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小故事300字(10篇).docx
8页历史人物小故事300字(10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特别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大事进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叙述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整理出历史人物小故事300字(精选10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历史人物小故事1 宋人的笔记中记载过苏轼与佛印交往的故事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常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狡猾,老被苏轼欺侮苏轼有时候占了廉价很兴奋,回家就喜爱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由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 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那儿像什么?就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似乎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目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历史人物小故事2 三国时,吴国有个名叫诸葛恪的孩子,特别聪慧,七八岁时就出入皇宫,是个颇出名气的“小人物”了。
诸葛恪的父亲就是吴国大将军诸葛瑾,字子瑜诸葛瑾的脸长而瘦,吴王孙权常拿他开玩笑,说他长着一副驴脸 一天,吴王孙权进行宴会,款待满朝文武百官小诸葛恪也跟着他的父亲出席了这次宴会酒过数巡,菜过百味,孙权喝得微有醉意趁着酒兴,他又拿诸葛瑾开起了玩笑只见他把一个侍者叫到跟前附耳低言之后,那个侍者便离席而去 过了一会儿,那个侍者牵着一头毛驴走进了大厅,驴脸上挂着一个牌子,上书“诸葛子瑜”四个大字,宴会厅上立刻爆发出哄堂大笑这下弄得诸葛瑾很尴尬,心里虽然非常不快,但表面上也不敢有什么不满的表示 小诸葛恪见吴王在众人面前戏弄自己的父亲,真气坏了但他一句话也没说,快步跨到孙权面前,倒身下拜,说:“请大王允许我再添上两个字,好吗?”孙权见此情景,一愣,说:“好吧,哈哈……” 诸葛恪起身抄笔在手,走到毛驴跟前,在“诸葛子瑜”四个字下面,端端正正加上了“之驴”两个字这样,驴脸上的字就变成“诸葛子瑜之驴”了原来闹哄哄的大厅,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孙权先是一惊,继而尴尬地哈哈大笑,借阶下台,连声赞扬说:“好,好!我把这头毛驴赏给你了 诸葛恪忙说:“谢大王 文武百官齐声夸赞诸葛恪,可诸葛恪却拉着毛驴头也不回地走了。
历史人物小故事3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徐家汇人诞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生活于明代晚期,崇祯六年(1633年)逝世,终年71岁徐光启是明末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高级官员,担当过翰林院检讨、詹事府少詹事、河南道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位,71岁时又被授为文渊阁高校士当时的明王朝政治腐朽,吏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对外实行反动统治,国家的整体水平下降,以至于整个国家非常萧条窘困,劳动人民生活特别困苦 徐光启为人守正不阿,面对这个局面,他向朝廷提出了很多救国救民的主见,可是都没有被接受,他反而受到了贵族官僚的排挤迫害于是他把大部分精力从事于科学讨论,写出了中国集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巨著《农政全书》60卷徐光启与汉代胜之、东魏贾思勰、元代王祯,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农学家 历史人物小故事4 元朝初年,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人许衡,品德高洁他小的时候,正是蒙古灭金、灭宋的战乱年月一个酷热的暑天,许衡和一些人逃难经过河南的河阳县,一路上没水喝,嗓子直冒烟突然发觉前面路上有一棵梨树,上面硕果累累,同伴们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梨吃唯独许衡一人端坐—德育名人小故事 树下看书,象不知道有梨一样。
有个伺伴劝他说:"这梨刚熟,甘甜可口,吃了真解渴,你怎么不摘个来吃?"许衡答道:"这梨树不是我家全部,不能任凭摘人家的东西"同伴说,"现在兵荒马乱,人们死的死,逃的.逃,这树是没有仆人的不用担忧,快吃吧!"许衡说道;"梨树无主,我的心有主"结果,他一梨子也没吃 历史人物小故事5 清人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写了一个"君子国",在这个国度里生活的人,相互谦让成风:顾客嫌货优价低,卖主说定价已经过高,进一步要求顾客就低还价,顾客情愿出高价买次货,卖主宁肯把好货用低价出售;对此,旁边的人都说这顾客"出大价而买丑货",这是"欺人不公",付款时,顾客要给头等的银子,而卖主则只收次等的银子……他们就是这样相让而"争"这里的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真正达到了"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好让不争"的境界 这种"君子国",虽然是抱负中的"乌托邦",却真实地反映了古人渴望把诚恳、谦礼的美德发扬光大,推而广之,净化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美妙心理 历史人物小故事6 古时候有一个叫王婆的,以酿酒为生 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也不计较 一天,道士说,我喝了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
井挖好后,涌出的全是美酒,王婆自然发财了后来,道士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 道士听了之后,笑着在墙上提了一首打油诗: 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 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 从那之后,那口井再也不出酒了 老子曾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期意思是说知道满意的就不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就不危急,可以保持长期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成为贪欲的奴隶做人最重要的是,精简生命的需求,不沉溺于各种欲望而不能自拔,才能猎取人生真正的幸福 历史人物小故事7 明朝永乐年间,南海人周新任监察御史他正直廉洁,对于官场中的流弊,敢直言披露,行为不轨的贵戚们都很怕他,视之为"冷面寒铁"后来,周新改任浙江按察使,当地含冤负屈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纷纷奔跑相告;"我们得救了"周新到任后,果真澄清了很多积年冤案,惩处于—德育名人小故事 贪赃枉法的官吏很快,就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为了感谢他,常常有人给他送礼品、财物周新恪守自己的誓言:份礼不受,分文不取一次次当面退还了礼品、财物一次,有人趁周新不在家,给他送去一只烤鹅周新的管家推辞不掉,就留下了。
周新回家后知道了这件事,为了杜绝人们再来送礼,他便把那只烤鹅高挂在家里很惹眼的地方以后有人再来送礼,他就指着那烤鹅说:"你要是不拿走,照挂不误!"从今,再没人敢给他送礼了 历史人物小故事8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绽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行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觉了很多书信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即脸色大变他把全部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烧掉?主公,您不该照著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曹操摇摇头:“当时,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曹操烧信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慌张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谢,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机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
曹操实力大为增加,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历史人物小故事9 辽圣宗是辽国的一代明君登位后,曾巡察天下在一个地方,他发觉一个叫萧朴的臣子把自己的领地治理得特别好,就叫过来询问其施政阅历可萧朴却特别谦恭地说:“我哪里有什么阅历啊!臣下到这里之后,只不过学会了炒毛栗子臣下刚来的时候,发觉这里盛产毛栗子,就在同一个锅里炒,却发觉了一个问题:小的炒熟了,大的还生着,而当大的炒熟了的时候,小的又炒煳了后来臣下就把大的小的分开炒,只要火候把握得好,大小毛栗子都能炒得一样香甜可口所以,臣下办任何事情,就像炒毛栗子一样,既留意层次,又留意火候除此之外,臣下再无其他的能耐了辽圣宗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这炒的哪里是什么毛栗子,分明是在教寡人如何治国啊!”后来,辽圣宗就把萧朴调到自己身边,发觉他处理事情,无论大小都能做得恰到好处,不久就把他升到了宰相的位置 萧朴的比方,如同一盏闪烁着光辉的才智之灯,表面上是说自己只学会了炒毛栗子,可“炒毛栗子”的哲学中,却深藏着治国的真谛国中有这样的智者,哪会不让布满雄心壮志的辽圣宗看到盼望呢? 历史人物小故事10 越国有一个人出外经商,在返家途中遇见一条狗。
这条狗跑到越人面前,摇首摆尾地对越人说着人话:“我很擅长捕猎野物,只要你对我好,我情愿将猎获的东西与你平分 越人见有这等找上门来的好事,不要白不要,于是,很兴奋地把狗带回了家中 狗在越人家中受着很好的待遇每天,狗吃着用精米做的饭和肥肉做的菜,越人用款待客人的礼节款待这条狗,希望狗将来会好好回报自己 可是这狗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它受到越人这般优待不但不存感谢回报之意,反而日益高傲骄横起来,每次捕猎到野兽,都是全由它自己独吞,把越人忘在一边 于是有邻人讥笑越人说:“你供应那狗好吃好喝,客气得不得了,可它的眼里根本没有你,它猎获的野物,从没你的份,你还要这狗干嘛?” 越人一听,醒悟过来,也很生狗的气于是待狗捕猎到野兽,就跟狗平分兽肉,并且每次都给自己多留一些 那狗最终翻了脸,它也不愿越人共享它的猎物一天,它突然扑到越人身上,咬住他的脑袋,撕断了他的脖子和双腿,然后便离开越人的家跑走了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