境意识浪潮中的带头羊从中她也大受启发,艺术是我们 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孤立的、只有在无生气的画廊世界里才可见到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看,现代主义走向高峰,也是造园家们个人历程的净化正是抓 住了时代的脉博,才形成这些造园家们的感知能力,赋予他们以一种特有的方法来 营造环境那么,确切地讲,在园林中极少主义是什么?或者说,它能是什么?我认为, 极少主义园林既独特而神秘,又是现代主义园林中的一个集大成者;既与极少主义 艺术有着千丝万楼的联系,又发展了一些绘画与雕塑所没有的新特征。
首先,极少主义园林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与极少主义艺术一样具有客观性它 把精力集中于事物本身,不是有所指的或有代表性的一一尽管一些观赏者会不可避 免地按他们自己历史或传统的观念来进行观赏而且尺度,不论是在背景和内在的 体验中,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些极少主义的园林作品往往与极少主义的雕塑作品有着极为相似的外表例 如,雕塑家唐纳德•贾德把客观的态度贯彻到数学的精确性中去,他重复相同的单 元,通常还用相同的间隙摆放,如他于1965年和1968年分別设计的同样命名为《无 题》的这两幅作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形成非常庄严的总体形象而彼得•沃克 为日本“高科技支持中心”设计的一座园林,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外观:园林中 的每一个元索都是用绿草覆盖的、形状规则的土丘这些土丘有着纪念性的尺度, 上植树木,整齐地排列成一列方队,如同森严的兵营,让人肃然起敬,不乏超然的 幽默这座园林也体现出一种同样元素的有序摆放场面壮观在园林中,规则而有秩序的系统往往与它们周围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照, 这个环境不仅包括场地和周围物的细节,而且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它包括每天日月 的运行、季节的光线和气候的变化以及出生、成长、衰亡等生命特征。
甚至是最简 单的物体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都是极其之复杂,增加了人们预测的难度和必要性 因此,与艺术不同的是,在园林设计中,一开始就必须引入变化的因素即,对园 林设计来说,时间与场所同样重要极少主义园林家们甚至认为,在任何情况下, 未经专业训练而仅凭直觉的艺术方法及最广义的设计方案,都可以体现出人类的客 观活动和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我们注意到,极少主义暗示给 我们一种谦逊的方法,它不用技术的或工业化的手段来征服大自然,而是用其设计 思想来安排和反映自然系统的变化,可以运用参照的、几何的、叙事的、韵律的等 手段来使空间有其自己的地位,让人铭记一些极少主义园林作品的风格特征可以追溯到一些根本不同然而有逻辑关联的 东西一一在陆地上的原型或原始的遗迹,例如英国的“巨石阵”,这些都演示出一 种公共的动力在陆地上留下的痕迹人类的一个基本需求就是要同更大的外界环境 进行交流与对话,显示其意识到的东西,探求世俗的和天国的神秘物Z间的连接点, 暗示出更大的威力……有许多极少主义园林的例子是表现大自然的神秘:水声、石 头的静态平衡、风的沙沙声、薄雾闪烁微光以及扑朔迷离的太阳光线甚至一些作 品也揉进了日本的禅宗思想。
一个较为典型的作品是位于美国哈佛大学校园内的 “坦纳喷泉” O也许是受“巨石阵”的启发,极少主义园林家非常偏爱石头,常常 用石头来做文章在这里,他们把几十块4X2X2英尺的石头以不规则的同心圆来 排列,并在其中布置了 32个喷嘴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这个喷泉喷射出一层云 一般的迷雾,折射着阳光,有如人间幻境;夜幕降临之时,地上的灯光打在雾气上, 色彩鲜艳而神秘;到了冬季,雾气凝结,石头上覆盖了一层白雪,又是另一番神奇 的景色其次,极少主义造园家们对古典园林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其作品在不同程 度上吸取了传统的、古典的园林精华,但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去进行重复和模仿,而 是加以抽象、提炼、升华,在艺术上表达强烈的时代特征极少主义造园家们称自 己的艺术思想是现代古典主义的古典主义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也许不太容易说清楚, 这与现代主义本身在园林设计中没有像在建筑设计中那样被认识有关极少主义者 认为,园林成为现代的东西要比建筑早得多,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日本园林以 及17世纪勒•诺特的规则式园林,不仅具有真正的古典主义精神,很显然也是现代 主义的开端那么,极少主义园林是对规则式园林的重新确立,寻求原有的纯净, 并表明一种精神力量,是对古典思想的一种回归。
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伯内特 公园和法国巴黎的“航天巨斧”设计,一个运用了交叉放射状的构图,既简洁又豪 放,一个运用了大尺度的轴线和圆弧来限定空间,都会让人联想起法国凡尔塞宫的 园林再次,作为形式主义典范的极少主义园林,常常表现出几何形充满神秘的特性 以及几何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在户外实现这些想法,园林必须被描绘成“建筑 的空间”,以使得它变得易于识别与描述这是因为在建筑里,人们可以获得一种 空间方位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舒适与安全的潜意识简单的几何形(如圆形、方 形等)都是人们熟悉而又易于记忆的形象要掌握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的关系, 人们必须首先建立起方位感,以认识新的位置及变化这样,简单的几何体在园林 中可以作为一种心理地图假定在给定的现存环境中运用几何体要比程式化的自然 主义的方位性更具人情味几何体作为理性的结构,非常适合处理我们人造的环境, 而避免了用自然主义的饰面去掩盖我们人造的环境另外,极少主义园林家们在设法处理我们这一时代出现的一些最重要的艺术上 的问题一一包括工业化、技术、信息媒介的更深层的变化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种令 人满意的方法处理我们这一时代最重大的环境问题:FI渐减少的资源和日益增加的 浪费。
廉价而又无所不在的材料(如沥青和混凝土)常被一些追求所谓“高质量” 的发展商认为是粗陋的,常遭这些人的拒绝在经济不允许的条件下,这些人往往 把其表面做成看似“昂贵的”东西,如把混凝土镶饰、压制成石头式样的做法极 少主义者认为,这种做法不能愚弄任何人,只能让人感到它的贬值而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