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陶罐和铁罐46.doc
11页教学基本信息课题陶罐和铁罐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语文学段: 中年级年级三年级教材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王文静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15011557898实施者王文静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15011557898指导者张龙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张立娟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课件制作者王文静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15011557898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说明语文学科是工具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要关注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认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以课内阅读指导课外阅读,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2.部编教材双线组元,既发挥育人功能,又照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所以,本课设计依据语文课标要求和部编教材特点而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陶罐和铁罐》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第二篇课文,继续承载着读故事明白其中道理的任务本课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展现本课围绕铁罐奚落陶罐写出了三个层次,易碎、性格懦弱、寿命短,层层推进,体现了铁罐一系列的情感变化,从而让我们明白了正确看待自己长处和短处的道理这是文本内容特点 本篇课文的写作特色是采用对比的方式刻画了人物形象阅读连接”中《北风和太阳》,第三篇《美丽的鹿角》也运用了同样的表达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应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喜欢上阅读并学会阅读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这样,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从主题、情节、表达方式上延伸到课外阅读中,扩大了阅读量,促进了思维品质的发展二、学生情况:问题选项及比例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做人谦虚,不骄傲70%尊重他人12.5%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17.5%课文中运用了什么写法?拟人77.7%对比22.3%不知道0%本篇课文语言生动,趣味性强,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学生乐于阅读。
在教学前测中,我发现学生在故事情节的理解上是不难的,但他们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70%的学生明白了做人要谦虚,不骄傲,12.5%的学生认为要尊重他人,而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学生占17.5%课文表达方法上,77.7%的学生知道运用了拟人的写法,知道对比的仅占22.3%本篇课文精彩的对话表现了人物性格,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进行有感情朗读的好材料,学生学起来感兴趣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在人物对话和神态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狂妄的自恃坚硬的铁罐最后竟然消失了,易碎的陶罐依然朴素美观,还成为有价值的文物,这种全文的对比,学生认识是非常模糊的,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而最恰当的策略就是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对比的写作方法另外,课后习题中要求学生知道铁罐和陶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想想北风和铁罐有哪些相似之处,编者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关注对比,而这些是学生容易忽略的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了解寓意2.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3.学习并运用对比的写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 学习课文,了解寓意2.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对比的写法和学习方法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复习词语,感知“对比”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齐读课题2.出示词语,自由读,你有什么发现吗?奚落 骄傲 傲慢 轻蔑 恼怒谦虚 争辩 3.词语运用( )的铁罐( )的陶罐4.在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1.齐读课题2.学生自由读词语,交流发现生成:(1) 第一行写铁罐,第二行写陶罐2) 骄傲--傲慢(近义词) 骄傲--谦虚(反义词)(3) 傲慢、轻蔑、恼怒是描写人物神态的4) 奚落,争辩是描写人物语言的给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积累词语的意识由词语分类到词语运用,做好第一、第二课时的衔接,初步感知对比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多媒体课件5分钟学习课文,理解“对比”一、铁罐和陶罐对比1. 从主要内容中可以看出这篇课文讲了两部分内容,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为什么?(一)铁罐从哪几方面奚落陶罐的?1.老师请三位同学,一人读2、3自然段,第二个人读4、5自然段,第三个人读6至9自然段。
其他同学思考,每次对话,铁罐奚落陶罐什么呢?2.交流(1) 第一次对话,指名读(教师相机板书:特点)(2) 第二次对话,同桌读铁罐说陶罐懦弱,实际上想显示的是自己的坚强教师相机板书:性格)(3) 第三次对话,默读(教师相机板书:寿命)3.小结:铁罐从哪几方面奚落陶罐的?(二)铁罐奚落陶罐时是怎样说的?这么一对比,我们发现坚硬、永远活在世上,这都是铁罐的?易碎是陶罐的?铁罐是用自己的长处奚落陶罐的短处,所以铁罐很嚣张板书:对比)1.称呼的对比铁罐是怎么称呼陶罐的?陶罐怎么称呼铁罐的?你们有什么感受啊?2.标点的对比 铁罐的语言用的是什么标点?陶罐呢?你又有什么感受啊?3.神态的对比(1) 铁罐第一次是傲慢地说,谁能做一个傲慢的样子?下巴一抬,胸口一挺,真傲慢,带着这个样子给大家读读2) 第二次是轻蔑地说,轻蔑是什么意思?“蔑”草字头下面是扁目,就像人眯着眼请从眼角看人呢,带着轻蔑的神态同桌读读3) 第三次铁罐是恼怒地说,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次铁罐会怎样说?你能试着补充一个提示语吗?出示句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怒不可遏的铁罐奚落陶罐的语言更尖刻了,一起读。
4) 在铁罐看来,陶罐能不能活得看谁的心情?真是欺人太甚了!陶罐是怎样回答的?请你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谦虚争辩补充4.现在你心中有铁罐和陶罐的形象了吗?同桌之间分角色再读一读它们的对话吧,如果喜欢可以加上动作5.师生合作读男生读铁罐,女生读陶罐1)铁罐自恃坚硬看不起陶罐,傲慢地说陶罐谦虚地回答(2)铁罐以为陶罐怕自己,更加轻蔑地说陶罐并不懦弱,争辩道(3)铁罐怎能接受陶罐的反驳,恼怒道陶罐依然和善地劝道(4)最终铁罐愤怒了谦虚的陶罐没想到铁罐如此不可理喻,不再理会铁罐二、铁罐与人们对比1.很多年过去了,铁罐和陶罐的结局怎么样了?请你默读第二部分10-17自然段板书:消失、美观)2.对比读铁罐的话和人们看待陶罐的话,在对陶罐的认识上有什么不同?出示句子:(1)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2)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耻辱,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生成:(1)喜欢第二部分:让我明白了道理;铁罐消失了,陶罐很有价值2) 喜欢第一部分:铁罐和陶罐的对话很有意思1.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是以对话展开的。
2.(1)学生反馈,板书:坚硬---易碎(2)学生反馈,板书:坚强---懦弱(3) 学生反馈,板书: 永远---几天3.铁罐从特点、性格、寿命奚落陶罐1. 生成:铁罐称呼陶罐为陶罐子、懦弱的东西、东西陶罐称铁罐为兄弟 铁罐看不起陶罐,没有礼貌,目中无人2.生成: 铁罐用的是感叹号,陶罐用的是句号 铁罐越来越生气,语气越来越强烈,情绪越来越激动陶罐是心平气和地说3.(1)做傲慢的样子;有感情朗读2)理解“轻蔑”的意思,带着轻蔑的神态同桌读3)生成:铁罐不容陶罐争辩,越来越生气对陶罐的态度越来越嚣张生成:火冒三丈、气急败坏、怒火冲天、咬牙切齿……有感情朗读4)小组讨论,交流补充谦虚争辩:它们该比的是盛东西,不是碰撞这是一只谦虚并不懦弱的陶罐生成:宽容、大度、和善……4. 分角色练读小组展示学生评读5. 合作朗读,体会对比1. 默读、思考2.生成:陶罐易碎,但也有自己的长处,人们很珍惜它铁罐只看到了陶罐的短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聚焦文本内容,感知叙述内容对比,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关注人物语言的对比,体会两个罐子的性格关注人物神态的对比,体会两个罐子的性格整体感知铁罐情感变化积累词语。
体现教师由教到放的过程,按照课上方法,学生自己感悟陶罐的情感变化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对比的表达特色,感悟两个罐子不同的性格特点以问题为引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关联意识,勾连上文,体会对比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22分钟读写结合,想象“对比”1.如果我们把时间的指针往前拨一拨,在铁罐刚开始生锈之前,让他再与陶罐有一番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