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演变.ppt
33页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演变的演变 v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和包产到户四个阶段 一、土地改革(一、土地改革(19501950--19531953)) v背景:建国后,为了巩固政权和迅速恢复国民经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尚未进行土改的新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v路线:土改中坚决贯彻“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总路线,特别是对富农经济采取了保护的正确策略,加上走群众路线和建立城乡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从而减少了土改的阻力,使土改工作进展顺利v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亿万人民实现了 “耕者有其田”的千年梦想,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v意义:这次土地改革,政治上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经济上使得农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二、农业合作化(二、农业合作化(19531953--19561956)) v背景:随着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为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农村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这首先是因为农业不能满足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对商品粮的需求其次,土改后的农民虽分得了土地,但有些贫下中农因畜力和农具等生产资料不足,生产、生活上仍有困难因此实行农业合作化,是符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的,是必要的 v过程:农业合作化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改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v第一阶段(1953年)主要是兴办互助组土改后,一些贫下中农因畜力、农具、种子等不足,自发地互帮互助,组织起互助组,有利于农业生产人民政府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互助组但互助组还只是社会主义的萌芽 v第二阶段(1954-1955年)主要是发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体讲就是农民将土地交社统一经营,除按劳动日分配收入外,仍得按入股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得一定的土地报酬,即采取土地入股分红的办法可见,这种办法并未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所以说它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v第三阶段(1955-1956年)主要是兴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特点是农民把土地交社统一经营,按劳动日分配收入,废除入股土地分红这实质上已经废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建立起了集体所有除制,因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v意义:总的说来,改造是成功的合作化运动将农民的个体私有经济改造成了公有制经济,避免了农村的两极分化,有利于农民共同富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支援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应当说当时的生产关系是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实际的 是在改造后期,出现了“左”的倾向,盲目求快求大,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民公社化”埋下了祸根 三、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58--19781978)) v背景: 1958年党 “左”倾思想扩大到了经济领域.“左”倾思想日益发展.毛泽东认为,必须调整生产关系 大跃进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人民公社化运动核心内容是合并和扩大农业生产合作社,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吃公共食堂、“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 v鼓足干劲,力争上游v影响:进一步使生产关系超前变革,严重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群众觉悟,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农村经济陷入混乱状态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1978-)-) v背景:经过6O年代初调整以后的人民公社体制,仍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一是生产规模仍然较大,生产关系仍超越生产力的实际水平二是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国家的工业化也受到很大影响 v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首先揭开了改革的序幕这次改革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多种责任制,包产到户,中心目的是给农民以生产经营的自主权v在所有制关系上:土地仍归国家集体所有,农民只有经营和使用权,并要接受国家计划的指导v在经营方式上:体现了“统”“分”结合的特点v在产品分配方面: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真正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兼顾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v到1982年,我国农村普遍推行了这一制度 v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平均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随后,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v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实行了许多有效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极大的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v农业 技术 发展 v农民丰收 但是“三农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依然存在: 农业问题:农业问题: 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村问题:农村问题: 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养老医疗问题和幼儿教育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农民素质还比较低 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低,计划生育意识薄弱农民减负增收问题 v具体措施: 1、稳定、完善和强化辅助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 2、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质量 3、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加快农业科技穿心,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6、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7、改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8、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9、加强和提高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v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国民经济全局,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