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
22页• 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 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 在诗的意境之中脑海里常 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 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 浓浓郁郁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 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 出身寒微,一生潦倒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庭院洒满洁满洁 白如雪的月光,树树上栖 息着归归巢的乌鸦乌鸦 ; • 清冷的秋露悄悄降下,打湿了院中的 桂花 • 今夜月色分外明亮,人们们都在翘翘首 仰望; • 不知这这秋日的情思会落进进哪户户人家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这两句写景,点明了望月的时间、 地点和环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 冷寂的特定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 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为后 两句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 请展开想象,描述一二句的画面 •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 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黑沉沉的树 阴里,乌鸦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 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洁月光的 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由 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不知秋思落 谁家?”诗人用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 。
把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蕴藉深沉 苏轼 水 调 歌 头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豪放派词人 与苏洵、苏辙,并称“三 苏”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而被贬官,当时,他正 在山东密州,政治上不 得意,与弟弟苏辙也有 七年没有见面,心情抑 郁不欢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 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 的高寒 •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 人不能成眠 •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 亮又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些事情自古以来 难得周全 • 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 互相祝愿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 理解为“怎比得上”,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之后, 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的月宫比不 上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这 境遇没有月宫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此 时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人间现实 ,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 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 3.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两 句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哪一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 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 有缺一样,是自然界的规律 5、词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和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站在苏东坡面前,你会说些什么? •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与亲人多年不见, 思念之情可想而知你能从失意、孤独中走 出,积极乐观,心胸开阔,你是好样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衷心地祝愿 你和你弟弟能早日团圆! 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 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 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1910——1996), 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 于1983年,是作者艾青晚期的 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 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 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 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 人心中的感触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作业 背诵并默写《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