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4988682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1.01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常用中医技能操作莲塘卫生院 彭利平 2011年9月2日耳 穴 埋 豆一、目的1、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之气,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2、消炎、解毒、泻火、补气、止痛、改善微循环、降血脂、抗抑郁、戒烟、戒毒、减肥3、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祛斑、改善 睡眠二、操作程序1、物品准备治疗盘、耳穴探测仪、75%酒精、棉签(棉球)、镊子、耳贴、弯盘、治疗牌 2、患者可取坐位或侧卧位4、评估患者体质、耳廓局部皮肤、临床表现、药物过敏史及心理状况5、核对医嘱,沟通、解释目的、告知注意事项,暴露耳廓6、75%的酒精棉签擦拭耳廓皮肤7、操作者左手拇、食指拉耳廓后上方,右手持探棒8、核对穴位后,用75%酒精棉签消毒穴位处,并消毒操作者手指9、操作者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镊子夹耳穴贴,对准穴位贴下按紧10、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每次1~2分钟,每日按2~3次,以加强疗效,夏季留置1~3天,冬季留置7~10天11、操作完毕,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按压时力度适宜,以局部产生酸麻胀痛或有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为宜,不可用力搓动压丸,以免引起皮肤破溃,造成感染2、耳穴压丸按压不当或者留置过久,或因胶布过敏,可引起皮肤感染,3、耳穴留埋期间,保持耳廓干燥,避免淋浴。

      如潮湿则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效果如果耳穴贴处有发痒等不适,应取下耳穴贴3、取贴时应先湿润耳穴贴,再取下,以减轻疼痛不适4、有以下情况者不宜埋豆:耳廓有炎症、耳廓有外伤、耳廓畸形、习惯性流产的孕妇涂 药 法一、目的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二、操作程序1、物品准备治疗盘、弯盘、药物、生理盐水、棉签、镊子、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手套、治疗巾(胶中单)换药碗、治疗牌等2、患者取合理体位3、评估患者体质、涂药部位皮肤、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4、核对医嘱,沟通、解释目的、告知注意事项,暴露涂药部位5、根据涂药的部位,取合适的体位,暴露涂药的部位,垫胶中单,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6、清洁皮肤,将配制好的药物用棉签均匀的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擦,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7、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8、涂药完毕,协助患者着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9、清理用物,做好记录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涂药前需要清洁患处皮肤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的功效而定3、混悬液应先摇匀后再涂药;水剂、酊剂用后需将瓶盖盖紧,防止药性挥发;霜剂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涂擦,使之渗入肌肤。

      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堵塞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立即停止用药,并将要去擦拭或清洗干净,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8、涂药后身体局部皮肤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9、涂药后局部皮肤有痒痛红肿等不适,应立即告诉医护人员10、外用药禁忌入口,涂药后忌抓挠,勤洗手拔 罐 法一、目的、适应症1、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2、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3、用于疮伤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二、拔罐的方法: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三、操作程序1、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 、血管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2、评估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患者体质、实施拔罐处皮肤情况、心理状况3、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拔火罐部位,保暖四、拔罐法的应用1、留罐:又称坐罐,即拔罐后留置10-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减少留罐时间单罐、多罐均可应用2、走罐:又称推罐,一般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须选口径较大的玻璃罐,先在罐口或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些凡士林等润滑油脂,再将罐拔住。

      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反复推移,至所拔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为止 3、闪罐:此法是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取下,取下拔上,直至皮肤潮红为度4、针罐:此法是将针刺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先针刺待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点将火罐拔上,留置10-15分钟,然后起罐起针五、护理及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6、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7、如有以下症状者禁止拔罐: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穴位按摩法一、目的、适应症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2、通过穴位按摩、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二、操作程序1、物品准备:治疗巾。

      2、评估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患者体质、按摩部位皮肤情况、心理状况3、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穴位按摩部位,保暖三、穴位按摩的手法临床中按摩的手法很多,常用于穴位按摩的手法有:推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摩法、按法、掐法1、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摩擦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2、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3、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倒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4、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5、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 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6、掐法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操作时要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不要掐破皮肤掐后轻揉皮肤,以缓解不适多用于急救和止痛,常掐合谷、人中、足三里等穴具有疏通血脉、宣通经络的作用四、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2、各种出血性疾患、女性经期、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以及皮肤破损处、瘢痕处禁用此法3、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刮 痧 法一、目的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适应症本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广。

      过去主要用于痧症,现已扩展用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如痧症、中暑、伤暑、湿温初起、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呕吐、腹痛、疳积、伤食、头痛、头昏、小腿痉挛、汗出不畅、风湿痹痛等三、操作程序1、物品准备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2、评估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患者体质、刮痧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3、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刮痧部位,保暖四、护理及注意事项1、保持空气新鲜,注意保暖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食品5、使用过的刮痧用具,应消毒后备用6、如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等禁用此法操作流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熏 洗 法一、目的、适应症1、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2、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3、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 烂等症状4、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5、治疗妇女会阴瘙痒等症状二、操作程序1、物品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盛放药液容器、水温计,必要时准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

      2、评估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熏洗部位皮肤情况、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心理状况3、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闭门窗、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保暖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温度要求,熏:药液需沸腾;洗:50-70℃)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更换消毒敷料5、所用物品需消毒,用具一人一份消毒,避免交叉感染6、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操作流程灸法—艾条灸一、目的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驱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二、操作程序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2、评估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患者体质、艾条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3、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4、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7、施灸过程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内,防止灼伤皮肤8、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9、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10、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三、注意事项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