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教学中教师“缺位现象”的思考.doc
13页词语教学中教师“缺位现象”的思考找前不久,笔者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上课的 内容是苏教版五上《装满昆虫的衣袋》请看这位老师 的生字词教学:师:(出示生字词)这些生词你会读吗?指名读, 齐读昆虫纺织娘观察责骂中毒垃圾殿堂 蠕虫 圣莱昂鸟栖虫居 裤兜痴迷 鼓鼓囊囊 满载而归师:这些词语当中,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了解 了,想跟大家交流的?生:我知道“中毒”的意思,中毒就是中了那个 就会死生:比如口袋里塞了很多东西,就是“鼓鼓囊囊” 生:我知道“垃圾”的意思,就是没有用的东西 生:我想说“裤兜”,裤兜就是裤子的口袋生:我了解“纺织娘”,纺织娘是绿色的昆虫,叫 的声音很好听老师出示“纺织娘”的图片)生:我还知道“殿堂”,就是像宫殿一样,很隆重 的地方整个词语教学环节用时7分40秒,主要流程以学 生的读和说为主,学生读了生字词后,用自己的话解 释了部分词语其间,老师除了点名发言、展示了纺 织娘图片,没有对词语进一步点拨、引导上完课后, 执教老师笑称自己的课是“一地鸡毛”,学生思维散漫, 想到哪个词说哪个词,往往这个词还没有完全弄懂, 其他学生已经举手说了另一个词,以至于每个词都没 时间深究一、分析: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追溯课前预习的效 果这样的“一地鸡毛”,其实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语文 课堂教学中。
读了这些词语,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 思?泌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想说”这些开放性强、 目标不明确、没有限制的话题,看起来能让学生充分 发挥自主性、体现个体差异,因此,也成了许多老师 语文教学的“万金油”,不管什么样的课文,不管什么 样的词语,只要用以上两个问题抛下去,学生就会有 说不完的话,发表不完的见解但是整个教学环节效 果到底如何呢?让我们由课堂的一些数据追溯学生课 前预习词语的状态1.预习效果分析字音预习效果分析:本课词语 教学中,教者共进行了 14个生词的教学,字音朗读正 确率如何,请看下表:在生词朗读中,11个词语学生第一次就读正确了, 而“鸟栖虫居、鼓鼓囊囊”两词有学生读错,经过点 拨才读正确蠕虫” 一词在声调上产生了争论,老师 先要求会读的同学说说读音,但是争论仍然存在,老 师又要求学生看看书后拼音才终于正音在字音环节 花了较长时间,争辩、翻书,再反复朗读以加深印象 由此可见:①对于一些比较难读的词,老师要有预见 性,为了防止学生混淆,易混淆字首次展示给学生朗 读时应该注音;②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充分,对生字表中 已经明确注音的字并没有用心去读;③学生的预习没 有注意方法,生词平均用力,对难读字没有留心,这 跟老师平时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有关。
字形预习效果分析:据《评价手册》“预习导航” 反馈的结果看,字形正确率为75%,错误主要集中在 “栖”和“殿”,这表明大部分生字无需老师指导,学 生可通过自学掌握但少部分生字字形易与其他字混 淆,结构复杂,如果没有老师指导,易发生写错部件 或丢部件的情况词义预习效果:“预习导航”中没有词义预习这一 内容,但分析词语教学过程中一些数据,我们能了解 到学生词义预习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四分之三的生词,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弄懂意思,25%理解不够准确的生词主要原因 是学生只能大概知道意思,但语言表达比较随意、不 够恰当,例如对“中毒” 一词,学生的解释为“中了 那个就会死”2.预习能力分析生词中13个为生字词,生词出示率100%,显然教者想通过自学检查的方式,把所 有生词梳理一遍对于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自学能力 的学生而言,效果如何呢?分析学生词义来源,我们 可以发现学生的词语教学中教师预习方法是否得当以上结果与老师课前给的预习时间较短、预习任务单一(主要以完成“预习导航”为主)、预习方法指 导不够到位有关课堂上老师提问:“这些词语当中, 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了解了,想跟大家交流的? ” 这一问题指向的是课前的预习,但实际对话中我们却 发现,学生的解释大都是自己的口语化的理解。
例如, 学生在解释“鼓鼓囊囊”时说:“比如口袋里塞了很多 东西”;解释“殿堂”时说:“就是像宫殿一样,很隆 重的地方可见,学生主要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 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属于经验水平的理解在这一 理解水平中,学生因为提取经验的方便,会从很简单 的词语说起,耗费课堂时间就在所难免了作为五年 级的学生,在老师没有提示预习词语方法的情况下, 该选择什么词语进行预习比较含糊,不知道重点词语 用多种方式去理解,词语预习的方式单一,甚至存在 没有预习词语的现象根据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在词语教学中,教师主 导作用的缺位是导致学生课堂上自主性缺失、自由度 泛滥、词语学习没深度的主因,才会让词语教学变成“ 一地鸡毛”二、反思:从学习方法的失当追溯教师角色的缺 失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但并不是唯一阵地为何 学生在词语学习上处于漫无目的、找不到边际的状态? 这跟教师放弃自己的角色作用有关如果教师课前能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生词,课堂上能有效引导 学生深入品味生词,这样词语教学才会绽放异彩1. 预习的有效性决定词语教学的起点词语教学 前,教师做了什么?分析这14个词语不难发现:①14 个生词中与文本联系紧密、有必要理解的词有5个: 责骂、鸟栖虫居、痴迷、鼓鼓囊囊、满载而归,学生 解释了 4个忽略了 1个。
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已经理解,而且觉得比较简单,没有汇报但4个已解释的 词语理解也比较简单,这令人担忧教学中老师如果 没有采取进一步有效的指导,去帮助学生达到更深层 次的理解,那么词语学习就会陷入浅层次提取信息的 泥沼,学生的语感难以提高②14个生词中有讲解必 要,但无积累价值、无思维挑战度的词有4个,这些 词语的特点是比较陌生,平时的阅读中偶尔见之,在 本课中初次遇到:纺织娘、蠕虫、裤兜、殿堂,学生 通过预习理解2个,另2个不能准确理解可见学生 对陌生词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提示预习方法, 如借助工具书或资料③14个词语并非孤立存在,词 语间有内在联系,如:痴迷、鼓鼓囊囊和满载而归 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会产生一定意境,帮助学生理解 词语组合以后,学生不难想象:法布尔对昆虫是多 么痴迷呀,每次出去,都要观察和研究小虫子,还装 了许多昆虫在衣袋里,把裤兜塞得鼓鼓囊囊的,晚上 回家时总是满载而归,心满意足 学生词语的预习,需要有相对统一的引导,学生应该知道,预习 中该重点关注什么词?这些词该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 比较合适?作为语文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有意识引导:(1)引导理解“最重要”的词语布置预习作业 时,提醒学生不要对生词平均用力,而要把“好钢用 在刀刃上”,选择自己最需关注的词着力研究。
①关 注陌生效应的词语从来没有见过的词,由于初次见 面一定不太理解,这些词要关注读音,还要在上课前 弄明白意思,理解时需要借助工具书或网上查阅资料, 例如本课中的“蠕虫、纺织娘”如果遇到有歧义的词 语,含多音字的词语,也要通过工具书弄清楚② 关 注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生词中有些词虽然以前见过, 但自己并没有学会运用,对以后的语言表达有帮助的, 需要结合一定语境理解和积累如本课中的“鼓鼓囊 囊、满载而归”,准确用语言来解释有难度,甚至有时 解释不清,这时可以采用说一段话、举一个例子的方 式加以理解,③关注需深化感悟的词语课文中有些 词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表现主要人物而服务的,理 解了这些词就能更好地理解文本那么,预习中应该 重点关注这些词,如本课中的“责骂、痴迷”,不仅要查阅工具书理解意思,而且要联系上下文想想在本文 中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2)引导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词语预习不拘形式,可以把课文反复读一读,联系课文理解,可以 查阅工具书,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图片并打印下来, 以便于课堂交流时与同伴分享,可以追溯词语出处、 查找与这个词语有关的故事,可以用这个词说一段话 准确表现词语的意境……总之,预习要灵活根据每个 词语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词语反复揣摩, 直到弄懂为止。
2. 预习的局限性决定词语教学的发展点有效的 词语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段特点,在了解学生预 习情况、掌握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词语特点,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有针对性地指导生 词学习教学中,怎样处理学生预习以后的词语教学?如 何找准词语教学的发展点?这需要教师对预习情况心 中有数,还要对生字词进行细致分析归类,在教学中 才能有的放矢,有效助学1) 点拨提升预习后留有理解空间的词语学生 预习词语后,有些词语只能理解字面意思,对这个词 语所涵括的实体、意境理解尚有差距,因此,这类词 语需要教师“点石成金”,深化理解词语内涵教师可 以采用创设情境、展示图片、介绍字理、讲述故事等 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涵2) 深度挖掘有运用价值的词语文本中有一些 关键词,有画面能供人想象,有内容能发散出一段文 字,它们往往饱含一段情感,蕴含一定思想,抓住了 这些词拓展研究、延伸阅读,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起 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作用,如满载而归、鸟栖虫 居3)反复涵泳能辅助解读(文本)的词语这些 词语与文章中心关联甚为紧密,理解了这类词,才能 更好地领会主要人物的品质,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 需要在学习课文时联系语境理解,如痴迷、责骂。
三、探索:理性对待教师角色,有效实施教学发 展点策略生本课堂,需要老师提供给学生深度学习助力,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该“缺位”,而要发挥巧妙的点拨 作用基于教师对学情及文本把握的词语教学,才能 找准词语生长点,灵活运用理解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发展点的策略解决策略一:教师要做“导演“,创设情境,展 现画面,建立直观感受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在语 境中感悟词语,用心灵触摸词语我们常常能回忆起 斯霞老师的一个词语教学片段,至今读来仍让人击掌 叫绝师:哪位小朋友能用“饱满”来造个句子?生:菜籽结得多饱满生:豆粒长得多饱满斯霞老师走到教室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胸略微 一挺,头微微昂起,面带微笑,两眼有神,问道:“你 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生:老师精神很饱满!师:现在让老师来看一看,小朋友上课精神是不 是饱满?于是全班学生个个昂首挺胸,坐得端端正正,认 真地听老师讲课斯霞老师特意做的一个动作,说的一句话,使“饱 满”由“消极词汇”变成了 “积极词汇”,饱满不仅融 进了学生词汇体系,更融进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解决策略二:教师要做“编剧“,联系语境,触 类旁通,提供情感支撑有效的词语教学需要教师做个高明的编辑,为学 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建一个学习的场,让学生“沉 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在语境中建构其丰厚的、丰满的 词语内涵与形象关联。
下面是另一位老师执教《装满 昆虫的衣袋》一课词语教学的片段:师:本课中有个词语“纺织娘”,有谁知道纺织娘 是什么?生:指的是一种虫子师:是一种怎样的虫子呢?请你仔细读读与纺织 娘有关的这段话,谈谈你的了解生:纺织娘是一种非常好看的虫子,它“全身翠 绿、触角细长”生:纺织娘叫的声音非常动听,像唱歌一样,法 布尔觉得它就像“歌唱家”师:大家很会读课文让我们来看看这么漂亮、 叫声这么动听的纺织娘到底什么样子?(课件出示纺 织娘图片)瞧,纺织娘全身翠绿翠绿的,翅膀像薄纱 那么轻盈、那么透明,因为它发出的声音有点像纺车 的声音,所以人们叫它纺织娘,想听听它的叫声吗?生:想播放纺织娘的叫声,学生凝神静听)师:如果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么好看的纺织娘, 听到这样动听的叫声,你有什么感受?生:纺织娘的叫声真好听,我真想把它带回去, 让它每天陪伴着我,唱歌给我听生:纺织娘为什么能唱出这么动听的歌?我要找 到它,仔细研究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