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多声弦制筝曲《雁》的创作思维与演奏方法研究.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7195639
  • 上传时间:2021-12-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9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多声弦制筝曲《雁》的创作思维与演奏方法研究 李晓雁【摘要】多声弦制筝曲《雁》是由青年作曲家马懋玄创作于2015年9月本人于2015年12月在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毕业音乐会中进行首演此曲根据宋代李清照诗词《一剪梅》得名,由雁南归,寄寓不忍离别的情感作品清新精巧,相思缠绕,寓意深远时代的日益发展,专业音乐院校的学术创新,筝开始走向突破与多元化由李萌老师研制的多声弦制筝,为音乐带来了更多可能,让作曲家有了更宽广的创作空间,也为演奏家带来了更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多声弦制筝的出现以及新作品的产生,都体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发展唯有进步与发展,音乐才能保持更旺盛的生命力笔者希望通过对此作品的研究,能够探索演奏员的演奏技术与演奏思维的训练,使多声筝得到更好的推广与传承关键词】马懋玄;《雁》;多声弦制筝;创作思维;演奏方法J632.32 A筝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唐、宋主要是13弦筝,清朝末年增至16弦、18弦,到如今的21弦筝虽说现今最常用的是21弦筝,但当今时代的日益发展,多元文化的日益蓬勃,我们也开始不仅仅是继承传统,更多的想要去探索,去突破,去创新为了让筝有更多的可能与想象空间,于是出现了多声筝,其弦制有多个阶段的发展:从右边21弦、左边16弦,到后来的右边24弦、左边18弦,弦数的增加是为了音域更加宽广,有更多的演奏空间。

      多声弦制筝,琴体的左右两面都可演奏,所以在演奏专业性和技术上很强的乐曲时,会有一定的不适应,为演奏增加了难度《雁》这首作品,专门为25弦制多声筝创作,作曲家采用“意识流”的创作手法音乐始终处于流动状态,既分离孤立,又连续不断,这种新颖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我在演奏上第一次接触意识流”这个词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詹姆斯创造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绝不会静止不动意识流”手法先用于文学,是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支《雁》这部多声筝作品,在创作中充分运用此手法,基本无“留白”、无“空间,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变幻无穷音乐时而神秘,时而婉转;时而感性,但又极度理智在筝的领域中,这是一部新颖的作品一、《雁》的创作思维研究这部作品的音乐结构由两部分构成:慢板、行板一)慢板慢板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是短小的五声性质旋律片段即乐曲开头第一行,左面筝的旋律部分(见谱例1)在作品的25小节、29小节,右手旋律也运用同一个主题材料第二主题,是慢板中的32分音符音型有重复、有模进(见谱例2)慢板的第一个主题材料是由五声音阶构成,第二个主题材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包含不协和音程,如小二度、增四度、大七度,慢慢渐变到五声旋律(如谱例2至23小节开始变成了五声旋律)。

      还有三个短小的材料,起到连接和过渡作用1.持续的低音摇指,出现在慢板开头的第1、第2小节右面筝部分和乐曲慢板的结束部分(见谱例1)2.独立刮奏部分它在乐曲当中既起到连接作用又丰富了音响效果3.出现在第31、33、36等小节中的、类似于行走或心脏跳动感觉的音型它是具有过渡或对比发展的一种音乐材料(见谱例3)二)行板行板的主题材料只有一个,就是以上行与下行的do、sol构成的五度和四度音程例如乐曲行板开头(见谱例4)行板段落虽以五声旋律为主体,但作曲家也变化使用了不和谐的音调去与和谐的旋律形成音乐上的张力(见谱例5)作曲家通过反衬的写作手法,用不和谐的旋律去突出和谐的主题旋律,使音乐更加有张力,音乐的趣味性充分施展总体来说,这部作品是以谐和的五声旋律为主,并在慢板部分通过不同的不协和手法,包括纵向的第一主题左手与右手部分,与横向的第二主题由不协和向协和的渐变,以紧张不和谐的音调,反衬出五声旋律的谐和性主题行板當中,作曲家为了突出和谐主题,通过不和谐的衬托手法,来表达对和谐世界的向往与追求音乐始终发展、流动,既有传统音乐的特点,又具有时代感二、《雁》的演奏方法研究多声弦制筝,琴体的左右两面都可演奏,所以在演奏专业性和技术上很强的乐曲时,会有一定的不适应,为演奏增加了难度。

      传统筝是双手只在一个区域演奏而《雁》这部作品,是共同在两个区域完成作曲家为了新的尝试,使用了左手演奏的方法,左面筝为主要旋律音,右面筝的旋律作为陪衬,或者说右手是伴奏声部这种手法,在慢板和行板中都有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经常是左右面区域同时演奏,或者持续左面、右面、左面、右面交替演奏这就需要大量练习走位与对于乐曲的把握适应,对作品与表演有高度的敏锐性刮奏部分在《雁》这部作品里经常带有连接与丰富音响的效果,刮奏的自由度大大扩展演奏时我处理成交叉的形式在右面筝区,右手刮奏完紧接着左手的刮奏,最后是右手在左面筝区域刮奏,音乐变得非常有意思,刮奏的状态成为音乐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有右面筝区和左面筝区的交替刮奏,也有左面右面同时刮奏在刮奏时,肢体形态完全舒展与拉宽,本人这时总觉得这个刮奏姿势特别像展翅飞翔的大雁,与乐曲极度相融多筝弦制筝曲《雁》是一部专业性极强的作品,它对未来的多声筝作品,或许会有一些启迪与新思维的开拓本人在演奏这部作品中,有许多新的灵感最重要的是,它使我们技术处理与音乐的表现力有了新的突破以下是我对乐曲难度的演奏分析慢板开头的音乐神秘,像流水一样缓缓流淌整篇的32分音符,以及不和谐的旋律,使音乐高低缓急,扣人心弦。

      慢板的精髓在于“节奏”的掌握,需要极度的精准,音乐虽具有艺术的趣味,但同时必须要在理性的框架下去构造乐曲节奏复杂,时而流动、时而静止,再加上左右区域的配合,增加了作品演奏的难度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更好的把握节奏的精准,能够使我们音乐艺术的表现得到更好的升华慢板的第二层次从第23小节开始,乐曲优美,平和,纯净,细腻,就像一首诗,一种情感的寄托这种诗意的美,是音乐最高的境界,可以净化心灵在演奏时,我非常注意音色的把握,低音部分全部用小指演奏,速度与力度保持在均衡的状态下,会出现一些起伏,“柔”与“刚”共同结合这段是我认为最有思想,最有哲理性,最深刻的段落快板部分的难度主要在于技术的挑战由于琴左右面的区域,使得音域跨度增大,乐曲从99小节开始有一个难点——右手是持续的爆发性摇指,首先力度要特别坚定与激烈,左手是16分音符快速指序旋律带有变化音,毫无规律可言,这就要求演奏者需要花时间与力气去磨练我在处理这段音乐时,右手的摇指会加上重音,音头左手要清晰,手指动作要小双手配合时尽力求稳三、结论从创作思维和演奏角度总结《雁》的作品风格与演奏方法,通过对于多声筝曲《雁》的研究,使笔者对于多声筝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作曲家在创作理念上有了新的突破,同时也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旋律《雁》这部作品精巧细致,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风格上,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使音乐更显律动,新颖演奏方法上,它不仅继承了多声筝的演奏手法,还开创性的大量使用了左右手同时弹奏左右面区域,甚至是交叉弹奏的演奏手法这对于我们的技术与音乐的表现力有了更新的拓展这部作品是带有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紧紧围绕主题发展,每一个段落,都赋予了作品新的内涵与演奏形式,这对于多声筝未来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任何艺术都应该在持续发展中去创新,去实践运用我们很幸运在这样好的时代,能够在多元的文化中去塑造新的音乐形式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我们的财富我愿紧随老师的步伐,在以后的道路上勤奋踏实,努力进取愿这种新的音乐形式的发展,能够使筝在这个时代造就它应有的辉煌参考文献[1]李萌.中国现代筝曲集萃》(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3]王建民.从古筝的定弦谈筝曲创新[J].中国音乐,1999 (4):62-63.[4]荊静茹.论多声弦制古筝的发展及演奏特点[J].职大学报,2011(5):79-87.[5]李萌.多声弦制古筝的特色与文化优势[J].乐器,2009 (10):22-24.[6]刘思吟.李萌的多声筝及其作品对古筝艺术发展的贡献[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北方音乐2019年7期北方音乐的其它文章基于浪漫主义思潮的罗伯特舒曼音乐美学思想《广陵传奇》的民族性特征解读刍议文化生态环境对天津曲艺音乐沿变的影响耐人寻味的巴洛克音乐从黄梅戏选段《天女散花》中浅谈高校民族声乐戏曲风格的演唱与教学浅谈群众音乐活动的开展策略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