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肥施用效果不好的原因分析.docx
4页菌肥施用效果不好的原因分析 王胜兰 吴剑南一、环境原因菌肥施用要注意两个时期,一是施用前的运输和存放环境;二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环境这些时期不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氧气、pH值等,会让菌的活性降低一)运输或存储时具体适宜的环境以及注意事项1.光照菌一般怕光,忌暴晒因为它们是在土壤中生长的2.温度存储放置时,一般以15~28 ℃较适宜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更不能忽高忽低3.湿度湿度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不能被雨淋湿度太大会导致提前萌发,不能适时发挥它的作用,还容易发霉;太干则不利于菌的存活菌不能在空气中暴露若拆开包装后要立即使用,放久了的话,空气中的杂菌会侵入,从而影响有效菌的活性二)土壤环境方面1.土壤温度一般在10~40 ℃当温度<10 ℃或>40 ℃时,菌肥的施用效果比较差根据土壤墒情施用菌肥的最佳温度是25~27 ℃,磷细菌可能需要的温度高一些,30~37 ℃较适宜2.土壤含水量在50%~70%时较适宜同时,还应掌握固氮菌适宜的土壤湿度为60%左右,即见干见湿的土壤湿度最为适宜3.土壤里要有足够的有机质,可配合施用一些有机肥,给活菌提供一些营养以让它去发挥自身的作用(少部分能自力更生的除外)。
4.酸碱度方面要根据有效菌种的要求,按需要改良土壤有效菌种对酸碱性比较敏感,酸碱度不适宜会影响他们的活性大部分菌剂都不喜欢酸性环境比如根瘤菌和固氮菌,土壤中性和微碱性都可以,不能是酸性的酸性土壤用之前可以用石灰中和一下5.要保证土壤中有足够的氧气,比如不能浇大量的水,水太多使土壤的透气性降低,不利于菌的存活尤其是根瘤菌对氧气要求比较高6.注意事项一是不要直接施用在土壤表面,如喷在作物上、土表,或施用的深度很浅,一定要埋入土中;二是不适合高温干旱条件下使用,不适宜在水多缺氧的条件下使用二、人为原因(一)观念误区1.菌肥万能菌肥确实具备多重功效,但它不是万能的,并不能用于所有作物菌肥有自己的主要功能,要根据它里边的有效成分来判断它的功能,看它是属于提供营养的,还是促进生长的,或是抗病的,改良土壤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菌肥不是对什么作物都有效的,尤其是一些很认作物的菌剂,像根瘤菌,只能与特定的豆科植物结合,才能发挥好的效果2.菌肥沒作用或使用后几天看不到效果就认为无效原因:环境不合适,使用方法错误,见效慢、用量少都会导致看不到效果因为休眠的活菌萌发需要时间,生长需要时间在土壤中增加数量,形成占优势的菌落也需要时间。
另外,有的菌是靠分泌的物质起作用的,或靠死后的残体起作用,这都需要时间所以一般相对化肥来说,作为追肥要提前15~20 d施入,才能看到效果再有就是用量少,看不到效果;和其他肥料一起用,其他肥料的肥效太强,看不出来是不是菌肥的效果3.认为菌肥也是肥料,可以取代化肥或有机肥答案是取代不了的菌肥提供的肥效很有限,还需要化肥或有机肥来补充用的时候可以多用点菌肥,然后化肥或有机肥少用点,效果会好,但是不能完全代替4.菌肥不能和化肥、有机肥一起用答案是可以一起用的,但不是混用,要在时间上合理搭配,前后分开用比较好只要不用高浓度的水溶性化肥拿来溶解菌肥就可以可以分开施入,避免活菌遇到高浓度的化肥对于有机肥来说,菌肥能增加有机肥的效果,化肥施入土壤后,有些元素容易被土壤吸收固定,在有效活菌的帮助下,可以再缓慢释放出来的,而且也有助于改善长期施用化肥的土壤一般和有机肥一起用效果好,但不要和未腐熟的农家肥一起用,因为农家肥在土壤里继续腐熟,产生热量会烧死有效菌有机肥里的有机质可以作为一些有效活菌的“食物”,提供给活菌营养5.菌肥杀菌抗病,可以替代农药菌肥能让植物保持健康增强抗性,比如苗期一些土传病害,提前用的话可能会不发病或发病轻,但量有限,只能防病,治病效果有限。
菌肥的杀菌抗病效果主要是来自分泌的物质,效果很有限,当植物得病的时候还是要用农药的二)施用问题1.不合理地混用不能和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和含硫化肥(如硫酸钾、稻草灰)等混用因为这些药、肥很容易杀死生物菌不能和过酸或过碱的化肥混用磷细菌不要和石灰氮,过磷酸钙,碳酸氢铵等混用生物有机肥尽量不要和生理酸性、碱性肥料混用,例如硝酸钠等会影响土壤中菌的活性要注意不断补充新的菌肥,如基肥施用过后,可多次追施同一种生物菌肥,以壮大菌群,提高防效2.不合理的施用方式施用原则是早、近、匀施入时间要早,作基肥比较好苗期施用容易发挥促生长的作用,促进扎根,发芽等距离根系要近,在根系周围容易发挥作用深度要合适,要和根系的深度接近,但不要太深要施用均匀,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整体优势,更好地发挥作用最后提醒,一定要选有登记证明的,且按照登记证上的使用作物去使用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