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耕地使用变化的驱使力.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312034075
  • 上传时间:2022-06-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耕地使用变化的驱使力 耕地使用变化的驱使力预读: 摘要:最新杂志:高中生学习课外语文考试与评价苏州教育信息化中国数学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课程资源中学教研中学生数学远程教育武汉教育学院学报芜湖师专学报耕地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布局以及利用结构都处于不停的变化中,探究其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可及时监测耕地动态,确保更好地实现耕地动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和视频的有效供给.辽宁省作为全国文明的工业大省如今已步入全国农业大省行列,分析辽宁省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可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一、辽宁省耕地总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分析自1990年以来,辽宁省耕地总量变化大致经历了缓慢减少~短期增加后波动减少~保持稳定三个阶段,图1表明了1990-2010年辽宁省耕地数量的变动情况.第一阶段:1990~1995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但速度缓慢.1990年面积为346.72万公顷,1995年减少到338.97万公顷,较1990年减少了2.24%,年均减少1.29万公顷.这一时期由于开发区、工业小区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房地产业的兴起,使全省建设用地明显增多,由于开发资金不到位或项目不落实等主客观原因,致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第二阶段:1996年~2005年,1996年耕地面积为416.27万公顷,较1995年增加了22.8%,增幅明显.2005年耕地面积为385.66万公顷,比1996年减少了7.35%.政府在这一时期加大了保护耕地的力度,规范用地秩序,采取措施制止耕地撂荒,加强开发区土地管理等,使耕地总量水平有所提高.第三阶段:2006年以来,从统计数据上看,耕地面积保持在408.5万公顷,基本稳定不变.2006年国家提出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辽宁省规划指出到201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08.00万公顷,不难看出这一时期政府高度关注耕地占补平衡,进一步加强了土地管理,使规划收到了理想的效果.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虽然耕地面积前期呈现缓慢减少的态势,但从总体趋势而言,是呈上升趋势的,且近5年更是趋于稳定,下面将重点对耕地总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1.人口因素2010 年辽宁省总人口达到 4251.7 万,较 1990 年增加了334.4万,年均约增加16.72万人.2010年辽宁省客运总量为102241万人次,较1990年增加了57694万人次,2010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数已达到102000公里,是1990年的2.5倍多.因此人口增加会导致公共设施、住宅用地、交通等多项用地需求的加大,继而影响耕地面积.2.经济发展因素辽宁省 GDP 由 1990 年的 1062.7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15212.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约为7.07%,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九十年代房地产业兴起,加之开发区、工业小区的建立和发展,省建设用地明显增多,1990年房地产开发建设房屋施工面积为864.4万平方米,1995年增加到2876.5万平方米,短短5年就增加了2.33倍之多,已威胁到耕地安全.为此政府加大了保护耕地的力度,规范用地秩序,抑制房地产热、开发区热,使耕地总量水平有所提高.3.农业政策因素农业结构调整使一部分耕地转变为林地、草地及鱼塘等,且2001年起辽宁省开始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到2005年为止退耕近17万公顷,而辽宁省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的减少也与该工程的实施进度吻合.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弃耕、撂荒现象严重,为此政府加大力度整治,且2004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实行“四补贴”,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耕地总量又呈现了回升的趋势.全省耕地面积自2006年以来保持在408.5万公顷左右,基本稳定不变.二、辽宁省耕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分析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在耕地利用结构方面,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占用耕地面积的变化可以发现,1999年、2003年及2007年为主要农作物占用耕地明显变化的转折点,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利用耕地的比例同样呈现出不稳定的发展态势.1990~1999年期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经济作物耕地面积呈现波动减少的态势.1999~2003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下滑,同时经济作物由下降转变为上升趋势,一直持续到2003年前后.2003年前后,粮食作物耕地面积恢复上升趋势,同时经济作物从上升转变为下滑趋势,较上一阶段有很大的变化.2007年到目前粮食作物耕地面积已经趋于稳定,而经济作物耕地面积也由于国家政策支持等原因,再次呈现持续上升趋势.1.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控力“九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总量大幅度增长,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1999年以来,国家积极适应农业发展形势的变化,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政策要求要适当调整种植业区域结构,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缓解短期内的粮食库存压力,并为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提供一定的空间.2002年入世后,我国从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出发,对生产者进行补贴,其中良种补贴更是突出对大宗农产品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优质专用良种进行补贴.2004年以来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四补贴”以及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建立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托市收储以及支持粮食生产的补贴制度等.中央实施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动力随着国家科教兴农政策的不断推进,辽宁省也重点实施了优质粮食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及测土配方施肥行动等.农业科技的进步促使农户更愿意增加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以及产量高的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而减少亩产量不高的杂粮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从而会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趋于稳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呈现增长,也就影响到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因而农业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对作物结构的变动起到了推动的作用.3.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力辽宁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作物生长,是国家优质粳稻、专用玉米、高油大豆、环渤海优质水果和设施蔬菜优势区.其中玉米、水稻是全省两大作物,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以及粮食主产区的需要,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近30年来一直保持相当稳定的发展,1999年到2005年出现的波动,也多是由于政策影响.由于良好的气候资源加之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辽宁省花生面积近十年增长迅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花生出口基地,这是作物结构变动的另一驱动力.4.社会需求变化及比较效益的拉动力我国是人口大国,必须始终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同时主要作物生产还要受到生产成本及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影响.2005年以来由于国家惠农惠粮政策及国际市场的影响,玉米和水稻的价格上涨,再加上进口大豆的冲击,粮豆价格比及比较效益严重失调,促使了辽宁省大豆种植面积快速下滑,玉米、花生种植面积的上扬,使得整体基本保持稳定.结论1990年以来辽宁省耕地面积总量大体上呈上升趋势,人口、经济发展、农业政策是影响其变化的三大主要因素.耕地利用结构方面,粮经作物的比例呈现出的不稳定的变动态势,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的影响,国家政策是导致变化的主要驱动影响因素.1999~200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波动也是由于政策导向的驱动;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耕地面积利用结构的调整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直接驱动耕地利用结构变动因素是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比较经济效益的拉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