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玉璧的风格特征.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386024134
  • 上传时间:2023-08-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8.5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玉璧的风格特征玉璧是古人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器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而天又是苍色青色),故'以苍璧礼天气璧是 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穿孔称作,,好”,边缘器体称作“肉,,,《尔雅•释器》《说文》释璧均为“肉 倍好”,即璧的两边玉质部分相加之和等于璧的中央孔径的一倍由于出土的和传世的玉璧绝大多数并不符 合这个规定,所以文物界、收藏界一般将体形扁平,周边圆形,中央有孔,且边大孔小的器物均称之为璧考古发现,玉壁最早产生于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的众多遗址、墓葬 出土最多这时期的玉璧由于受切割工具的限制,形制不太规整,或者是外周不甚圆,有的几乎近似方形; 或者璧体厚薄不均匀,璧面不平,有的留有切割痕迹;或者两面的宽度不一致,一面的直径略大于另一面: 或者穿孔略微打偏,孔边有斜坡这期间的玉壁表面光素无纹打孔有对钻、单面钻两种,使用对钻法打 孔的,穿孔中留有台痕红山玉璧肉的边缘均呈薄刃状良渚玉璧外缘薄,内缘厚古玉璧由于年代久远, 壁体有不同颜色的沁色,红山文化玉器天然沁较轻,沁色也较少,仅有红褐色、水锈和灰黑等色良渚文 化的玉璧沁色多为雾状的灰白色原始社会的玉璧玉质一般是青玉、绿玉、灰白玉、淡黄玉。

      有学者指出, 红山文化玉器所用玉材为“老岫岩玉”,或蛇纹岩大汶口、龙山、良渚等诸原始文化分布区所出土的玉器, 杨伯达先生在《中国玉器全集》中指出,“大多是用硅质、石英、透闪石、阳起石等玉材制成”商周时期为玉璧的发展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玉璧又成为贵族阶级专用的礼器,这时期的玉璧 均为圆形,璧面切割平整,内外缘厚度相当,外缘边棱为圆角,两面对钻打的孔一般都很规整,没有了新石器时代那种粗犷的风格商代玉璧以不透明的青绿色玉为主,或为牙黄色多素面无纹三星堆遗址曾 出土一枚商代晚期的璧面碾琢出数组同心圆凸纹的玉璧西周大璧无纹,小璧则有雕琢精美的纹饰,纹饰 题材主要为龙、凤、鸟纹等常用一宽阴线与一细阴线相结合的手法刻出璧面纹饰宽阴线斜挖成一面坡 形状,纹饰弧线较多,线条自然流畅,动物造型优美所用玉材为新疆青玉、碧玉、白玉及岫岩玉和南阳 玉河南博物院商代玉璧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礼制衰落,玉璧开始大量被用来作佩饰玉和殓葬用玉,还有作为礼仪场合手执的 信物由于玉器用途的扩大,使用者的范围扩展,这个时期的玉璧有了创新和发展这时期的玉璧多用新 疆的青玉、白玉、碧玉等佩带用的璧一般直径10厘米以内,不殓葬用或作为礼器用的壁直径则在15—25 厘米之间。

      春秋时期的玉璧,璧体均较薄,厚度在1厘米左右,辊工规整,打磨光亮不少采用浮雕法, 上雕龙首纹、蟠虺纹等战国时期有的玉璧表面分成一二或三区同心圆纹带,内外区琢成一首双身龙纹, 中区保留着传统的谷纹内外边沿用阴线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状这时期的玉璧在制作上出现了很多创 新比如,创造出了出廓玉壁,即在内孔或外缘上镂雕出生动的动物形象;又如,装饰纹饰繁杂,流行蟠 螭纹、蟠虺纹、勾云纹等,后期创造出谷纹、蒲纹,并与龙凤纹、兽纹等占据了主导地位谷纹、蒲纹排 列整齐,颗粒小而密,谷粒似螺旋,顶部较尖,谷尾直弯、左弯、右弯多变,玉璧边线窄而高,内侧呈斜 坡状乳钉纹璧的乳钉呈凸起的圆粒,璧的边缘较宽同时出现了两组到三组不同纹饰带状布局的组合纹 雕刻技法普遍运用粗细阴线结合法粗线条少,细线条多,且线条有毛口 (即刻花纹线条时条边缘留下很多刀痕)刀工锋利挺拔,刀痕较深,转角尖锐饰绳纹的内外立边均规整,边缘明显,绳纹挺直有力 谷纹乳突饱满匀称,谷纹是在乳钉纹上加刻阴线而成TF-L-玉螭凤云纹璧,战国,宽14.2cm,璧径11.5cm此璧为新疆和田白玉制璧两面各饰勾云纹6周,勾云略凸起,其上再刻阴线成形璧孔内雕一螭龙,兽 身,独角,身侧似有翼,尾长并饰绳纹。

      璧两侧各雕一凤,长身,头顶出长翎,身下长尾卷垂此玉璧不仅螭龙、凤鸟造型生动,璧表面的纹饰也不同于一般作品,没有采用常见的谷纹、蒲纹、乳丁纹, 而是采用了勾云纹,使其与螭龙、凤鸟的搭配更为和谐,且加工精致目前所见的战国玉璧中此件玉璧最 为精致从样式上判断,此器应是佩挂于人身的大型组佩中部的主要饰件,佩带者应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西汉玉璧的风格,沿袭了战国的风格而又有变化玉质仍以白玉、青玉、碧玉为主,但璧的形体加大, 有的直径达30厘米直至50厘米以上透雕的龙、凤、鸟纹较多汉代玉璧边沿加宽,立缘剖面呈方形, 明显不同于战国时的三角形立缘璧上的谷纹、蒲纹颗粒大而稀疏,起凸很浅,谷粒上部较浑圆同时, 组合纹饰更为流行,有的还饰以吉祥文字许多玉璧的璧面分为内外两区纹饰,一般内区为蒲纹或涡纹, 外区为龙纹或凤纹,还有少数较大型的玉璧,璧面纹饰分为内、中、外三区,分别琢有双身龙纹、凤鸟纹、 蒲格涡纹到了东汉,玉璧璧体加厚,外缘立面略有弧度,但数量渐少外缘有透雕附饰的玉璧较为流行, 附饰中有的是吉祥语铭文有的璧面纹饰也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为涡纹或蒲纹,外区为兽面纹或鸟纹,游 丝毛雕富有特色东汉以后直到隋、唐,玉璧更是少见。

      翻看一下杨伯达先生主编的《中国玉器全集》找 不到这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玉壁TF-L-T此主题相关图片上图唐龙纹璧上海博物馆宋代以后仿拟古器之风兴起,于是仿战国、两汉的玉璧也随之出现宋代玉璧,边沿呈圆形转角,不 见锋棱,所仿谷钉稠密模糊,谷纹旋转力度不足,谷尾呈圆脊形,与战国谷纹用细阴线不同蒲纹中的三 角棱大小不等,棱角疲软,线槽底内失光,槽沟深而粗,断面呈“U形,线边宽窄不一刻有龙螭纹的玉璧, 龙螭分叉长尾,叉尾内卷,具有宋代龙螭纹的特征所用的玉料多为白玉、青玉,也有黄玉及独山玉TPG宋黄玉龙纹璧元代玉璧小型居多,圆形不少,供佩带用多数只在一面雕纹饰,壁形厚重,谷粒稀疏,排列列无规 律璧面雕琢动物的,动物具有元代工艺的风格特征元代玉雕刀工粗糙,用刀较深,刀锋常有出廓现象, 但镂雕也有精美之作T此主题相关图片明代玉壁数量较多,品类繁复,加工不精,玉质多为青玉、白玉,还有少量碧玉器体大都比较小,常见凸雕蟠螭纹,也有饰谷纹和云纹者乳钉纹颗粒圆而大,略扁,周围往往留有管形钻套钻的痕迹明 代玉璧主要为佩带之用玉器专家李久芳先生指出:在明代,“历史上那种大型的刻谷纹、蚕纹、蒲纹和龙 纹、凤纹、兽面纹的玉璧,则很少出现了。

      明代玉璧上的螭纹、乳钉纹的圆弯处均呈方折,内圆中显硬直 刻工一般草率、粗犷,阴刻线 弯角处有毛丝外露的所谓“绳脚”螭虎纹玉壁:明(公元1368-1644年)直径4.8厘米,厚0.7厘米白色,上有沁痕浮雕一 螭虎,凸鼻长眼,双耳朝后,身躯盘曲,长尾卷曲,前腿爬行,后腿用力蹬地,雄健有力另一面勾连云 纹现藏南京市博物馆清代玉璧以新疆白玉、青玉为主,还有碧玉、墨玉这一时期无论朝廷、官方、民间,都流行系璧 该代玉璧小型较多,璧身较厚,穿孔较小,出现了中间带环套的双联璧玉壁上的纹饰出现了几何纹图案、 吉祥图案及人物图案,写实性较强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的玉璧逼真,而且精美故宫博物馆研究员、玉器 专家张广文先生指出:“清官所制玉璧,很大部分仿照汉代作品,主要是谷璧、蒲璧和变形兽面纹璧谷璧 和蒲璧,在造型和工艺上竭力追求汉代特点,但不加作旧处理变形兽面纹璧则不然,鼻、目艮表现得更 细致、更复杂,面部还增加了变形云纹作装饰,给人以一种似汉而非汉的感觉这类玉璧种类较多,最常 见的有两种,一种依汉壁样式,璧中部以一周绳纹为界,界内雕蒲纹或谷纹,界外雕四组兽面另一种是 在璧内上直接雕仿汉兽面纹或四灵纹《文物鉴赏丛录一一玉器(二)》第217页)清代后期,玉璧的质料 较差做工粗糙,只求形似,不求工精。

      清白玉蟠螭纹系璧玉璧,尤其是战国、两汉和明、清的玉璧,世人倍力口喜爱珍重但是,现在伪制的古玉璧充斥市场, 这就不得不引起收藏者、爱好者的注意笔者也曾多次买过仿古玉璧,深受其害从吸取教训方面来讲, 收藏古玉璧,务必掌握古玉壁在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特征看到一块古玉壁,首先要看它的整体形象,其 次是看它的工艺技法,再次是看玉质沁色伪制的玉壁,整体形象往往结构杂乱,比例失调,形体拘谨, 生硬板滞,线条不畅,缺乏活力,重心不稳工艺技术方面往往刀法生硬,刻划失真:或者线条软而无力, 或者结构含糊,细节交代不清,浮雕层次不强:或者有形无神,或者刻意写实在玉质沁色方面,玉色不 纯,多为杂玉,灰暗枯涩沁色浮于表面,不是无过渡色,就是色彩太新太艳,或者位置太巧,沁得太有 规律:或者层次单一,生硬刻板等总之,识别伪玉,只有多看实物,多看图谱,才能较为准确地区分真 假,从而准确地把握不同时代的风格特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