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理斯的《聊斋》译本.docx
4页Herbert A.Giles 的《聊斋》译本【摘要】本文对翟氏译本中译例的翻译现象与翻译效果进行分 析通过研究发现,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翟理斯在翻译过程 中没有较大程度的将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的淋漓尽致,没有很好地达 到自己的翻译目的关键词】聊斋;翟理斯;文化差异一、作者简介翟理斯(herbert alien giles) 1845年出生于英国牛津的一个 文人世家,1867 年,远涉重洋,来到陌生的东方,成为英国驻华使 馆的一名翻译学生他曾任领事馆翻译、副领事和领事等职务由 于他长期生活在中国,广泛接触中国上层人士及高知阶层,潜心研 究汉学,对中国历史、哲学、宗教、民族、语言及儒学都有高深的 造诣,被喻为中国古诗英译的一代宗师因其对中国博大精深的古 典文化独具慧眼,故其著作译作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和学术价值翟 理斯翻译的中文译作都集中在包蕴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的古文 著作中,如《聊斋志异》、《洗冤集录》、《佛国记》和《三字经》等, 此外他还译有不少古典诗歌二、翟理斯的《聊斋》译本例 1:从翟理斯译本的第一个故事 examinationforthepostof guardian angel 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译者在权衡此彼得失的时候总是受可读性的影响导致译文夸大主观性,影响了自己意欲获得的文化传播之文本功能。
此故事的第一 句话 “my eldes t sis ter' s husband' s grandfa ther, named sung tao, was a graduate…”其中 graduate 一词加上了脚注 “that is, he had taken the first or bachelor' s degree.i shall not hesitate to use strictly english equivalents for all kinds of chinese terms.the three degrees are literally,(i) cultivatedtalent(ii)raisedman, and(iii)promotedscholar.” (herbert.a.gilesl908: 1)脚注非常准确地翻译了 “秀才,举人, 进士”,但是在译文中偏偏生拉硬套上一个西方的对等学位,显然 是关怀读者,为了使西方读者能更轻易的理解这具有中国时代特色 的名词然而中国古代取士与西方学位制度有根本不同:中国古代 科举制度取士原则是地域选拔,即经过地方、省级及中央的考试所 获得的学位称号分别为“秀才、举人与进士”;而西方的学位授予 原则是完成规定学科及论文,再者考试科目也大相径庭。
翟理斯在 此一言以代之,使译文尽失中国古文化蕴涵例2:此后妾为君贞,君为妾义tr1 by giles: i will be true to you, do you be faithful to m(eherbert.a.giles1908: 272) 中国古代传统认为亡夫后不改嫁之妇为“贞”,亡妻后夫不续娶 为“义”为使原文含义直接易懂,翟氏将源文“贞”“义”两字的 深层含义略去,将其译成意思相近但是显浅的“be true to you” 与“be faithful to me”翟氏的译文好读易懂,却没有进一步提供关于古代中国人民的婚姻价值观的信息外国读者则很难将“be true to you”和 “be faithful to me” 与“不续娶/嫁”联系起 来,因为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在西方的文化中续娶嫁 并不代表不贞不忠由此,有关中国古代婚姻传统观念中的文化内 涵在翟氏的译文中没有有效地保留,翟氏的翻译与其文化传递的意 图不一致例 3:生谢曰:“逆旅孤臣,过蒙优宠,爱之情,结于肝肺容暂 归省,当图复聚耳 tr1bygiles:mathankedthekingforhis great kind-ness,which he declared he could never forget, and promised to return very shortly.(herbert.a.giles1908: 272)在中国文化中,肝脏经常跟人的感情相关,是感情沉淀的器官, 中医的角度也是感情会影响肝脏的健康,即便是今天人们还会常常 听到生气伤肝、大动肝火的说法。
肝”这一人体器官也通常与其 他器官的名字一起形成表达感情和决心的词语,如“肝肠寸断”、“肝 胆相照”翟氏的译文采取了意译,舍弃源文中的喻体“肝肺”并 将其含义直接明晰为“永远不能忘记恩宠”,其译文达到了“篇内 连贯(可读性)”,却舍弃了“篇际连贯”,结果是跟传播中国文化 背道而行而且将直接引语翻译为间接引语也牺牲了源文的生动 性三、结语从翟理斯的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文化 冲突,由于受制于其母语可读性的影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采取 了不同的翻译手段舍弃源文的信息和表达功能而达到流畅;没有充 分尊重源文化和原作者,结果使译文中西文化混杂,影响了文化交 流总而言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说,语言受文化的影响,是 文化的一面镜子参考文献:[1] 崔永禄.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2] 卢今.聊斋志异名篇赏析[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3] 吴祖缃.聊斋志异艺术欣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