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ppt课件.ppt
16页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比较径比较 logo前言:前言: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共同的文化背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景,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因此两国的德育在因此两国的德育在很多方面是有共同点的很多方面是有共同点的但是自近代以来,日本的但是自近代以来,日本的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的文化很多时候都,日本的文化很多时候都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因此两国的德育在途径和方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因此两国的德育在途径和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本文通过比较两国德育的途本文通过比较两国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找出异同点,从而借鉴日本的经验为我径和方法,找出异同点,从而借鉴日本的经验为我国所用2一、相同点一、相同点•1 1、、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且计划性强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且计划性强 中日两国都在道德教育的管理体制方面采用大一中日两国都在道德教育的管理体制方面采用大一统的方式统的方式,,显示出了强烈的国家干预性日本学校显示出了强烈的国家干预性。
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及各项活动的开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及各项活动的开展展,,都有文部省统一编制、审定都有文部省统一编制、审定我国也基本是由我国也基本是由教育部统一规定教育部统一规定3•2 2、、两国都通过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进行灌两国都通过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进行灌输式教育输式教育 灌输教育是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系统地输送或由灌输教育是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系统地输送或由受教育者自身系统地学习某种思想理论的方法受教育者自身系统地学习某种思想理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教育指向性十分明显这种方法的教育指向性十分明显,,它较大的适应它较大的适应了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需要,是一定社会、一定了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需要,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培养接班人的基本手段阶级培养接班人的基本手段同时对于控制受教同时对于控制受教育者的行为,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信念和态度都育者的行为,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信念和态度都起着重要作用日本开设有道德课、社会实践课起着重要作用日本开设有道德课、社会实践课等,我国则开设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等等,我国则开设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等4•3 3、、注重道德教育的显性和隐性的相结合注重道德教育的显性和隐性的相结合 直接直接的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 中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的德育课程、大学中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的德育课程、大学的的““两课两课””等等;;日本小学、日本小学、中中学开设的学开设的““道德实践道德实践””, ,大学开设的大学开设的““公民公民教育教育””。
间接的道德教育间接的道德教育:: 中中国在历史国在历史、、地理、劳动、社会发展史、时事政策地理、劳动、社会发展史、时事政策等教学活动中也都有道德教育的渗透等教学活动中也都有道德教育的渗透,,日本学校的各日本学校的各学科教学同样也担任着道德教育的任务学科教学同样也担任着道德教育的任务 所所以,以,学校课堂仍然是中日两国进行道德教育的主学校课堂仍然是中日两国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渠道 , ,教育者通过课堂教学环节把具体教育者通过课堂教学环节把具体、、实用实用、、相对相对稳定的道德准则灌输给学生稳定的道德准则灌输给学生5•4 4、、注重道德教育的整合化与社会化注重道德教育的整合化与社会化 所谓整合化所谓整合化,,是指两国学校德育的形式都已经逐是指两国学校德育的形式都已经逐渐从德目主义与全面主义的对立趋向两者的综合渐从德目主义与全面主义的对立趋向两者的综合 , ,既开设专门道德教育课程既开设专门道德教育课程,,讲授基本美德和道德讲授基本美德和道德准则准则,,又注重从各门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又注重从各门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行道德教育,育,这也是世界各国学校德育发展的潮这也是世界各国学校德育发展的潮流。
流 所谓社会化,是指所谓社会化,是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机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机构在学校德育中日益结成一个互相作用不断协调的在学校德育中日益结成一个互相作用不断协调的网络日本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广泛建网络日本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广泛建立家庭教师立家庭教师协会协会PTAPTA(Parents Teachers Association)(Parents Teachers Association)6二、不同点二、不同点 1 1、、中国重中国重““知识传递,理论教化知识传递,理论教化””;日本;日本重重““德性养成,实践训育德性养成,实践训育”” ⑴⑴道德实践指导教材繁多道德实践指导教材繁多 ⑵⑵学校开设学校开设““特别活动特别活动”” ⑶⑶提倡提倡““体验学习体验学习”” 2 2、中国道德教育途径的相对单一;日、中国道德教育途径的相对单一;日本本注注重重““三位一体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的合力作用 ⑴⑴在家庭的道德教育在家庭的道德教育 ⑵⑵在社区的道德教育在社区的道德教育 ⑶⑶联合的道德教育联合的道德教育7 道德实践教材道德实践教材 日本关于道德教育实践指导技术方面的著作、书籍、日本关于道德教育实践指导技术方面的著作、书籍、杂志占了首位。
有《杂志占了首位有《道德实践活动学习教材》、道德实践活动学习教材》、《道德教育的时间指导》、《道德授课技巧》、《道德教育的时间指导》、《道德授课技巧》、《道德教育的视听教材》《道德授课中的板书》等《道德教育的视听教材》《道德授课中的板书》等等道德授课中的读物形形色色,仅读物即有实践等道德授课中的读物形形色色,仅读物即有实践教材、见闻教材、感动教材、判断教材等教材、见闻教材、感动教材、判断教材等8特别活动特别活动““特别活动特别活动””是日本是日本19661966年开始实行的,目的在于年开始实行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特别活动特别活动””虽然类似我国的第二课堂或活动课虽然类似我国的第二课堂或活动课程,但其活动展开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文部程,但其活动展开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文部省规定每年省规定每年““特别活动特别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的时间不能少于3535课时,课时,每周至少进行每周至少进行1 1次活动,其中班组活动要占整个次活动,其中班组活动要占整个课时的课时的 2/3 2/3特别活动特别活动””特别强调学生自己动特别强调学生自己动手、策划、组织、自己参加,在实践中学习。
中手、策划、组织、自己参加,在实践中学习中小学小学““特别活动特别活动””主要有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主要有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兴趣小组、学校活动等兴趣小组、学校活动等4 4种9 体验活动体验活动 日本文部省自日本文部省自808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 , 大力提倡并推行大力提倡并推行““体验学习活动体验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让学生通过““自然教室自然教室””、、““森林之家森林之家””、、““少年之家少年之家””、、““野外考察野外考察””等集体活动等集体活动, , 加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加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 , 沟沟通同学之间的情感通同学之间的情感, , 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赖通过组织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过有规律的集赖通过组织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过有规律的集体住宿生活体住宿生活, , 获得平时在学校生活中无法得到获得平时在学校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某种体验的某种体验10 家庭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 日本的妇女为了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日本的妇女为了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往往通过往往通过继续学习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继续学习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日本有自发日本有自发形成的形成的 ““母亲读书会母亲读书会””,,母亲们通过读书、相母亲们通过读书、相互交流来提高培养孩子的能力互交流来提高培养孩子的能力; ;日本还办有有组日本还办有有组织的家庭教育组织织的家庭教育组织。
其中其中 , ,最重要的是家庭教师最重要的是家庭教师协会即协会即PTA(Parents Teachers Association) PTA(Parents Teachers Association) 它是家长们按地区组织起来它是家长们按地区组织起来 , ,学校教师自愿参加学校教师自愿参加的组织的组织 , ,会长由家长担任会长由家长担任 , ,会员交纳会费该协会员交纳会费该协会通过开展家庭教育的学习讨论会、会通过开展家庭教育的学习讨论会、 家长和教家长和教师的交流会等活动师的交流会等活动 , ,提高家长教育儿女的能力提高家长教育儿女的能力11 社区道德教育社区道德教育 一是扩展儿童社区体验活动场所,丰富生活体验,一是扩展儿童社区体验活动场所,丰富生活体验,组织儿童在社区开展传统艺能、技术,了解乡土等组织儿童在社区开展传统艺能、技术,了解乡土等活动活动;; 二是建立二是建立““自然教室自然教室””,通过都市与农山渔村等的,通过都市与农山渔村等的相互交流和人与森林、河川、海滨等大自然的交融,相互交流和人与森林、河川、海滨等大自然的交融,扩充、推进并体验由同龄人与异龄人组成的集体生扩充、推进并体验由同龄人与异龄人组成的集体生活,以此使青少年对生命和自然产生爱心、敬畏之活,以此使青少年对生命和自然产生爱心、敬畏之心,也在大自然的熏陶中,形成刻苦、忍耐、自制、心,也在大自然的熏陶中,形成刻苦、忍耐、自制、自立等刚强之心和积极进取之心;自立等刚强之心和积极进取之心; 12 比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比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一) )各种教育力量整合各种教育力量整合 一方面指学校整体的教育工作一方面指学校整体的教育工作, ,另一方面指学校、另一方面指学校、 家庭和社会结合的教育工作家庭和社会结合的教育工作, ,重视学校、家庭和社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力量的整合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力量的整合, , 只要三者结合较只要三者结合较好好, ,那么学校德育就相对简单而且效果较好。
那么学校德育就相对简单而且效果较好13•( (二二) )采取有效措施采取有效措施, , 提高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提高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效性•(1)(1)在德育内容上要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在德育内容上要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 ,加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 遵循由浅入深遵循由浅入深, , 循序渐进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原则•(2)(2)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从实际出发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从实际出发, , 深入深入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特点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特点, , 遵循学生品德形成规律遵循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 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适应的、适应2121世纪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世纪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3)(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4)加强课外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课外活动是加强课外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 , 通过有目的有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活动划的课外活动, , 不仅可以扩充课内所学不仅可以扩充课内所学的的知识知识, , 而且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14 ( (三三) )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社会实践, ,增强学生道德体验增强学生道德体验 许多道德行为、意识都要通过实践体验才能逐步许多道德行为、意识都要通过实践体验才能逐步内化内化, ,凡是经过亲身体验的事物凡是经过亲身体验的事物, ,才容易接受才容易接受, ,容易容易理解而当今的学生理解而当今的学生, ,大多是独生子女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往往他们往往缺乏耐苦、耐挫精神缺乏耐苦、耐挫精神, ,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意识和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意识和能力能力, ,体会不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体会不到劳动人民的辛苦, ,体会不到父母养体会不到父母养育的艰辛育的艰辛, ,不爱惜劳动果实因此不爱惜劳动果实因此, ,体验性教育更体验性教育更显得十分必要显得十分必要1516。
