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主动适应转型发展新常态的对策思考.docx
4页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主动适应转型发展新常态的对策思考 李正章【摘要】中国经济進入了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如何利用有关财务信息参与学校决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摆在高等院校财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财务转型适应高校转型发展新常态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对策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新常态 思考G647.5 A 2095-3089(2018)08-0232-022014年《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正式颁布实施后,高校财务工作有了新变化:一是会计核算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二是财务制度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三是财务管理如何适应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四是财务人员如何做到终身学习,使自身的素质适应高校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一、财务管理主动适应新常态是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新常态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既要发挥好服务职能,又要发挥好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部管理职能;既要重视社会效益,也不能忽视经济效益;既要重视找项目,要资金,购设备,又不能忽视对已购资产的管理和充分利用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已上升到战略高度,客观上要求高校财务管理要及时转型。
二、当前部分高校财务管理难以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新常态下的财务的角色由账房先生变成了管理参谋、战略助手,财务既要管好账,又要管好钱、管好风险、管好资本然而,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惯性思维的影响,目前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存在“算小账、不算大账,管小钱、不管大钱”的短视行为三、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主动适应转型发展新常态必须多措并举(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传统的财务观念认为:财务工作主要是算账、记账、报账等日常工作随着资金筹集多渠道化、办学形式多元化、办学规模扩大化,一些高校经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树立多维度的“大财务”观二)明确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和拓展财务管理职能在新常态下,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由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财务管理要突出事前“防止”、事中“发现”和事后“纠正”以及预算与分析功能高校财务管理要以合理合法为底线,以资产安全为警戒线,以信息的真实和完整为主线,以经营效率和效果作为生命线,以不断增强财务实力及战略实现为远景线和最高目标要把科学配置学校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作为主要任务,加快推进“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管理三)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新常态下的高校财务管理要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项目评价制度。
1.依法依规,生财有道实行“两条腿走路”,积极组织收入一方面,通过培育高校“核心竞争力”,积极争取财政拨款和上级科研经费、项目资金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开展社会服务等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2.严格资金管理,用财有效一是提高学校预算的权威性要合理编制预算,审慎预算调整,严格执行预算考核评价制度二是对教育经费实行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精益化、协同化、经济化和实证化管理3.加强财务预警,管财有责财务监督既要重内控制度的建立又要重“绩效”考核;既要重事后监督又要注意事前论证、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并重;既要进行一般检查又要注意专项检查与突击检查并举;既要注意财务自身监督又要注意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4.健全规章制度,理财有据既要严格遵守国家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又要严格执行政府有关预算管理方面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国库单一账户、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规定5.勤俭办学,构建节约型校园高等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树立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意识,为建设节约型、廉洁型校园作贡献四)加强会计继续教育,实现财务人员华丽转身随着经济环境的新变化,财务工作信息化,会计准则国际化,运营金融化,要求财务人员承担“管理”与“服务”双重职责,要有“T型”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学习和持续改进能力。
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真正为学校理好财,为师生服好务总之,新常态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向收益管理型、价值管理型、过程指导型以及关注全面成本的财务管理转变,以适应高校转型发展和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需要参考文献:[1]《云南教育财会》(2014),《云南教育财会》编辑部出版[2]《教育财会研究》(2014),教育财会杂志社出版[3]张淑娟.《新常态下高校财务管理特征分析》,《财会研究》(2015年11期)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