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光》集体备课.doc
11页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集体备课 执笔人:文卉 2016年6月1号 一、教材分析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二、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入情入境,直接触摸文本,直奔重点词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感受马光的机智、勇敢的作用,品味文本蕴含的情感,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动情、移情、抒情,使学生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授课:XXX一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信他们刚接触到课文的题目肯定充满了疑问和好奇。
他们当中或许大部分和司马光一样,机智、勇敢,因此读着这篇文章时肯定有很多感触四、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感受马光的机智、勇敢(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懂得遇事冷静,感受马光的机智、勇敢(四)教法: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五)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感悟,想象说话《司马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多数学生懂得遇事冷静,感受马光的机智、勇敢学习重、难点:授课:XXX 认字书写 和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懂得遇事冷静,感受马光的机智、勇敢课前准备:配乐课件,生字、课文中人物语言以及难读长句的幻灯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带拼音的词语:假山、水缸、别慌、吓哭了、喊叫、一块、使劲、砸破、得救 2、去掉拼音的词语 3、留下生字 4、别、到的田字格 5、小朋友花园玩耍图 6、带文字的图授课:XXX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 二、 1、师板书:司马光同学们听过这个名字吗?(生答)2、识记“司”3、介绍司马光我们今天要学习20课《司马光》就是讲述了他小时候侯的一个故事请同学们翻开书二、识记生字1、自由的读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把生字圈出来,读一读,认一认2、生读课文,圈生字、读生字3、老师把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都打在了屏幕上,请同学们读一读齐读)4、等会,老师就要去掉拼音,请你们读,没有了拼音,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记住呢?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生答)5、去掉拼音,学生小老师带读6、去掉词语,变成生字,同学们还认识吗?学生个别读二、指导写字1、读到别,点一点出现田字格,再出现到字(老师在这课要求写的字里,还挑了一个字)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一下,想想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给你们看。
认识“立刀旁”2、要写好这两个字,还需要注意些什么?(生说)授课:XXX3、老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自己在书上写5、老师挑好的和不够端正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反馈三、讲读课文1、现在我们在这些生字都送回课文当中,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6个自然段)那我就请6个同学来读读的时候,请读准字音,把课文的句子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边听边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关于司马光的什么故事?(生答)2、(生答:司马光砸缸救人)师板书:砸缸、救人3、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发生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4、屏幕打出:花园玩耍图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5、学生练说板书:几个小朋友)6、课文中那段描述了这幅图?(第二自然段)屏幕打出:带文字的图7、个别读,齐读,教师指着图引读8、练习用方位词说话9、师问:图中哪个小朋友很危险?(生答:爬在假山上的)为什么?引出假山下的水缸这是一口什么样的缸?请同学们在这段话里划出描写水缸的语句10、学生划,教师点红:大水缸和装满了水授课:XXX11、怎么读?生个别读,齐读12、第三自然段,这个时候,你怎么办?(生答)13、那么,旁边的几个小朋友会怎么做?司马光是怎么做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二、朗读、理解课文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授课:XXX(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3)小组内练渎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授课:XXX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8.发散思维训练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三、总结全文作业设计:附板书设计 : 《司马光》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像往常一样,根据课堂设计,按计划打开了电脑,让学生跟着课件朗读课文《司马光》。
《司马光》这一课是很传统的课文,文中讲述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由此我想到,在课堂上,学生想研究什么问题?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接受新知识我这堂与原计划完全不同的课,由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按照学生的意愿展开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学得特别积极主动,聪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过这节课的实践,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们身上所具有的潜在的不可估量的创造力我们不应该轻视它们,而应该挖掘和激发它们,让这些神奇的创造力爆发出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创造出奇迹只要老师在教学中真正地关注学生的需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每一点变化,就会不断地找到灵感,不断地从学生身上觅到新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就会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结合低年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课前对我班学生的了解,三个主要的教学目标:授课:XXX 1.认识司、假”等12个字,会写“吓、叫”两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或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为了达成目标,我在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并在朗读的过程中随文识字,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和水平在朗读组织形式上,有学生个别读,分小组竞赛读,齐读,加上动作朗读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当堂背诵了课文,也感悟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授课:X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