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加法和减法..doc
26页数学[二]年级(上) 单元名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24 页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二段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与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单元课时设计] 1、连加、连减 1课时2、加减混合运算 1课时3、练习一 1课时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2课时5、练习二 1课时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之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相差关系的本质,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做准备 第一课时 连加、连减[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提高运算能力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教学准备] 教学配套光碟[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竖式计算45+17 80 – 59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2、口算2+4+3 30+40+20 2+30+570-30-20 17-7-5 14-9-2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3、揭示课题:连加、连减二、自主探索1、教学例1出示例1的挂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副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要求三人折了多少只纸船,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9+27+26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你能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组织交流:出现错误的竖式、和计算正确的竖式。
1)指出计算错误的竖式,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并相机提示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要主要的问题2)计算正确的竖式,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讲解:由于第二个竖式中的第一个数就是第一个竖式中的得数,因此,在用竖式计算时,可以把这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边板书边介绍) 1 9 + 2 7 4 6 + 2 6 7 2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1页的两个竖式连写的填空比较:这样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和原来把两个竖式分开写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小结: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不需要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再抄一遍这样,既比较简便,又可以避免抄错数字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90-25-28 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样写?自己先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结:在计算连减的算式时,也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计算过程比较简便三、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计算式题,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分小组进行练习,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反馈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计算的过程,同时注意纠正错误3、完成想想做做第3 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4、完成想想做做第4 题 (1)出示场景图和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说一说解题时是怎么想的2)出示第(2)题,提问:可以根据哪两个条件求还剩多少个西瓜?追问 :题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怎么办呢?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提问:请大家再看一看这道题,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19+27+26=72(只) 90-25-28=371 9 4 6 1 9 9 0+ 2 7 + 2 6 + 2 7 - 2 5 4 6 7 2 4 6 6 5 + 2 6 - 2 8 7 2 3 7[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100以内的加减混合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选择口算和笔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提高运算能力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学会用100以内的加减混合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选择口算和笔算 [学情分析][教学准备] 教学配套光碟[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竖式计算48+17+25 80 – 52 – 23指名板演,并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计算式题,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2、口算22+40 67- 6 30+26 83 - 30二、自主探索1、教学例2出示例2的挂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副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根据图中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再出示例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要求这个问题,怎样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8+42-33启发:想一想,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组织交流:用竖式连写的方法,用两个竖式计算的方法1)分别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请竖式连写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比较:这样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和原来把两个竖式分开写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小结: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不需要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再抄一遍。
这样,既比较简便,又可以避免抄错数字提问:进行学习的例题和昨天学习的例题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加减混合运算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60-38+40 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结:在计算中,如果哪一步可以口算出结果,就可以不列竖式了三、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分小组进行练习,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反馈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计算的过程,同时注意纠正错误,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独立完成,核对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口算出得数3、完成想想做做第3 题出示题目,读题先说一说每道题的哪一步可以直接口算出得数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想想做做第4 题 (1)出示场景图和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说一说解题时是怎么想的2)出示第(2)题,提问:可以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现在一共有多少棵?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5、完成想想做做第5 题 (1)出示场景图和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说一说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2)出示第(2)题,提问:可以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女生栽树多少棵?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第1题求出的结果正是解答第2题需要的一个条件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38+42-33=47(只) 60-38+40=62 3 8 6 0 + 4 2 - 3 8 8 0 2 2 - 3 3 22+40可以口算 4 7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练习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